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1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X)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 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 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 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
2、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 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 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 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 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
3、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 然,使之与天道相符。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 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 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 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一般人对于礼乐有一个肤浅而错误的见解,以为礼只是一些客套仪式,而乐也只是弦管歌唱。孔 子早见到这个普通的误解,曾郑重地申明说:“礼云
4、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乐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和”字统摄,礼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序”字统摄。程伊川也说:“礼只是答案和解析15.【答案】C、B、B、【解析】(1)C “欧洲人认为自由是人生最高目的的幸福”错误,结合“欧洲第一位写伦理 学专书的亚理斯多德就以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可知,欧洲人认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2) B.鸿门宴中的宴会座次不合乎礼仪。(3) B.不强调礼乐的关系而是强调“有道”“无道”的表现。(4)结合“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 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
5、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 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 与内涵等,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结合“乐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和字统摄,礼的许多属 性都可以序字统摄”“乐之中有礼,礼之中也必有乐”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礼”和“乐” 的精神及两者的关系。(5)结合“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为了唤醒人的 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可知,礼乐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能 够唤醒人的文化自觉;结合“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 就
6、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可知,礼 乐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能够指导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 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 和谐为上的理念”可知,“礼乐文化”中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符合 现在的人际交往准则;结合“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内心和谐,他才可以是健康的人,才可 以是善人,也才可以是幸福的人。社会也是如此,一个有幸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无争无怨相安和 谐群策群力的社会,因为如此社会才有他的生存理由,才能有最合理的发展”可知,“和(乐)” 的
7、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或有助于建设一个相安和谐的社 会,从而得到最合理的发展);结合“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 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 会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可知,“序(礼)”的理 念可以帮助个人构成融贯的思想系统,形成完美的人格(或有助于让个人遵从制度法律,保证社会的有序)。答案:(1) C(2) B(3) B(4)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侧重论述“礼”和“乐”的精神及两者
8、的关系。(5)礼乐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能够唤醒人的文化自觉;礼乐文化中“天人合一”的 理论,能够指导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礼乐文化”中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 为上的理念符合现在的人际交往准则;“和(乐)”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修养,成为 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或有助于建设一个相安和谐的社会,从而得到最合理的发展);“序(礼)” 的理念可以帮助个人构成融贯的思想系统,形成完美的人格(或有助于让个人遵从制度法律,保 证社会的有序)。(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
9、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 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 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10、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 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整合文本重要信息1 .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2 .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3 .归纳整合。4 .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 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69.【答案】B、C、【解析】(1)B.“并委婉地拒绝喝酒,表现方志敏对王爹筐
11、工作的担心,希望他更贴近群众一些” 错误,没说喝酒,表现方志敏对王梦筐的鼓励。(2) C. “淡雅的乡居图与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错误,没有形成 对比。(3)结合“几天前,乡里传达了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让苏区的每一位老表都吃上 过年的年糕的指示”可知,概括性地介绍方志敏,点明他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让百 姓能过上有年糕吃的春节而亲自率领战士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结合“方志敏忙阻止,说:老 人家,使不得,使不得,要谢就谢共产党,谢苏区政府吧。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您老人家受苦 了!”可知,通过人物言行,表现方志敏深入群众细致了解百姓过春节的情况,发现有村民没 吃上年糕
12、而主动承担责任;结合“一听这,老汉挣扎着坐起来,紧紧拉住方志敏的手,连咳嗽 带喘地说:谢谢方主席你发的稻谷,我给你磕头啊!”可知,侧面烘托, 通过李三老汉的话语,侧面表现了方志敏对父老乡亲的关心;结合“前山阳坡上,方志敏坐在 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他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掏出两个菜团子,这就是他大年三十的午饭”可知,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他让老百姓吃年糕,自己只吃菜团子,表现他一心为民的精神。(4)结合“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青中带灰的炊烟,整个小山村笼罩在 淡淡雾霭中,好一幅淡雅的乡居图!方志敏望着袅袅炊烟,露出欣慰的笑容”可知,炊烟升起代 表村民们可以做年糕,家家有散发“芬芳”的炊
13、烟象征着苏区百姓能过上祥和的春节;结合“忽 然,方志敏指着一家茅草屋顶,问王梦筐:一把手,那个没冒烟的烟囱,是谁家的? ” 可知,方志敏通过观察炊烟是否升起来判断村民家里的情况,表现了他睿智、关心百姓、工作细 致的特点:结合“看到王瞥筐这些村干部忙忙活活地烧水做饭,方志敏说:每个村都要查查, 看看还有没有类似情况,一定要保证每个老百姓都过好这个年”可知,李三老汉家从没有炊烟 到最后升起炊烟,前后照应,炊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结合“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 风,但樟树湾子的炊烟还是随风飘了过来,方志敏贪婪地翕动着鼻孔,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 悉的炊烟的香味,心里温暖了许多”可知,小说紧扣“炊烟
14、”叙事、表现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有利于集中表现小说的主题。答案:(1) B(2) C(3)概括性地介绍方志敏,点明他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让百姓能过上有年糕吃的春 节而亲自率领战士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通过人物言行,表现方志敏深入群众细致了解百姓过 春节的情况,发现有村民没吃上年糕而主动承担责任;侧面烘托,通过李三老汉的话语,侧面 表现了方志敏对父老乡亲的关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他让老百姓吃年糕,自己只吃菜团子, 表现他一心为民的精神。(4)炊烟升起代表村民们可以做年糕,家家有散发“芬芳”的炊烟象 征着苏区百姓能过上祥和的春节;方志敏通过观察炊烟是否升起来判断村民家里的情况,表现 了他睿
15、智、关心百姓、工作细致的特点:李三老汉家从没有炊烟到最后升起炊烟,前后照应, 炊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紧扣“炊烟”叙事、表现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有利于集 中表现小说的主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 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 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 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 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16、(3)本题考查分析描写人物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首先明白描写人物有直接描写和侧面烘 托,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找出方法 后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可以从交代背景、渲染氛围、揭示内容、充当线索、寄 托感情、揭示主题等方面分析。“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013.【答案】D、D、B、【解析】 “得”的宾语是“数万人”,在“人”后就该断句,排除AC;“赵数请救于楚” 大意是
17、“赵国多次向楚请求救援”,要连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语意,排除B。译文:陈馀在巨 鹿北面接收常山的军队,得到几万人,驻扎在钳鹿北面,章邯驻军钳鹿南面的棘原。赵国多次向 楚请求救援。故选:Do(2) D. “假,指升官”有误。假,指暂代官职。故选:Do(3) B. “宋义则认为要等待机会,一举打败秦军和赵军”分析有误,从原文“今秦攻赵,战胜则 兵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来看,宋义想让秦 赵互斗,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故选:Bo(4)河:黄河;因:利用;勒力:合力;乃:去|3;敝:疲惫。译文:不领兵渡过黄河,利用赵 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攻秦,却说什么“
18、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侵损;焉:哪里。译文:在东面使郑国成为疆界之后, 又将想要扩张他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答案:(1) D(2) D(3) B(4)不领兵渡过黄河,利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 发动进攻”。在东面使郑国成为疆界之后,又将想要扩张他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 地)呢?参考译文:章邯击垮项梁后,认为楚地军队不值得忧虑,就渡过黄河,北上攻打赵国,大败赵军;后率 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迁徙到黄河以北,铲平了邯郸城的内外城墙。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铜鹿城, 秦将王离领兵围困铜鹿
19、。陈馀在巨鹿北面接收常山的军队,得到几万人,驻扎在铜鹿北面,章邯 驻军铜鹿南面的棘原。赵国多次向楚请求救援。楚怀王召见宋义和他商议大事,非常欣赏他,就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也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宋义行军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进兵。项羽说:“秦军迅猛地围困赵军,应火速领兵渡 黄河,楚军在外攻击,赵军在内接应,一定能打败秦军! ”宋义道:“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 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蛆虱。现在秦军攻赵,打胜了,军队就会疲惫,我们即可乘秦军疲 惫之机发起进攻;打不胜,那么我们就率军擂鼓行军西进,就必定能攻克秦国了。所以不如先让 秦、赵两
20、军相斗。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不如您;坐在军帐之中制定策略,您 不如我。”于是下令军中道:“如有凶猛如虎,凶狠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服从指挥的,一律 斩杀!”宋义随后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为相,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天气 寒冷,下着大雨,士兵饥寒交迫。项羽道:“本当合力攻秦,却长久地滞留不前。而今年成荒歉, 百姓贫困,士兵吃的是半豆半粮的粗陋饭食,军中没有存粮,你却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领兵 渡过黄河,利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 凭着强大的秦去攻打新建立的赵,势必能攻占赵国。赵被攻占,秦军就更强大,哪里还会有疲惫 的机
21、会可乘!况且我国军队刚刚吃了败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全国的兵力全部交付给将军您,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你却不体恤士兵而营求私利,不是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十一月,项羽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就在他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下令军中说:“宋义 与齐谋划反叛楚国,楚王密令我杀了他!”在此时,众将领都畏惧屈服,无人敢于抗拒,一致说: “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的家人;如今又是您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 将军。项羽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追至齐杀了他。又派桓楚向怀王复命。怀王便让项羽担任 上将军。(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22、,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 “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23、“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415.【答案】B、【解析】(1) B. “颈联描写岐王带领诗人来到杨氏别业的场景”有误,颈联大意是“穿行在曲折
24、 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颈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故选:Bo(2)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是说“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无数”, “换”和“多”用语自然,说明坐的时间很长,以景传情,写景入神,“鸟鸣”声是听到的,属 于听觉描写,“落花”是看到的,属于听觉描写,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还以声来衬静,有“鸟 鸣山更幽”之感,描绘了一幅静谧、空灵的画面,流露出一种闲适之情。答案:(1) B(2)用语自然,“换”和“多”写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写出了诗人玩赏 的时间很长,沉醉于美景之中,侧面烘托了杨氏别业的景致优美;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描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市 期中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