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空。(1)君问归期未有期, O (夜雨寄北)(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3)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4)谁家玉笛暗飞声, o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句子是(6)韩愈的晚春中,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榆荚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两句,对仗工整,描绘出一幅江面开 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2、,共24.0分)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据航天五院专家介绍,中国空间 站是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构型组合体,在轨运行寿命不小于 10年,并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开展空间站工程,将极大地引领和带动多种前沿学 科和多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材料二】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 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在轨验证7大关键技术一一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 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等,为实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3、“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材料四】2.【材料三】至【材料五,说明的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三段材料 中的“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 “三代研发人员前赴后继奋 斗了近30年” “必须重视科研人员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去主动攻关,共同推动我 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进行概括归纳,即为本题答案。这是关于中国空间站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 取与概括。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属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其核心是通过提炼、概
4、括、压缩、推理、分 类等方法获取语段或材料的准确信息。本考点的答题思路是:(1)明确筛选整合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合的范围。也就是审题,应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 体着眼,明确目的,确定范围。要求筛选的信息有的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甚 或几段乃至全篇。(2)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 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3)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也就是答题。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 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别。3.【答案】【小题1】教给我认
5、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小题2心灵美是真正的美。【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 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可概括为:教给 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联系“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 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 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 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可概括为:心灵美是真正的美
6、。(2)本题考查句段分析。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记叙了什么内容及突 出了什么主题。“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写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 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主题,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结构上 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 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3)本题考查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联系“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可知攥”是指紧紧地握, 结合上下文中的“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她
7、浑身一抖,把手里的 东西一扔”可知,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结合下文“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 没做完的活儿”可知,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联系“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她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可知搂”是指抱,结合“我想 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可知,这里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反映了 “我”对母亲的关心。(4)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 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灯如红豆” 这个题目,形式上,化用诗句“灯如红豆最相
8、思”,使题目富有诗意,生动形象,并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灯”贯穿全文的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并表达了 “我”对往事的 深深怀念之情,点明了文章主旨。答案:(1)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心灵美是真正 的美。(2)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 启迪之深。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 “我”对母亲的关心。(4)“灯如红豆”化
9、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 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我”对往 事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篇文章从一句诗“灯如红豆最相思”起笔,由城市中璀璨的灯光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紧扣“灯” 来诉说“相思”之情。勤劳的母亲,善良正直的父亲,纯真的同学都是一盏盏灯,他们照亮了 “我” 的人生之路,提升了 “我”的人生境界。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 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4【答案】【小题1】当道,当权,另,另外,到,等到,放下【小题2】A【小题3】略【小题4
10、】略【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涂:当道,当权。句意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另外。句意为:等做了宰相。及:至U,等到。句意为:晚年手不释卷。释:放下。(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以:用/用;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代词;C.而:表承接/表转折;D.乃:于是/才。故选:Ao(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11、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卿,你;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句意为: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 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句中重点词有:尝,曾经;语,交谈;奇,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奇”。句意 为: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甲文中的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写出了他最初不 愿意学习,学识浅;乙文中“寡学术”也能看出赵普的学识浅。但两人在听了别人的劝告后,“蒙 乃始就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并最终有了很大的成就。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能使人提升内在的素质等。据此作答。 答
12、案:(1)当道,当权;另,另外;到,等到;释:放下。(2) A(3)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4)共同之处:少年时学术不精;听取他人的建议,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读书的作用:【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 活,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 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 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
13、开始学习。当鲁肃到 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 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 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 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赵普,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 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 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
14、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 .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 不翻译;2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 .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 .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15、,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7 .【答案】【小题1】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 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 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 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小题2】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 “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顿觉月光清亮。“溢”字, “清寒”二
16、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 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2.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赏析。最后两句写“此生此夜”的美景很少碰到,表现的是对此情此 景的加倍珍惜,“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一感慨里则表现了对亲人团聚的渴望。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赏析。最后两句写“此生此夜”的美景很少碰到,表现的是对此情此 景的加倍珍惜,“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一感慨里则表现了对亲人团聚的渴望。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
17、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 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 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 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 哀伤与感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 .【答案】仔细阅读文段可知,
18、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以告慰逝者,惕厉生者”是活动目的,“上午十时整,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悼念仪式准时开 始。升国旗、下半旗、念祭文,部队指战员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全场默哀,悼念南京 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战先烈、死难同胞”写仪式过程。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的目的及仪式过程。【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解答时,要先读懂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解答此题,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9 .【答案】看今朝,同力报国日月新【解析】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
19、须一致。结合题干提示,可用“看今朝”与“忆 往昔”相对,“同力报国”与“齐心抗日”相对,“日月新”与“山河壮”相对。故下联可拟写 为:看今朝,同力报国日月新。答案:示例:看今朝同力报国日月新本题考查补写对联。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对联常识:1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 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 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 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
20、不妨分说两事。10 【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D【小题4】B【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有误,“燕颔虎须”中的“颔”应读作h*n, “无精打彩”中的“彩”应写作“采”;B.有误,“书缄”中的“缄”应读作西n, “嘎然而止”的“嘎”应写作“戛”;C.正确;D.有误,“削发为尼”的“削”应读作xuE, “语无仑次”的“仑”应写作“伦”。故选:Co(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不合”不该的意思。故选:Do(3)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和名著情节的把握。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故选:Do(4)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ACD.正确
21、;B.有误,高衙内被林冲吓病了,高俅怀恨在心,一直想陷害林冲。故选:Bo答案:(1) C(2) D(3) D(4)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 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 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 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
22、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9【答案】【小题1】祥子,骆驼祥子【小题2】祥子与车,虎妞【小题3】略【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文中的他指祥子,选段选自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这部作品的线索是祥子与车,与上段中的他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 人公是虎妞。(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句子是对狂风的描写,这又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吹弯”“撕 碎”“揭净” “遮昏”“直驰” “疾走”“横扫”等又是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狂风的威 力大,破坏性强的特点,展现了当时北京恶劣的天气,侧面烘托了祥子拉车战胜风的强壮与争强 好胜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了祥子生活的艰辛。答案
23、:(1)祥子骆驼祥子(2)祥子与车虎妞(3)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祥子的悲惨命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 坷经历,展示了 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 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 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10【答案】【例文】走出困境草是默默无闻的,但草有震撼人心的勇气,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这些都是勇气,而我却缺乏勇气.我先说关于我缺乏勇气的一件事.我已经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山东省 德州市 齐河县 重点中学 九年级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62131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