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北洋政府时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北洋政府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北洋政府时期).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北洋政府部分)1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 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 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2 . 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 “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 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C
2、.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3 .魏源在圣武记中说:“水师急于陆师” “大海相逢,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故“舟舰错 矣,必练水师” “水师习矣,宜备水器”“如欲练战艇,则必谋所以常用之法以粮艘 为海运,以师艘护海运而已二 魏源的观点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C.改变了国人的夷夏观念D.使清廷加强了海防力量4 .对下列曲线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五种经济成分19201940 1952A. A和E是阻碍近代中国进步的根源B. B类企业发展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C. C是略带若干资本主义因素的官营企业D. D为近代前期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5 .“中华民国军政府”
3、成立后,唐继尧拒绝就任军政府元帅。为此,孙中山提出护法军设立 川、滇、黔三省靖国军总司令,由唐继尧担任总司令一职,并下令将四川及湘西中华革 命党人组建的护法军改成靖国军。孙中山的这一举动A.体现了革命党人的魄力和智慧B.促成了西南军阀的精诚团结C.预示了护法运动失败的必然性D.维护了中华民国的宪政成果6 .如图是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再造国民之最要着。画面中一 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 进行修补。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乩若卖现N国民建案A.喻示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的破坏 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C.反映了中国人对
4、议会政治的普遍认同D.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适合中国国情7 .在袁世凯复辟称帝时,被称为“北洋二杰”的王土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在袁最需 要他们支持的时候却云遮雾罩,且冯关键时刻还两次密电袁,要其“敝屣尊荣”,促其退位。“北洋三杰”的态度表明A.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团的利益B.袁世凯复辟行为遭到众叛亲离C.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的提高D. “北洋三杰”信奉民主共和的思想8 .有史家认为,若用曲线表示中央对湖南的控制,从清朝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经历了一个“V”字形变化期。由此可推测湖南A.成为清朝晚期的全国财赋重地B.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中心之一C.经济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D.在北
5、洋军阀时期有较强的独立性9 . 20世纪20年代,南方军阀热衷于打起“自治”旗号,如湖南督军谭延闿提出“湘人治 湘”,四川督军熊克武号召“川人自主”,广东陈炯明则表示“粤人自治。这种现象反映 了当时A.地方割据寻求法理依据B.北洋政府统治基本瓦解C.政治宣传推动全国统一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10 .民国初年的国会被称为“民元国会、如表所示为民元国会大事记。这反映出民国初年时间1913 年1914 年1916 年1917 年1922 年1925 年大事记第一届国会由选举产生,国民党获胜袁世凯解散国会袁世凯去世,国会第一次复会张勋复辟,再度解散国会直系军阀操纵国会第二次复会皖系军阀段祺瑞再度解散
6、国会,民元国会终结A.国会是政党斗争的工具B.议会政党政治遭受失败C.民主宪政在曲折中发展D.国会的实质是一党专政11 .如图为民国六年,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有 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一委任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程令何息做 4一”,关口国A.积极筹划国民革命运动B.名义上仍实行责任内阁制C.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D.派系斗争得到有效缓解12 .有学者认为:“由帝国主义分裂割据政策与地方性农业经济所造成的中国分裂因素反因 清政府的推翻和革命的失败公开化了,北洋军阀和各地大小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混战局面 就此形成。”这说明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辛亥革命
7、的不彻底性B.帝国主义的分裂割据政策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分散性1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 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 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A.保证了官员选拔制度的公正B.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D.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14 . 1908年,上海神州日报发表了题为考察宪政之效果的漫画。国会请愿者将自 下而上的箭射向“立宪之目的”的靶心,而伸手挡箭的是“考察宪政者”,他们希望自上 而下推动立宪。该漫画A.说明
8、民主宪政的潮流不可抗拒B.印证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反映出预备立宪引发民众不满D.显露出清末宪政运动的虚伪性15 . 1924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历史教科书载:“清廷握专制之权数百年, 实不愿改用宪政,将大权公诸人民,是以佯说预备立宪,暗中实厉行专制。此外一切政 治也无革新的诚意,人民见清廷态度如此,知道舍去革命别无救亡之策,这是革 命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B.革命党人起义顺应了时势C.辛亥革命成为救亡的唯一途径吧D.清朝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16 . 1911年,清政府岁入29700万两,岁出37400万两,财政赤字高达7700万两。这一财 政状况从下
9、表中可见一斑。由此可见1911年清政府度支部预算与财政支出项目预算数额/万两备注军费3134 (旧军费)超出甲午以前军费2倍多,8000 (编练新军)占该年支出预算总数1/3以1050 (筹办海军)上行政费2371比庚子时增加2倍教育费336实际支出不下1700民政费422实际支出超过2000司法、财政等经费9097A.财政收入缩减是影响平衡的关键B.清末新政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C.巨额军费是压垮清王朝最后稻草D.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历史必然17 .据申报报道,1918年12月,北洋政府第三次文官甄用时,“各处保荐合有荐简职 之资格者已达二三千人之谱,现闻该会各委员以此中浮滥太多,决定从严审核”。
10、这说明 北洋政府A.建立了完备的文官制度B.官员选拔制度有待完善C.吸收西方文官制度精华D.官员文化素质不断提升18 . 1912年1月,北京部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 并在福州率先发行。这批邮票购买者不多,贴用与集藏的为数更少。南京临时政府明确 提出邮票必须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在各方压力下,北京邮政总局不得不通知“暂缓 发售”。这反映了A.西方列强支持清政府B.民国初期政治形势的复杂C.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D.中国邮票发行权开始丧失19.如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据此可知辛亥革命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33111
11、1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20.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 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 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变迁速度模式快变n突发性微变w传导性巨变慢变I渐进性微变HI创新性巨变变迁形式量变质变A.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C.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21 .曾任侍读学士的悻毓鼎在1917年2月8日的日记中记述:“况宣统之季,构乱之奸徒, 煽乱之报馆,议和逊位之奸谋,皆
12、聚于此。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J这表明A.上海成为民主革命的发源地B.新闻出版自由得到充分保障C.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不稳定D.社会舆论推动了民主化进程22 .以下为时报用登的漫画中国现形记,该漫画最有可能出现于C.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D.辛亥革命前的20世纪23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 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 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
13、DBDCABDABBAD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BDBBBBDDD1 .【解答】依据材料“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治”可知,郑观应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政治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结合郑观应所处 的时代背景可知,这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将变法主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体现, 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以后,材料中虽提及发展工商业,但不是致 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故B项错误;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不主张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 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统编 版高三 历史 冲刺 复习 历史试题 北洋 政府 时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