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第0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建筑的特征导读案梁思成学习目标1 . 了解作者及其对于中国建筑的杰出贡献;2 .研读课文,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 .探究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4 .品味本文简洁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5 .掌握科技论文的阅读方法。自学案一、文化常识积累他是谁?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他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 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古迹。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 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 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最终保住了北
2、海的团 城。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为了不让四 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毁于一旦,他与很多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一梁思成知人论世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 1972年1月9日),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 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 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 部委员,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工著作有 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
3、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 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读。 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 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 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 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 筑学系。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
4、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写作背景 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 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 于是他就立志一一 “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铃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 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 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 水,历尽艰辛,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
5、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 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解题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个偏正短语,简洁、严谨、醒目、层次分明。中 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 分为两个层面:“中国” 一词界定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建筑” 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学术 领域。文体知识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专业 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逻辑思维手段(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 反驳等)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
6、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 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 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创新见解、讲究证据、合乎逻辑、有实用价值 等基本特征。阅读方法阅读科技论文6 .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1-5.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案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第14自然段的“文法”?2、作者说“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 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哪里?3、怎样理解文中作者提出的各民
7、族之间的“可译性”?4、通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段落层次内容大意第一部分(1-2 段)第二部分(3-13 段)第三部分(14-17 段)第四部分(18-20 段)小结: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和建筑的“文法”“词汇”及其“可译性”,向我 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每个建筑体系有其自身 的“文法”和“词汇”,遵照这些法式才造就了世界建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表达了发扬我国 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社会生活的建筑的热切愿望。品味鉴赏文章首先引入概念,界定“特征”的时间和地域范围;然后阐述概念的内涵,介绍中国建 筑九个方面的特征,让读者对中国建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 中国建筑 特征 导学案 学生 语文 下学 三件套 统编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