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工科”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工科”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新工科建设重视创新型、综合化的工程教化理念,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在培育创新实力方面仍存在专业设置、培育方案、资源条件等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实力培育的实践,从精确定位培育目标、以实践创新实力为核心、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究具有实践创新和适应改变实力的新型环境设计人才培育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创新实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历史交汇期,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各高校正主动布局面对新工
2、科的专业建设,紧抓契机加快传统工科的改造升级,这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视域下人才培育改革须要通过工科专业的继承创新、交叉融合与协调共享,突破学科壁垒和专业藩篱,着重培育具有实践创新实力和适应改变实力的新型环境设计人才。本文主要对“新工科”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实力培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育质量。 一、“新工科”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实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 我国许多工科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但人才培育模式尚处于探究阶段。如:清华高校、建筑科技高校等以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依托,来设置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主要侧重学生建筑理论学问
3、方面的培育;而美术、师范类院校专业开办较早,但专业设置缺乏理性的系统设计思想和生态规划理念,多以造型艺术为主干课程,强调造型的审美价值,多承袭工艺美术模式;农林类院校主要以園林植物、植物造景等为依托;工科类综合院校起步较晚,多依托自己学校特点和优势,培育方向侧重不一,各个方面也良莠不齐。由此可见,新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虽然在量上得到了增长,但在质上短暂还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忽视了实践创新实力的培育,导致浩大的环境设计教化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 2.培育方案 从客观上来说,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创新实力培育方案存在着目标过高、教学内容滞后、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太空与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首先,在教
4、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案例过于陈旧,理论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学问的重要性相识不明确、不重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实力。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较多院校忽视了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框架体系相互照搬、雷同,专业理论课比例较大,不能体现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和超前性。 3.资源条件方面的问题 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普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设备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专业老师较年轻,缺少企业实践项目阅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的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化过于理论化,对学生动手实践实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缺乏有效见解和方法,实战性不强,更多的是
5、照本宣科、不切实际的空谈,导致学生对建筑空间理解肤浅,尺度感和设计方案的好用性较差,涉及声学、光学处理、土方调整等工程详细问题的时候难以应付。并且,许多高校对环境设计专业投入不足,难以培育出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水平的具有实践创新实力的人才。另外,许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存在着高校生就业结构性冲突,这是由于在教化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实力的培育,过于注意学生专业理论学问传授和艺术气质培育,没有紧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须要。 二、“新工科”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实力培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1.精确定位培育目标 目前,新工科环境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市场供求关系越来越清楚,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创新实力的培育
6、最为突出且需首先解决的是培育目标定位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因此,在新工科环境下,环境设计专业应紧紧抓住专业特色培育和优势领域问题探讨,注意学科的交叉,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区域的优势,并依托地域中的历史积累与雄厚的办学实力,主动拓展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创新实力培育方案。如:依托所在区域中建筑行业的历史积累与办学实力,充分发挥土木工程建设的特色,精确定位培育目标,使实践创新实力培育体现出宽口径的培育模式。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环境艺术、建筑景观等设计硕士和艺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面对城市建筑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景观造型等形成专业探讨核心,建立以“城市建筑环境设计”为主要方向的“本科生-探讨生”教化体系,明确
7、环境设计实践创新实力培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培育能够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需求,具备实践创新实力的应用型人才。 2.以实践创新实力为核心,不断拓展学生学习实践和试验 提升实践创新实力的关键路径是构建先进的培育模式,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形成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方案,以实践创新实力培育为核心,转变传统固有的培育模式。通常在课程设置上,环境设计专业注意专业教化而轻视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培育,缺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培育方案,对理论学问要求较多,对实践训练要求较少。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实践创新实力的培育应依据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对创新人才学问、实力和素养的需求进行设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实力的提升
8、,借助产学研融合平台,建立理论课程教学和试验实践结合的人才培育体系,不断拓展学生学习实践和试验,熬炼学生的实践实力。应将学生课堂上习得的理论学问与工业技术和现实设计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实力和工程创新实力,促进专业特点和区域社会经济须要的结合,视察落实国家工程认证标准。还应建立支撑创新性人才培育的课程体系,凝练专业人才培育的规格和标准。 3.增加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在老师层面上,应要求老师能够将科研成果和实践阅历渗透到理论教学中,具备较多的学问储备,通过工程案例和虚拟仿真激励学生发觉、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阅历的工程师走进高校
9、,干脆作为学生试验实践课程的导师,通过沟通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应激励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参与企业培训,不断提升老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有效指引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实力。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环境设计专业的试验设备和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和科研梯队。如:山东建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已经实现了资源互补,有旅游景观探讨中心、环境设计工作室、试验室等,并选聘了一批实践阅历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设计师作为基地导师,加强校外科研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绽开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极大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实力。同时,还不断加强对外沟通与合作,为专业师生供应了良好的学习和沟通平台。 4.强化实践教学环
10、节,重视艺术与科学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注意创建性思维的开发,提倡体验式教化、开放型教学,因材施教,大胆尝试。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环境设计专业应采纳“项目引导制”“竞赛引入制”“事实教学”等多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和敏捷的教学方法,依据课程的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性。并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的严谨规范应与艺术类专业学科的敏捷、开放的办学特色相结合,在实践教学案例和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注意学科间的交叉,充分发挥学校工科背景和地域特色优势,重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断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设计相融合。同时,老师也应将实践积累的阅历融入教学,主动参加环
11、境设计专业有关的工程设计实践、设计竞赛活动,注意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阅历渗透教学,使学生在多角度、系统化、开放型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实力。另外,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方面,应依托环境设计工作室和学院试验中心,注意师生“其次课堂”的开拓,以学校“开放试验教学项目”等微平台,释放和开掘学生创建力,通过课题项目驱动、学科竞赛引导,将素养教化思想贯穿于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充分调动起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自办法识,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雍方洲.建筑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J.中外建筑.2022(09) 2张平青,王洋,姜德峰.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人才培育技能标准探讨J.设计.2022(02) 3叶俊东.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0) 项目基金:本文为广西教化厅教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实践创新实力培育模式探讨与应用(项目编号:2022JGB1101)阶段性探讨成果。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