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提升练(六)板块六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提升练(六)板块六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提升练(六)板块六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阶段提升练(六)(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实质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对世 界形势缺乏清醒认知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3太平天国运动对政治进程变革的影响4近代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变动清政府支持洋务企业发展5近代化的艰难发展6洋务企业与政府关系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增多8新思想的 萌发与中 体西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9魏源海国图志与洋务运动10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教育转型与近代化11清末开明官员主张政治变革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
2、性的战争,是一个捍 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 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解析:D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说明英国发动的战争不是正义性的,A项错 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英各自的国 家立场影响了二者对战争的看法,国家立场不会改变战争的性质,C项错误;双方都是从各自 国家的角度来看待战争,没有点明这场战争发生的实质是一场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双方 都抹杀了战争的实质,D项正确。2 . (2018 广东汕头一模)1846年
3、,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 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 反映出当时()解析:B耆英的观点是外国对华商品输出基本上是个定数,输往广州的多,输往上海的就少, 这一判断显然是错误的,是对西方世界商品输出能力及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形势的无知,B 项正确。耆英的观点是通商口岸多与少结果都是一样,没有是否满足需要的信息项错误。 C项与事实不符,错误。D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3. 17531851年广西人丁、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时间人丁 (万口)耕地面积(顷)额定地丁银(两)1753 年197.687 40
4、11820 年742.989 812393 5451851 年782.389 620694 984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解析:A由材料可以看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但“额定地丁银”不断增加,依据所学可知当时 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人民的负担实际更为沉重,这说明腐朽的封建统治剥削使阶级 矛盾激化,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导致金田起义爆发,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外国侵略 的加剧,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如亩产量提高、生产工具改进、精耕细作的 实现等,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故D项错误。4.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
5、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 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 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解析:B材料中康有为用反清来促成革新,孙中山接受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 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促进政治变革进程,B项正确。5. (2018 山东淄博一模)1890年,上海织布局生产的棉布投入市场。政府规定织布局产品从 上海或其他通商口岸运货到内地销售,按照洋布的通例,都在上海统一征税。由此可知,清政 府()解析:D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政府对上海织布局的产品实行在上海统一征税的制度,
6、享受 “洋布的通例”,这一做法实质是鼓励支持上海织布局发展,故D项正确。清政府的做法是鼓 励上海织布局的发展,而不是限制,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清政府对上海织布局的产品实行在 上海统一征税的制度,而非所有“洋务企业”,排除B项。材料强调清政府鼓励支持上海织布 局发展,没有体现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评估,排除C项。6. (2018 安徽蚌埠一模)郭嵩奏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 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 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郭嵩素卸任驻英公使之职返回湖南,受到当地官绅
7、的难堪待遇以及 熊、蒋等人创办轮船企业得到张之洞的批准,没有涉及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熊、蒋等人为 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于次年获得总督批准,说明障碍还在,且B项中“扫除了” 一词太过 绝对,故B项错误;郭嵩煮的遭遇及熊、蒋二人创办轮船企业竟要总督批准,说明近代化事业 的发展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众是否接受了近代化思想,排除D项。7. (2018 安徽合肥二模)洋务运动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 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其中“父爱式庇护”关系()解析:B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中的地方督抚扮演了官办企业的 “庇护”人角色,在他们的
8、主持下,中国产生了一批采用西方机器生产的官办近代企业,故B 项正确。“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自由,与题干中“父爱式庇护”关系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 动期间的官办企业受政府的监督控制,排除C项;洋务运动中的官办企业由政府扶持和庇护, 故可以获得较多的资源配置,排除D项。8. (2018 河北衡水二调)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湖年前增加了 50%,有些 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 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解析:C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对华倾销商品,同时掠夺原 料。材料中1871年时,湖南
9、、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急剧扩大,甚至有些过去种植红薯或麻的 地区也改种茶,正是这一时期列强在华大肆掠夺原材料的结果,然后据材料中时间可判断C 项表述符合题意。A项表述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中 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材料中现象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9. (2018 湖北武汉调研)徐继畲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 一节写了 2 429 字,使用了 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 620字,却没有使 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解析:C材料
10、中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能体现崇洋,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 西方学习,B项错误;材料中“夷”字使用情况的前后变化,说明这一时期传统的夷夏之辨观 念受到近代观念的冲击,C项正确;结合所学,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已经出现,但没有成为 时代潮流,D项错误。10. (2018 广东惠州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 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解析:D题干中主要阐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阶段 提升 板块 近代 前期 中国 沉沦 转型 鸦片战争 甲午 中日战争 解析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61994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