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穿井得一人》实用精品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穿井得一人》实用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穿井得一人》实用精品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穿井得一人实用教学设计 涡阳八中臧文清【导入新课】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种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另一则寓言穿井得一人,体会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作品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 26 卷,160篇,由 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 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
2、作有显著影响。【标题作用】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疏通文意】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及:等到 穿井:打井 闻:听到 国人:国都中的人 道:谈论 闻:使听见 向、对 令:派 于:向 对:回答 使:劳动力 于:在 求:听到,得到 若:像 不若:不如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
3、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呢。【文言积累】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及,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2)丁氏对曰(对,古义:应答,回答;今义:正确)2、词类活用(1)闻之于宋君(闻,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知道)(2)得一人之使(使,动词用作名词,使,劳动力)3、一词多义(1)闻 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君(使听到)(2)之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求
4、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3)于 闻之于宋君(介词,被)非得一人于井中(介词,在)【整体把握】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的内容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明确:寓言。宋人丁氏打了一口井,趣说成“穿井得一人”,国人以讹传讹,国君派人问丁氏,才弄清了真相。(人事果)以讹传讹。2、本文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3)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明确:(1)轻松喜悦的语调(2)神秘的语调(3)强调的语调【合作探究】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穿井得一人 2023 年级 语文 上册 22 实用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