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重点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重点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重点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重点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一共创作了 154首十四行诗,其 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B.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一时代大背 景是引发诗人思考的土壤。C.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D.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 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6.0分)阅读下面的文
2、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九二八年,傅斯年缔造了中研院史语所这一现代学术机构。傅氏反复强调,该机构之建设,就 是要与传统的“抱残守缺”式的国故研究划清界限,“扩充材料,扩充工具”则是史语所的旨趣 所在。傅斯年坚信,“史学的对象是史料”,或者说,“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考古学在提 供大量“新材料”的同时,也发挥着“新工具”的功能,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满足了傅斯年“要 把历史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之愿望。史语所成立伊始,傅斯年即聘李济为史 语所考古组主任。李济深谙以“精密的方法”发掘出的地下古物才具有科学价值的道理,并将出 野考古的职责定义为“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人类历史材料,整
3、理出来,供史学家采用”,他 的这一理念简直就是对“扩充材料,扩充工具”的具体诠释。随后,梁思永从哈佛毕业回国加盟 史语所,作为中国第一个专攻考古学的学者,他几乎以一己之力规范了考古学研究的三个关键步 骤一一资料采集、资料整理以及资料研究。可以说,中国考古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门 用新方法获取新材料来研究中国“老问题”的学科。从这层意义上讲,它是典型的“西学在中国”。 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史语所考古组连续在殷墟进行了十五个季度的发掘,除了那些刻字甲骨、 刻花骨片和白陶等精美之物,殷墟的“基本材料仍是那极多极平常的陶片、兽骨等”,但李济却 信心满满地展望,“在这种材料上我们希望能渐渐地建筑
4、一部可靠的殷商末年小小的新史”。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 树,枝繁吐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 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 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自夏时期 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 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最 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4
5、500年左克 可谓历史悠久工其积淀亦因之深厚。”()恩格斯曾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盎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盎,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 三星堆的“将军盔”,也与河南安阳殷墟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 铜:t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 大发展。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通过三星堆遗址得到了体现。B.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C.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通过三星堆遗址得到了彰显。D.三星堆遗址彰显
6、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18 .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C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音乐可作为美育手段的心理依据是因为其独有的感染力。,这种声音艺术是运用音响、 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的。当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 综合后,:有愉悦的,也会有令人心烦厌恶的。和其他艺术一样,健康的音乐能带给人审美享受,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品格、情操,具有感化人、 塑造人、拯
7、救人的作用。正是,音乐也就被称赞为最为流动,最为韵律,最为光彩化 的语言。它能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揭示人的道德世界的美和庄严,给人以精神的慰藉、澄澈和 净化。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和解析1 .【答案】C【解析】C.罗密欧与朱丽叶应为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自十九世纪始,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这四部作品的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
8、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 断。文学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 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 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 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
9、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 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25.【答案】D、A、C、【解析】(1) D. “中国诸多考古发现对古史传说全面印证”错误,由材料二“其中如果没有历史 学的理论与方法,没有历史学家长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这是不可能的。今天, 我们仍然不能说古史传说都是信史,也不能说考古发现把古史传说一一证实了可知,原文说的 是“我们仍然不能说古史传说都是信史,也不能说考古发现把方义传说一一证实了,可见并没 有“全面印证”。故选D。(2) A.正确。B. “其目的在于旗帜鲜明反对专在斗室故纸堆中绕弯子的历史研究方法”错误。由材料一
10、“徐旭生和他的学生苏秉琦相信,一部理想的中国上古史必须将文献、传说和造物三种材料综合 运用来书写,并且坚信将来必有一天,我们可能根据丰富可靠的地下遗物、遗迹和考古学的成 就,来描述中华民族的史前文化”可知,徐旭生创设考古组的目的并不是反对“专在斗室故纸 堆中绕弯子”,而是相信一部理想的中国上古史必须将文献、传说和造物三种材料综合运用来书 写。C. “就会有利于考古学古史重建学科使命的实现”错误。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学者张光直 的观点为“如果中国考古学家最初是在周口店、仰韶或其他史前遗址而非殷墟进行大规模发掘的 话,那么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可能会从历史学的范围中走出来,而与自然科学做比较密切的结合
11、”, 而非“有利于考古学古史重建学科使命的实现”。D. “说明考古学与历史学相互支撑”错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应为中国历史学离不开考古学 的支撑。故选Ao(3)根据材料一,“中国考古学初心”可以理解为通过考古进行“古史重建”。A.将考古的作用理解为“证经补史”。B.表达的是用于考古学的方法和考古学发现。C. “利用可观的考古资料来编辑一部比较可信的中国上古史”体现了通过考古进行“古史重 建”,最符合中国考古学“初心”。D.表达的是古史研究,没有体现考古学的作用。故选C。(4)定位明确。由材料“但李济却信心满满地展望,在这种材料上我们希望能渐渐地建筑一部 可靠的殷商末年小小的新史。从这层意义上
12、讲,古史重建堪称中国考古学的初心”可知, 中国考古学以古史重建为学科使命,希望能重建系统可靠的中国古史。方法科学。由材料“李济深谙以精密的方法发掘出的地下古物才具有科学价值的道理,并将 田野考古的职责定义为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人类历史材料,整理出来,供史学家采用, 他的这一理念简直就是对扩充材料,扩充工具的具体诠释”可知,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 整理人类历史材料,具有科学价值。革故创新。由材料“傅氏反复强调,该机构之建设,就是要与传统的抱残守缺式的国故研究划清界限, 扩充材料,扩充工具则是史语所的旨趣所在”可知,与传统的“抱残守缺”式的国故研究划 清界限,重新定位考古功能。功能完善。由材料“
13、考古学在提供大量新材料的同时,也发挥着新工具的功能,从而在相当的程度 上满足了傅斯年要把历史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之愿望”可知,中国考古学 在提供大量“新材料”的同时,也发挥着“新工具”的功能。答案:(1) D(2) A(3) C(4)定位明确。中国考古学以古史重建为学科使命,希望能重建系统可靠的中国古史。方法 科学。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整理人类历史材料,具有科学价值。革故创新。与传统的“抱 残守缺”式的国故研究划清界限,重新定位考古功能。功能完善。中国考古学在提供大量“新 材料”的同时,也发挥着“新工具”的功能。(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
14、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 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 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是否符合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涵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概念的 内涵,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 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L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 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
15、取义。68.【答案】D、【解析】(1) “因为自己是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错误,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是因 为要表达对青年归砚的感谢和对青年美好品质的赞许之情。故选Do(2)由“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可知, 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十几年间,千里迢迢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归还古砚一一“孩儿面”,可 见其谨守信用,坚持执著。由“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吗?“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 作别”可知,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的遗像鞠躬作别,可见其 心存感恩。由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友人以钱酬
16、谢,他也拒不接受,可见 其古朴淡泊。(3)从小说的情节上来看,小说插叙“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交代古砚台的来历,小说归还古 砚的故事曲折有致,使得情节有了波澜,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人物塑造者,插叙的部分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他说:熊 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表现了汪铭 老先生的聪明:“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表现了伐木队长的勇敢、奉献;“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表现了母亲的朴实;“伐木队长向自己手 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
17、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表现了队长的朴实、友爱。从思想内涵看,插叙部分介绍了这段古砚情的由来,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令人 感动,“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这段插叙部分丰富了小说的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答案:(1) D(2)谨守信用,坚持执著。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十几年间,千里迢迢专程到北京四五次 归还古砚一一“孩儿面”。心存感恩,古朴淡泊。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一心只为归砚报恩。无论是别人出 高价求购“孩儿面”,还是友人以钱酬谢,青年都不为所动,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遗像鞠躬作别。(3)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
18、古砚的故事,使故 事情节曲折有致,富有波澜。从人物塑造看,插叙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格,丰富 了人物形象。从思想主旨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美之情, 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对人物的 相关描写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 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
19、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主要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小说本身的主题,即作者的思想 情感;二是小说的各种艺术处理的效果,即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风格;三是联系小说细节,从 细节中找到我们解读的依据;四是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经历和社会类似现象来思考。912.【答案】C、C、A、【解析】(1) C.首先根据上下文判断,画波浪线句子主要是说病人在一个月后身体的状况,及其 又从医治病的情况。“内热恶寒”应该是“百疾作”的表现,故可排除A、D两项;再比较剩余 两项,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结合“旦、暮” “朝、夜”的对应关系,可排除掉B项。译文:一 整月后,百病齐发,
20、内热而外加寒冷,咳嗽不停,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又求教医生,医生认为 是发热病,给他吃寒泻的药,每天早晨呕吐,傍晚黑夜腹泻,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2) C. “黄老,指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的创始人老子”错误,“黄”指黄帝, “老”指老子。(3) A. “身体时好时坏”错误,从文中看,自从他看医生,就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严重。(4)“罪”,罪过;“过”,过错;“何疾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疾”。译文:这是 医生的罪过,药物的过错。你有什么病!“游息”,游乐休息;“居”,居住;“待如公者”,等待像盖公那样的人。译文:时常带着 宾客同僚在这里游乐休息,却不敢居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
21、像盖公那样的人(来居住)啊。答案:(1) C(2) C(3) A(4)这是医生的罪过,药物的过错。你有什么病!时常带着宾客同僚在这里游乐休息,却不敢居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像盖公那样的人(来 居住)啊。参考译文:开始我居住在乡下,有一位患了风寒病而又咳嗽的人,前去求医,医生认为是肚子里有了寄 生虫,如果不治疗就会死人的。他用多种金属矿物金来治疗,让其饮下治虫子的药,用药攻击他 的肾脏肠胃,烧灼他的体肤,禁止他饮食各种好吃的美食。一整月后,百病齐发,内热而外加寒 冷,咳嗽不停,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又求教医生,医生认为是发热病,给他吃寒泻的药,每天 早晨呕吐,傍晚黑夜腹泻,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他
22、有些害怕就反回去治疗,将钟乳、乌喙等药 材一并让病人吃下,而蛇头疔、疽痈(化脓性皮炎)、疥疮、晕眩等病症无所不发作。三次更换 医生而病反而越来越严重。乡里老人教导说:“这是医生的责任,用药的错误。你有什么病?人 生在世,以气为主,食物为辅。如今你每天药不离口,对外散发着臭气,而各种毒素搞乱了你的 内脏,破坏了人的元气,隔绝了食物的辅助,所以害病。你应该卧床休息,谢绝医生,断绝吃药 而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元气恢复后饮食甘美,就是最好的药,可以按照这种饮食习惯,一 次就能见效。”按照他的话去做,一个月病就好了。过去治理国家的人也是这样。我看从秦孝公以来,到秦始皇,立法更改制度,用严厉的酷刑 折
23、磨他们的百姓,可以说到了极点。萧何、曹参看出了秦朝法律对百姓的摧残和伤害,于是在屡 次战争之余招收百姓,知道他们厌恶战乱困苦心力憔悴。而又不能有所作为。于是采取一切措施 使百姓休养生息,由此天下安定。开始时曹参当上齐国丞相,他召见长老和各位有学问的人,询 问怎样安定和汇集百姓的好办法。齐国的旧儒生有数百人发言,每个人所说的都不相同。曹参不 知道按谁说的确定策略。听说山东胶西有位姓盖的人,善于研究黄老学问,就派人去请他。这位 盖公论述治理国家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清净,这样就可以让百姓自己安定下来,由此类推都是这 个道理。曹参于是搬出官衙公堂把房子让给盖公居住,采用他的主张而使齐国得到了治理。后来,
24、 又采用他治理齐国的办法治理天下。至今全国都称赞他的贤德。我上任为胶西太守(实际上官职名密州知州),知道西汉时期的这位盖公是这里的人,就去 寻找他的坟墓、子荆、后代,但都没有找到,心中十分怀念。师法他的言论,想象他的为人,差 不多就像再次见到了他。修建新的衙署在旧公堂北面,改变那里破败的形态,使窒阻蔽塞的地方 通达开来,几重大门得以开启,使得城垣的南北通畅相望就像用墨线拉直的一样,取名为盖公堂。 当时宾客官署的幕僚们悠然休息在这里,但都不居住在这座房子里,用以等待像盖公那样德高望 重的贤人。(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四川省 德阳市 重点中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