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 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 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 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 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
2、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 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迂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 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拓着在土地上的,这 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 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 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 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 社区可以只
3、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 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 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 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 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 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 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
4、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 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 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 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的侧面描写,塑造了收黎子娴静、安分、羞涩、有点封 建但又对土改抱有强烈愿望的农村妇女的形象;通过“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 ”“我说,地主把地 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 正没咱的口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 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
5、要地”“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 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 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语言描写,写出了收黎子对土改的顾虑和坚定的 态度,体现了其思想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原文村民们“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 他等了 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对待斗地主、分土地犹豫不决、沉默不语,而 收黎子”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 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 倒不如分,闯个活路“,两相对比,表现了收黎子对待分土地的坚决态
6、度,打消了村民 们的顾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题干“透过这朵浪花折射给我们的是整个的大海可知,此处考查以小见大的表现手 法。以小人物来展现广大劳动人民的现状,文中主要人物是来全嫂收黎子这位普通的农 村妇女,她看起来温良文静、安分守己,就和所有勤恳老实的农民一样,然而她内心中 却涌动着对土地、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她的几次发问,次次都询问到土改时农民最 担心的事情,可见她一直在用心思索土地改革的可行性;她在齐心大会上坚定地表示“要 地“,更流露出百姓们内心对土改的强烈渴望。她代表的就是广大劳动人民;本文写的是土地改革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然
7、而并没有选取斗争地主、打击反动派、 改革分地等大场面进行描写,而是精心选取了一处小小的村庄“严庄”,书写的情节则是 来全家开贫雇农齐心大会时的小小波澜,凭借着小场景、小情节来突显重大题材; 收黎子对土改的几次发问,足见她十分关心土改;但当“我”问她“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 时,她安静地笑说“我不当家”;“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 敢开口,不敢往外拿“,这正和齐心会上村民们的表现如出一辙,”二十多个给地主、反 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足 见村民们内心都极其渴望分地,然而因为对地主长久以来的权威和反动派武装的顾虑, 他们“都没开
8、口”“只是抽烟咳嗽,拿不定主意,这些细节充分反映出当时土改运动的复 杂性和艰巨性,深化主题。试卷第1。页,共22页三、文言文阅读材料一: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曳挺者,棘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鳌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9、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鸯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节选)材料二:任末年十四,负爰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刖荆为笔,刻回吐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 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日:“夫人好学,虽 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东晋王嘉拾遗记)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
10、断句正确的i项是()A.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B.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C.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D.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消IJ荆为笔/刻树汁为墨11 .下列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鸳马十驾”,是指卜匹劣马拉车跑一天。B.陛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踪”。C.任末负笈从师文中笈是指书籍,庵是指佛寺。D.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提出性恶论,重视后天学习。12 .下列选项对两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1、)A.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两句成 为经典名句流传至今。B.劝学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无 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需积累。C.劝学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说,较为 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D.跟任末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想用干净 的衣服跟他交换,任末没有理会他们。13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
12、4 .任末家贫,但是学习勤奋刻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因为)它用心专一。(2)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 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14.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没
13、 有宿处)有时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言”是说的意思,后面是所说的内容,其后应断开:“人”是“学的主语,应断在后句。排除BDo“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句式相同,结构相似,都应独立成句,排除A。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能力。A.是指十匹劣马拉车跑一天”说法错误。“鸳马十驾”是指劣马拉车跑十天。B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I跨出两脚为,陛,”说法错误。蹉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度”, 跨出两脚为“步C.“文中庵是指佛寺”说法错误。“编茅为庵”意为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因此文中“庵”是 草屋。试卷第12页,共22页 故选D。12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法错误。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己B “说明学习需积累”说法错误。劝学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去r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注。 D.“任末没有理会他们”说法错误。“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是既成事实, 也就是任末同意他们这样做了。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利”,锋利:“强”,强健;“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 专一。(2) “诫”,告诫
15、;“虽”,即使;“存”,活着。1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可知,任末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从“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可知,任末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 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从“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可知,任末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 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参考译文:材料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嵌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 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 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
16、,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 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脸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 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 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 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 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
17、产生:积累 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 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验马一 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 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 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 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 用心浮躁。材料二: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 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
18、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没有宿处)有时只在树下搭 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 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跟他学 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 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 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鸥坞飞。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19、。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结绮(qi):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临春:陈后主(叔 宝)建造的另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15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小无唧的一项()A.李诗中巧用了“鹏鸽”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兴亡的无限感伤之情。B.李诗前两句一气直下,后两句突转反面,笔力雄健,格外有力量。试卷第14页,共22页C.刘诗前两句用质朴的语言展现出一幅繁华竞喧、富丽堂皇的景象。D.刘诗“只缘”句,交代结绮、临春成野草的原因,总结亡国教训。16.这两首古诗构思巧妙,试分析二者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答案】15. B 16.借占讽今。李诗写勾
20、践得胜后骄奢误国,刘诗写陈后主沉溺 享乐,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讽喻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今昔对比。李诗前三句写勾践灭吴得胜后的繁华景象,末一句叹今日只有鹏鹃飞的凄 凉;刘诗先写台城六代繁华景象,再写如今野草丛生,都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意。虚实结合。两首诗都是先虚写昔日繁华景象,后实写今日荒凉景象,表达昔盛今衰的 感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李诗前两句一气直下,后两句突转反面”分析错误,第三句“宫女如花满春殿”是写越 王勾践战胜吴国时的盛况,还是接续前两句的意思。第四句”只今惟有鹏科飞”则是描写 越国宫殿的衰败,突转到反面。所以应是前三两句一气直下,后一句突
21、转反面。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在李诗中,“宫女如花满春殿”表明越王勾践战胜吴国后,骄奢淫逸,宫殿里美女如云, 他只知享乐而不关心国事,所以才有后来越国的衰落和灭亡。而刘诗中“万户千门成野 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则是直接陈后主沉溺享乐,终于亡国。两首诗都是借写前朝的 衰落而暗讽当年朝廷的腐败,所以两首诗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讽喻统治者要汲取 历史教训。两首诗都进行了今昔对比。李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写出了越王战胜吴国时的兴盛景象,而“只今惟有鹏鸽飞则是描写了如今的荒凉情景, 今昔对比,顿生昔盛今衰之感慨。而刘诗中“台城六代竞豪华,
22、结绮临春事最奢”先写台 城六代繁华景象,接着写“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写如今野草丛生,今昔 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所以两者都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意。 最后,两首诗都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李诗中“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 女如花满春殿”是作者想象的场景,而“只今惟有鹏鹃飞”则是眼前之景。而刘诗中“台城 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是想象之景,“万户千门成野草”是眼前之景,所以两首 诗都是先虚写昔日繁华景象,后实写今日荒凉景象,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一句,写出刘裕气势
23、如虹一举收复失地;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用借代手法,写 出周瑜毫不费力使曹军落败。(2)苏轼在赤壁赋中“, ”写自己心里想得很远,理想 追求远在天边,这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3)将进酒中的主旨句“,”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 ”都表达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愤慨。【答案】 气吞万里如虎 橘橹灰飞烟灭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榴橹渺”“馔”“事六、选择类18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馔玉zhuAn 罅隙xiaB.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北省 邢台市 中高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