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摘要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摘要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摘要三篇【篇一】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摘要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
2、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角度来看,
3、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3).思想运动对
4、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篇二】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摘要一、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1、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换取外币增多,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2、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换取外币减少,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1)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和出外国消费,不利出口,)意味着同量外
5、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外资投资成本增加;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和出外国消费)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者(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
6、求量的变动,二者成反比,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价格下降,需求上升。(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需求弹性小)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需求弹性大)(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变化:互补商品通向,替代商品反向)2.价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给)的影响企业(1)调节产量。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增加产量。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减少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
7、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客观因素-根本原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可支配收入预期收入人们的收入差距).物价影响消费。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反之,购买力上升。商品性能国家消费政策2主观因素: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还会受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影响。四、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8、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1)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六、非公有制经济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吸收社会资金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七、如何成功的经营一个企业?方向(或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规划的公司制改造(
9、即改为股份制)战略-.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创新-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素质,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品牌-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责任-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又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模-还可以通过兼并,强强联手,扩大规模。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学会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
10、益。(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八、就业1.为什么就业难?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步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观念不正确2.为什么重点关注就业?社会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政治-就业是安邦之策,有利于社会稳定个人经济-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文化-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
11、全面发展。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国家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就业规模。党和政府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学习,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企业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4劳动者维权(1)劳动者的权益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接受社会保险和福利(2)为什么要关注维权?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各项权利和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满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3)如何维权?国家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企业增强法制、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3、。个人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前提、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诉讼、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九、为什么要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积极性。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个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
14、发展。十、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1)根本举措-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2)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提高两个比重-提高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
15、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6)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篇三】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摘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
16、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美国),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资本会由预期贬值国家流入预期升值国家,由低利率国家流入高利率国家)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
17、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1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1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16.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7.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18.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1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20.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
18、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2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22.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3.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24.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5.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6.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27.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8.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29.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3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
19、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32.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3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3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3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38.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39.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40.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包权和经营权归农民所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