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ppt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ppt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 桃花源记202 3/6/9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便舍船(sh)屋舍俨然(sh)B 为外人道(w i)捕鱼为业(w i)C 男女衣着(zhu)便要还家(y o)D 遂与外人间隔(ji n)此中人语云(y)B【点拨】A 项两个读音应互换位置;C 项“要”读“y o”,同“邀”;D 项“语”读“y”。2 023/6/9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缘溪行 缘:_(2)落英缤纷 缤纷:_(3)豁然开朗 开朗:_(4)屋舍俨然 俨然:_(5)阡陌交通 阡陌:_(6)并怡然自乐 怡然:_(7)具答之 具:_(8)咸来问讯 讯:_(9)皆叹惋 叹惋:_(10)便扶向路 扶:_(11)欣
2、然规往 规:_沿着,顺着 繁多的样子开阔敞亮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快乐的样子详细消息感叹惋惜沿着、顺着打算,计划2 023/6/9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C 忽逢/桃花林 D 后遂无问/津者D2 023/6/9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 2 023/6/9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1)渔人甚异之异:_(2)复前行 前:_(3)欲穷其林 穷:_(4)处处志之 志: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形容词
3、作动词,尽,走到尽头名词作动词,做记号2 023/6/9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B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C 便舍船 屋舍俨然D 不复出焉 不复得路D【点拨】A.于是,就/竟然,居然;B.作为/向;C.舍弃/房舍;D.再。2 023/6/9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C 具答之 D 闻之,欣然规往A【点拨】A 项中“之”为助词,其他几项均为代词。2 023/6/9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秋天到了,落叶在风中舞蹈,真是一幅落英缤纷的美好画面。B 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
4、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青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C 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D 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成功的渴望。A【点拨】A 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2 023/6/9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林中)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向前走,想要
5、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这里)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2 023/6/910按要求填空。(1)桃花源记是以_为行文线索的。(2)桃花源记中,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儒家思想的句子是:_。(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4)文中描写桃花林中优美的景色的句子是:_。(5)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_。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2 023/6/911 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误
6、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安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惋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C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D 这篇文章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B2 023/6/9阅读全文,完成练习。1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忽 逢 桃 花 林_进 入 桃 花 源_离开桃花源一、课
7、文研读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2 023/6/913“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桃 花 源 人为什么而“叹惋”?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的动乱、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2 023/6/914 渔 人 离 开 桃 花 源,“便 扶 向 路”,又“处 处 志 之”,而 后 来 寻 找 桃 花 源 的 人“寻 向 所 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虚构的世界。同时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2 023/6/915作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作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8、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2 023/6/9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仿佛若有光_(2)悉如外人_(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4)自恨不如远甚也_请 同 学 们 看 点 拨 训 练 第 34、35页第16-20题。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全,都正,正在遗憾2 023/6/917 下 列 选 项 中,加 点 字 的 意 义 和 用 法 完 全 相 同 的 一 组是()A 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C 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A【点拨】A.然:的样子。B.之:这;之:代词,他们。C
9、为:向;为:认为。2 023/6/918 用“/”标 出 下 面 句 子 的 朗 读 节 奏。(每 句 限 标 一处)(1)其 中 往 来 种 作(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1)其 中/往 来 种 作(2)其 丈 夫/方 担 粪 灌 园2 023/6/919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2 023/6/920【甲】【乙】两文共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图景?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自得其乐。2 023/6/9【乙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才行走了几里地,(我)就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
10、概是江北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以此对照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在担粪肥浇园子,而女人则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在嬉闹,鸡和狗在鸣吠。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2 023/6/921 外 国 人 吉 米 到 中 国 学 习 中 国 传 统 文 化,他 在 学 习 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的年龄古称为:古稀 垂髫 不惑 花甲 弱冠 而立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
11、的顺序排好座位。座位排序是(填序号)_ _ _ 2 023/6/9(2)【写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写汉字的数字的大写,请你帮帮他。已领金额:_元。壹佰玖拾陆2 023/6/9(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石壕
12、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河畔鸣叫的雎鸠、露浓霜重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正确的语序:_ 2 023/6/922 仿 照 桃 花 源 记 中 对 桃 花 林 的 描 写,写 一 段 精 彩 的 景 物 描 写。(150字左右)片 段 练 笔【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文笔尽量生动优美,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字数的要求。在写的过程中,注意选取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
13、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例文略。2 023/6/910 小石潭记202 3/6/9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竹清冽()坻()嵁()佁()然 俶()翕()忽 犬牙差()互悄怆()幽邃()hu ngli ch kny ch xcchu ngsu 2 023/6/9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隔篁竹 篁竹:_(2)水尤清冽 尤:_(3)为坻 坻:_(4)为嵁 嵁:_(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_(6)佁然不动 佁然:_(7)俶尔远逝 俶尔:_(8)往来翕忽 翕忽:_(9)悄怆幽邃 悄怆:_竹林 格外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表示约数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凄凉2 023/6/93下列句中加点
14、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 皆若空游无所依C 似与游者相乐D 其岸势犬牙差互C【点拨】A、B、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2 023/6/9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隶而从者_(2)清:水尤清冽_以其境过清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明灭可见_由跟随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2 023/6/9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3)不可久居古义:今义:住;住所。(4)余弟宗玄古义:今义
15、:剩下。离开 年轻人停留我2 023/6/9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青/树翠蔓 B 潭中鱼/可百许头C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以其/境过清B【点拨】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2 023/6/9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
16、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2 023/6/98按要求填空。(1)文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_。(2)文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3)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语句是:_;文中描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_;文中描写鱼的情态的语句是:_。闻水声,如鸣珮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 023/6/9(4)小石潭记第一段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5)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
17、工之妙的语句是:_。(6)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又能含蓄地表达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的语句是:_,_。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2 023/6/9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的题目。9 本 文 采 用 了 移 步 换 景 的 写 作 方 法,请 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把 下列内容补充完整。发现小石潭_探求小石潭源流_一、课文研读观赏小石潭景物感受小石潭气氛2 023/6/910 小 石 潭 的 潭 水 有 什 么 特 点?作 者 是 怎 样 进 行 描写的?清澈。作者通过描写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2 023/6/911 请从
18、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任选角度赏析。句子:赏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2 023/6/912 通 读 小 石 潭 记 全 文,可 知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是 有 变 化 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链 接 材 料:唐永贞年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
19、悲从中来。2 023/6/913 柳 宗 元 借 小 石 潭 的 景 色 表 达 了 被 贬 之 后 苦 闷 抑 郁 的心 情。请 联 系 三 峡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和 与 朱元 思 书 等 篇 章 中 的 一 篇,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_富春江超凡脱俗2 023/6/9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以其境过清以:_(2)乃记之而去 去:_(3)窥谷忘反 反:_请 同 学 们 看 点 拨 训 练 第 37页第14-17题。因为离开同“返”,返回2 023/6/915翻译下面的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游鱼
20、细石,直视无碍。(溪 水)像 北 斗 星 那 样 曲 折,像 蛇 那 样 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水 中)游 动 的 鱼 和 细 小 的 石 头,可 以 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2 023/6/916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流 露 出 作 者 陶 醉 于 自 然 美 景,淡 泊 功 名 利 禄 的思想感情。2 023/6/917【甲】文 和【乙】文 中 画 线 的 句 子 都 描 写 了 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
21、的?水 的 特 点:【甲】文 清 澈(或:清);【乙】文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 写 角 度:【甲】文 间 接 描 写(或:侧 面 描 写);【乙】文 直 接 描 写 和 间 接 描 写 相 结 合(或: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 023/6/9请 同 学 们 看 点 拨 训 练 第 38页第18-21题。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恨僧少可语耳_(2)益信声无哀乐也_遗憾更加2 023/6/91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复习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