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审判情况.docx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审判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审判情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审判情况(2015-202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 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这对新时代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知 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恒产者有恒心,支持和保护 创新的首要前提在于准确界定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归 属,让创新者能够充分有效地获得知识产权。为此,上海知 识产权法院对2015年以来审理的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进 行梳理,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建 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重视,为充 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一、案件基本
2、情况(一)总体情况2015-2022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技术创新成果 权属纠纷一审民事案件489件,占同期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 件收案总量的3. 75%;结案434件。从历年收案和结案情况在原告虞某某与被告某节能科技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一案 中,被告未履行出资和提供物质条件等义务,导致双方签订 的合作协议无法继续履行,法院根据双方约定确定原告通知 合作协议解除及专利权归原告所有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二 是未经合同相对方同意擅自将技术创新成果据为己有。例 如,在原告卞某某与被告某教育科技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权属纠纷一案中,原被告均作为涉案计算机软件的合作作者 之一,但被告以自己名义向国家局申请
3、软件著作权登记,从 而引起纠纷。三是未经合同相对方同意擅自转委托或者转让 权利。例如,在原告某科技公司与被告某网络科技公司、第 三人陆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一案中,涉案游戏的客 户端程序属于可以独立使用的作品,著作权归第三人所有, 但客户端程序的著作权受到被告与第三人有关“不得出售或 毁损”约定的限制,故第三人未经被告同意向原告赠与涉案 客户端程序著作权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在被告未追认且原 告明知存在上述限制的情况下,无法受赠取得涉案游戏客户 端程序的著作权,亦无权要求撤销被告就涉案游戏计算机软 件程序进行的软件著作权登记。(三)保护创新的证据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技术创新成果研发及保护过程
4、中,权利人往往因权利 保护意识不强、证据固定意识不充分、维权意识及经验不足 等原因而导致权利无法得到保护。一是未能做到创新研发全 程留痕,导致关键证据缺失。例如,在原告某血液制品公司 与被告某生物科技公司、李某某专利权权属纠纷一案中,原 告提供的实验记录本仅涉及零散的原始操作记录,并没有对 实验过程的总结,无法知晓原告从上述实验步骤中得出了任 何实验结论,或者通过上述实验步骤得出了具体方案等,而 实验记录本记载的操作步骤与涉案专利技术方案存在诸多 区别,法院无法认定涉案专利技术方案在被告李某某任职期 间已经完成。二是未能及时有效保护权利,错失最佳维权时 机。例如,在原告曹某某与被告某科技公司等
5、专利权权属纠 纷一案中,原告对于涉案专利权于数年前变更为被告的事 实,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对涉案专利权的归属从未提 出任何主张,法院因此推定其明知专利权人变更的事实,视 其对专利转让事实已经认可,并驳回其确认权属的请求。三 是未能有效收集和提交证据,举证不充分。在许多案件中我 们发现,原告对于其要求确认权属的主张、被告对于其提出 的抗辩,普遍存在证据收集和提交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对 于关键的研发过程以及职务关系等事实未能充分举证,从而 丧失了保护权利的机会。(四)尊重创新的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虽然总量不大,但该类案件反映 出的研发人员擅自将职务成果申请专利、公司高管利
6、用职务 之便擅自转移专利等不诚信行为,应当引起重视。一是无权 处分、利用公司公章实现私利等不诚信行为频发,涉案企业 普遍存在章程、制度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较易出现“钻 漏洞”行为。例如,在原告某医疗器械公司与被告马某某、 某贸易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一案中,被告马某某作为原告的 股东和高管,将涉案专利权无偿转让给其代表的境外公司在 中国设立的被告某贸易公司,未经原告股东会或者董事会的 同意,违反了公司法相关规定,其行为无效。二是发明人私 自将职务发明申请专利,或者离职后改进职务发明技术方案 申请专利现象频发。例如,在原告某环保技术公司与被告段 某某、唐某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一案中,被告唐某曾担任原
7、 告工艺工程师、设计经理及相关技术部门负责人等职务,并 与原告签订保密协议书,约定合同期内从事原告工作或者使 用原告工作条件、资金所取得的任何专利均归原告所有,双 方另有约定除外。在任职期间,被告唐某通过其母亲被告段 某某就相关职务发明创造提出了专利申请。该类现象反映出 发明人缺乏诚信、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而企业对技术创新 成果也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约束。四、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一)完善制度规定,织密保护创新的“防护网”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应当建立健全保护和支持创新的制度机制,明确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相关的权利归属、权利保护 及激励等事项。一是健全技术创新成果权利归属制度。企业
8、应当建立技术创新成果权利归属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务发 明创造成果的确认机制,厘清职务发明创造和非职务发明创 造的边界,引导研发人员形成正确的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 意识,避免员工流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创新创业团 队应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组建时签署书面合作协 议,对组成成员、团队分工、权益分配,特别是技术创新成 果的知识产权权属进行约定,便于日后明确权属、分配利益, 避免为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埋下隐患。二是健全技术创新成 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根据技术创新成果的不同特点和保护 需要,确定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商业秘密、专利 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不同的形式,建立对技术创新成果 的立体
9、、全面、协调保护。三是健全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健全职务发明创造奖励报酬机制,合理确定不同类型技术创 新成果的奖励报酬标准,不仅可以让创新人才的创造性贡献 得到应有回报,不断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还可以 避免创新人员擅自侵占职务发明创造成果,从源头上减少可 能发生的纠纷。(二)健全流程管理,筑牢保护创新的“防火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结合创新实际和行业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流程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创新活动的流程设计 与管理,形成“立项申报-开发执行-项目验收-成果转化” 等环节的规范流程,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职责,为 科学有序、权责分明的创新奠定基础。二是在创新的过程中, 实时动态做
10、好知识产权风险管控,针对创新流程中程序事项 审批、技术查阅公开、成果管理与转化等事项,定期开展风 险监控和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利用技术 手段,设置技术方案保密措施、权限管理和身份认证系统、 审批流程系统,并借助区块链等存证技术实现过程可公证、 事后可举证的目标。健全离职人员特别是研发人员离职前的 技术成果移交和承诺机制,确保离职人员在离职后不擅自申 请职务发明创造。(三)强化协同保护,弹好保护创新的“协奏曲”有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创新创业过程中知识 产权管理与风险防控的指导,着力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 护意识,共同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营造 良好的知识产权
11、保护环境。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定期组织有 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宣讲法律法规及典型案 例,引导企业与个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强化监督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及时发 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产权风险和漏洞,提高企业保护知 识产权的规范化水平。三是健全行政、司法以及行业协会共 同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及时沟通、研讨行政执法、司法审 判以及行业协会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形 成适合企业、行业特点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创新保护 的合规水平。充分发挥各方在保护创新方面的资源优势,在 信息互通、纠纷化解、权利保护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共同营造有利于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知识产权 法院 技术创新 成果 权属 案件 审判 情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