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雷的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雷的教案7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班雷的教案7篇 中班雷的教案篇1 6和7的熟悉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并会认、会读、会写6.7这两个数,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及事物的挨次和位置,学会比拟数的大小。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口头表达的力量,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力量。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会读写6和7,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挨次。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
2、数数012345 (二)创设情境说一说、数一数 出示同学们值日的情境图 1、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它们各有几个,数一数。 3、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摆一摆、画一画 1、让学生数出6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能摆出什么? 2、用7个你喜爱的图形表示数字7. (三)拓展应用、说一说 说说教室中,哪些物品能用6和7表示? (四)拨一拨,看一看 1、 2、 3、 4、请学生在计数器上练习拨6个、7个珠子.(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观看直尺,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比一比(6和7比拟大小)猜数嬉戏(6和7) (五)说一说,议一议 出示课本图片,共同探讨6和7的意义: (六)写一写 让学生说
3、一说6和7各像什么?然后教师范写,学生观看,最终学生线描黑,再练习写。 五、课堂小结 中班雷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已有嬉戏阅历,感受散文诗的情趣美。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用诗中的句式回答下列问题。 3通过玩嬉戏“颜色宝宝在哪里”,扩展散文诗的内容。 活动预备: 1太阳头饰、红、黄、蓝、绿、白色、粉红色、紫色、桔黄色卡片; 2大幅的散文图片(依据散文诗的内容来设计)。 活动过程: 1沟通玩“捉迷藏”的阅历,回味情趣。 师:昨天教师和小朋友们玩了什么嬉戏?是怎么玩的?躲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2初步熟识散文诗。 (1)师出示背景图、太阳和颜色宝宝: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也来玩捉迷藏的嬉戏了
4、,它们来到了哪里?你猜它们会怎么玩? (3)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 (4)提问: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好玩吗?哪里最好玩? 3其次次观赏散文诗,帮忙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师出示图片,边操作教具边朗读散文诗。 (2)提问: 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太阳数数时,颜色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去躲的?学习词:静静静 颜色们都躲到了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说精彩彩的相互对应。) 颜色们都躲好了,太阳找到他们了吗?黑夜解开手帕,太阳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 4师幼共同朗读散文诗。 5嬉戏:颜色宝宝在哪里? (1)师:太阳和颜色宝宝们玩得真快乐,其他颜色宝宝也想来玩这个嬉戏,你们猜还有谁也想来?它会躲在哪里呢?
5、 (2)师扮演太阳,每个幼儿选择一张自己喜爱的颜色宝宝,帮它找一个不简单被发觉的地方静静静地躲起来。 (3)师:和你的同伴说一说:颜色躲在哪里? 中班雷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下春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是种子发芽的季节。 2、学会看节奏谱。 3、在感受歌曲的根底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活动预备: 磁带、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节奏谱,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上面的这些xx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拍吗? 介绍节奏,请幼儿尝试拍。 二、学唱歌曲。 师:这些节奏还会唱歌呢?我
6、们一起来听听看! 你听到了什么?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沙)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节奏谱来说说吧!种子在干什么?(在说话) 它怎么说?(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会唱吗?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师:真不错,春雨又开头在下了,这回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师:那我们也试着把它唱出来吧! 三、创编动作。 师:真棒,那现在我们边听录音机,边自己想动作,看谁做的最美? 你给春雨配上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 活动反思: ?春雨沙沙沙是一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洁,歌词构造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
7、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心情,能较清晰的演唱歌曲。儿童的唱歌与说话一样自然,具有嬉戏性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最好素材。音乐教育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方面的进展。鼓励和培育儿童的音乐悟性和想像力比关注儿童音乐天赋的成长更为重要。 中班雷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进展几种乐器合奏,有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预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已初步学会唱歌曲。 2、多于幼儿人数的圆舞板、铃鼓、小铃。幼儿已根本把握小铃、圆舞板、铃鼓的根本演奏方法。 3、音乐录音火车呜呜叫、录音机、节奏谱。 活动过程:
8、 1、听音嬉戏:区分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 “小朋友,你喜爱旅游吗?旅游时我们可以乘什么交通工具?” 2、“音乐能不能表现出飞机、火车、轮船?” 小结:高音区:开飞机(x x x x) 中音区:开火车(x x) 低音区:开轮船(x ) 看节奏谱,听音嬉戏: 分别将飞机、火车、轮船的图画卡片以及与其相应的节奏卡贴在黑板上。幼儿依据教师弹奏有变化的歌曲旋律,按不同的音区作出开飞机、火车、轮船的动作,并用小脚走出相应的节奏型。 2、探究用圆舞板、小铃、铃鼓打节奏: 引导幼儿争论: “圆舞板、小铃、铃鼓敲的方法一样吗?” “哪个可以用来表示开飞机的节奏?哪个用来表示开火车的节奏?哪个用来表示开轮船的
9、节奏?” 小结:圆舞板:x x x x 小铃:x x 铃鼓:x 幼儿自选乐器,看节奏谱练习合奏。 3、学习随乐曲合奏: 复习歌曲,启发幼儿唱出欢快的心情。 在歌曲的伴奏下,幼儿用圆舞板、小铃、铃鼓进展初步合奏。 重点争论铃鼓的合奏方法: “铃鼓从头到尾都要敲吗?在什么时候敲更好听?” 教师示范铃鼓的合奏方法: 小结:在唱到“火车呜呜叫”、“我们动身了”、“开到哪里去”|“上呀上北京”处演奏铃鼓。 集体表演合奏(可让幼儿交换表演的小乐器)。 中班雷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蜗牛的家虽然和别的小动物不同的,但它同样能为仆人遮风挡雨。 2。初步建立“家”的概念,知道人人都有家,
10、懂得要爱自己的家和家人。 3。通过画房子的形式,对幼儿进展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活动预备: 1。插入式背景图一张;多媒体课件、动画一份。 2。蜗牛、小老鼠、蚂蚁、蚱蜢等小动物图片各一张; 3。幼儿美术纸第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小朋友,星期天,教师出去玩的时候,看到许多漂亮的风景,就拍了不少的照片,今日带来一张给你们看, 2。今日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也从自己的家里出来到草地玩,请小朋友看好,都有哪几个动物出来玩了。 二、叙述故事:播放动画 1。这么多的小动物出来玩了,真是喧闹,这时,一只蜗牛也渐渐地爬了过来,和大家一起玩 问题:小老鼠、小蚂蚁、小蚱蜢他们观察蜗牛是怎么说?小蜗
11、牛是怎么说的? 2。你觉得小蜗牛的家好吗? 3。教师小结: (1)原来小蜗牛的家真是和别的家不一样,既没有窗、没有烟囱、也没有家具。而且还是始终背在小蜗牛的背上,怪不得有人说蜗牛是“说牛不是牛,生来爱闲游,房子背着走,刮风下雨它不愁。” (2)每个动物都有家,(出示课件)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欢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三、活动延长“幼儿画房子”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还有许多小朋友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中失去了自己的家,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小朋友情愿帮忙他们吗?请你用已经学会的的本事,画一间美丽的房子,然后让建筑工人帮助造好后送给这
12、些灾区的人,让他们早日住上暖和的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班雷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情境嬉戏中学习儿歌。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心情。 4、通过整体观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忙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预备: 大鱼小鱼头饰、欢快的音乐、节奏超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 1、师:(播放静止图片)这是什么地方,蓝蓝的海水中游来了谁?(教师做鱼儿游的动作) 2、感知理解第一、二句。 (1)那么多小鱼儿在一起游泳,心情怎么样呢?(快乐,快乐)(2)出示大鱼图片。 (3)谁来了,大鱼会吃小鱼,怎么办呢?(幼儿争论呢)(4)请幼儿想方法。(团
13、结起来,吓跑大鱼;抱在一起,不可怕;跑)3、理解感知第三、四句。 (1)小鱼们想了一个什么好方法?(散开一溜)(2)小鱼们快乐吗?说了一句什么话?(看你怎么捉)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快乐的?(幼儿创编动作)教师小结。 二、观赏学习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儿歌。 师逐句示范,幼儿跟着教师朗读儿歌。 三、嬉戏稳固 (1)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戴上头饰在一起欢乐地跳舞。稍后播放节奏快的音乐,教师戴上大鱼头饰,做抓小鱼的动作,小鱼观察后,马上散开。音乐完,嬉戏完毕。 (2)师幼共同念儿歌,学习小鱼游、跳舞等动作。当念到大鱼来了时,大鱼出场;念到散开一溜,小鱼散开。大鱼开头捉小鱼。 四、总结。 教学反思: 通
14、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到达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育了幼儿的审美力量和制造力量。通过胜利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力量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念。 中班雷的教案篇7 目标: 1、依据教师即兴出示的图片,幼儿在肯定的速度下进展齐诵、合诵,要求协调全都。 2、培育幼儿的留意力、观看力、思维灵敏的反响力量,以及节奏感、听觉及留意力的安排。 预备: 动物图片、节奏卡片。 玩法: 1、小动物
15、齐唱。 (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xxxx,幼儿拍出后,启发幼儿想:哪些小动物来了?幼儿说出后,教师逐个山示该动物的图片(鸭、狗、青蛙),按节拍演示小动物。幼儿即兴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该小动物的叫声(四声)。 (2)教师把三个小动物(狗、鸭、青蛙)分别贴在黑板的左、中、右的部位,幼儿分成二组,分别扮演左,中、右的不同动物。幼儿边听音乐,在肯定的速度下一起学叫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即兴调换三个小动物的左、中、右的位置,幼儿即兴叫出自己变换了的相应的小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合唱。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形谱,如问幼儿:“看看谁和谁来了?”(大鸭子和小鸭子或鸭妈妈和鸭宝宝)教师指图片,幼儿即兴叫出嘎嘎嘎嘎嘎。 (2)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图形谱,如兔妈妈和兔宝宝;狗妈妈和狗宝宝,幼儿逐个叫出xxxxxxx,xxxxxxx 跳跳跳跳跳跳跳,汪汪汪汪汪汪 (3)教师把三组图形分别贴在黑板的左、中、右部位,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扮演左、中、右不同的动物。听音乐,在肯定的速度下叫出自己组的图形谱上的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即兴调换三张图形谱的位置,幼儿即兴叫出。要求节奏要稳、协调全都。 嬉戏提示: 1、音乐的速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符合。 2、幼儿齐诵、合诵时,请一幼儿敲大鼓,使幼儿能在肯定速度下协调全都地进展。 3、图形谱上动物的大小应和节奏型的时值相符。如鸭宝宝代表八分音符的节奏,大小是鸭妈妈的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