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中学化学课教学评语(共8篇).docx
《云南大理中学化学课教学评语(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大理中学化学课教学评语(共8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大理中学化学课教学评语(共8篇)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2、。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学法引导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
3、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变化的规律。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
4、由物质组成的。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5、、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
6、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银白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第2篇:云南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化学优秀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5云南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化学优秀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
7、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
8、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4.对教材的改进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
9、白磷自发燃烧完全。原标题:2015云南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化学优秀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更多信息请查看:云南人事考试网云南教师考试网第3篇:s南安华美中学初三化学课教学设计南安华美中学初三化学课教学设计陈体亮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一、教材分析:从生活常识中了解金属的用途并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从金属和氧气、水、稀硫酸的作用,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特点。铝、铁跟硫酸的反应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置换反应的概念,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与
10、非金属。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初步比较常见金属的活泼性的强弱,为今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3、知道常见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4、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会判断置换反应。5、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和讨论活动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
11、位,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程度,确定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实验准备:试管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烧杯集气瓶硫酸铜溶液稀盐酸Fe、Mg、Zn等金属,各种矿石标本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4Al+3O2=2Al2O32Cu+O2=2CuO3Fe+2O22金属与酸反应Fe+2HCl=FeCl2+H2Fe3O4Fe+H2SO4=FeSO4+H2镁铁锌与盐酸的反应三种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原理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当Fe、Zn、Mg与酸反应时发现,速度适中的是Zn所以实验室用锌
12、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选择什么药品?根据什么来选择制取的装置?根据什么原理怎么收集氢气?制取和收集需要什么仪器?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2、发生装置固体+液体=气体(不加热)(与氧气.二氧化碳相比)3、收集方法:排水法(难溶于水)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4、检验方法: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5、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2)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3)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将铁钉放
13、入有蓝色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一会儿后观察现象。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的先驱)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与铜盐溶液能反应置换出铜而与铜盐固体却不能反应,用此法炼铜称为湿法冶金术,中国在西汉时期发现到宋朝应用于生产,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指铜的化合物。四常见的金属矿物P116117: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1、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Ag、Pt、Au)2、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磁铁矿。铜矿:黄铜矿(CuFeS2)、孔雀石、赤铜矿。铝矿:
14、水铝石、铝土矿、明矾矿。铅矿:方铅: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金属与盐的水溶液反应以及常见的金属矿物成分。练习学案自学导航5铁、铝、铜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看到、的表面有气泡产生。的表面无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案基础评价3在自然界中有以游离态存在的金()A铁B金C铝D银作业P11878及学无忧六板书设计: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2、发生装置固体+液体=气体(不加热)3、收集方法:排水法(难溶于水)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4、检验方法: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现
15、象: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5、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3)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三、金属与盐的反应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现象:银白色的铁丝表面覆盖红色金属铜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四常见的金属矿物1、单质:游离态化合物:化合态2、矿物成分第4篇:中学化学电解原理课教学设计探析江苏省南通如皋市石庄高级中学崔亚平【摘要】对教材进行分析,阐述中学化学电解原理课设计思路,提出教学目标,探讨教学过程,进行评析。【关键词】中学化学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
16、0-9889(2014)04B-0060-02电解池是人教版选修四中非常重要的一节。从学科体系看,它和原电池一同形成电化学的基础,是中学化学核心知识之一,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上的拓展和现实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中学化学电解原理课教学设计进行探析。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电解池与原电池有联系,更有差异,原电池利用的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而电解则体现一种强制手段。从编排上看,教材将“电化学”整体置于“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之后,便于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问题,而电解池的教学安排在原电池之后,既满足了学科的系统性,又为对比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宏观表象的观察到微观本质的分析,是化学的一大学科特点。深刻领会
17、电解原理,需要先从微观的角度判断溶液中有哪些自由移动的离子,然后弄清它们移动的方向,进而分析哪些粒子发生氧化反应,哪些粒子发生还原反应,当放电粒子不止一种时,还需要思考放电顺序。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来说,逻辑推理的能力要求高,思维障碍较大。本节课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安排2个实验,3个问题,贴近学生的已有认知,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对比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既揭示了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又为下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埋下伏笔。第二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当变换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自然过渡,给学生创设进一步思考的空间。通过推理猜想、讨论交流、实验验证,不断拓展学生对电解原理的认识。整个过
18、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实验观察和理性思考中不断感悟提升。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是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探究,领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道阴阳极发生反应的差异,能分辨电解池和原电池。二是初步学会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判断电极反应并正确书写。三、教学过程及评析(一)对比思考,领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实验一: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右边电极附近。观察试纸颜色和U形管内的变化。学生汇报:右端电极产生气泡,试纸变蓝,溶液颜色变淡,左端电极上覆盖着红色的物质。可以推测生成了铜和氯气。问题一:Cu能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说明CuCl2比较稳定;为什么上述实验却能以CuCl2原料
19、反向生成Cu和Cl2呢?到底依靠什么力量实现了这样的转化?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装置中的外加直流电源起到关键作用。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联想到原电池的特点,继而展开微观想象,逐步领悟到以下3点:一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左端电极(阴极)必须获得电子,不是一种自愿而是强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右端电极(阳极)则必须失去电子。二是阴极因为获得电子,附近负电荷集中,阳离子定向迁移至阴极;阳极因为失去电子,附近正电荷集中,阴离子定向迁移至阳极。三是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变成铜;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变成氯气。至此,在学生头脑中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已初步形成,但仍
20、需强化。实验二:按图2两个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问题二:两个装置中均可以观察到碳极上有气泡,铁极逐渐溶解。但为什么在电解液相同的情况下右图的实验更剧烈?学生思考交流后进一步认识到电解是一种更强的氧化还原手段。问题三:原电池和电解池有何差异?请填写表1.评析:教师没有用讲解和灌输的方式直接呈现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而是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对比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思维从浅入深不断升华。3个问题本身具有对比性,彼此之间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二)变换情景,探究电解过程中的放电规律问题四:如果将实验一中的电解液换成氯化钠溶液,请问能否继续在阳极生成气体,在阴极得到金属?如果不能,请推测可能发
21、生什么变化?讨论初期,有的学生认为阴极会析出钠,但随着交流的深入,这个观点被否定,钠的活泼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水溶液中制备。阴极到底生成什么物质,学生讨论后尚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少数学生认为可能生成H2.实验三: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学生观察到两个电极均产生气泡,纷纷产生验证气体成分的冲动,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检验出生成物为氯气、氢气、氢氧化钠。问题五:根据电解原理,被吸引到阴阳极的离子分别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离子均能在电极上第一时间放电?如果不是,它们放电的顺序遵循什么规律?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又是怎样产生的?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放电顺序一般取决于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而氢氧根离子
22、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后留下的。问题六:如果将实验一中的阳极材料换成金属铜,其余不变,请推测可能的现象。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实验四:对问题六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没有观察到气泡的生成,阴极石墨表面却覆盖着红色的物质,电解液的颜色几乎未变,阳极逐渐消耗。由此,学生认识到,放电顺序还应考虑电极材料。评析:教师通过变换情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思考交流、推理想象。教师适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兴奋之余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为下一步认识电解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综上所述,电解原理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简洁明了,问题设计指向明确,学生参与热情高。教师没有将现有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也没有挤占学生的
23、思维空间,而是设计活动,让学生思考和辨析,倾听学生的疑惑和见解,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在碰撞中提升素养。第5篇:基于说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讨基于说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讨阐述了化学说课的发展和特征以及说课的形式与内容,探讨在新课标下化学说课方案的实施,以及化学说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评价与价值。:说课;化学教学;新课标;评价;价值Content:Explainchemistrysaysthedevelopmentandcharacteristicofcourseundernewideathatleonmark,andsayformandcontentofleon,isitisitdownch
24、emistrysayimplementation,leonofschemetomarkinnewleontoprobeinto,andchemistrysayleoninmiddleschoolappraisalandvalueofthechemicalteaching.1.前言1987年6月底,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要从本区的教师中选出几位参加市教坛新秀的评选。可当时临近期末,课已讲完,要像以前那样采用听课的形式显然不太合适,怎么办?这时,有人提议选几课,让有关的老师来说说他们的教学设计,以说“课”代替听课。结果发现说课同样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一个老师的教学业务素质,而且比听课更省时高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大理 中学 化学课 教学 评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