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ppt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辅导1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脏象、精气、血、津液脏象、精气、血、津液2防治原则防治原则4中医学的主要特点、阴阳五行中医学的主要特点、阴阳五行3 1病因、发病、病机病因、发病、病机3 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达到对教材内容大致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达到对教材内容大致脉络基本清楚。脉络基本清楚。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阴阳五行;阴阳五行;脏象、脏象、经络、经络、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病因、发病、病机;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提纲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医
2、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主要的主要特点特点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提纲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要点:1.1.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 2.2.整体观念的内容整体观念的内容 知识点:知识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整体观念的内容整体观念的内容:1.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3、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为中心)2 2.人与外人与外界环境的界环境的统一性:统一性: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提纲提纲:细目二:细目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要点:要点:1.1.症、证、病症、证、病的概念的概念 2.2.辨证论治的辨证论治的概念概念 3.3.同病异治和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知识点:知识点:症症、证证、病病。症症症状。症状。证证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病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辨证论
4、治:辨证论治:辨证辨证四诊资料、分析四诊资料、分析证,证,论治论治据证确定治法、方药。据证确定治法、方药。“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和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中医哲学基础中医哲学基础1 1、精气学说;、精气学说;2 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3 3、五行血说。、五行血说。精气学说提纲提纲: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 细目一: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要点:1.1.精的概念精的概念 2.2.气的概念气的概念 知识点:知识点:精精又称又称精气,精气,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
5、的本原;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气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的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的本原本原。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提纲提纲:细目二: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容 要点:要点:1.1.精气是构成宇宙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的本原 2.2.精气的运动变化精气的运动变化 3.3.精气是天地万物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的中介 4.4.天地精气化生为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 知识点:知识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一)精
6、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化气化”与与“形气转化形气转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天地感,以生万物地感,以生万物。(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之生,气之聚人之生,气之聚”。精气学说提纲提纲:细目三: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1.1.构建中医学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精气生命理论论 2.2.构建中医学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知识点:知识点:1、对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中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精是人
7、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体生命之维系,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人体的各种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理论生,人体的各种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理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2、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表达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 阴阳提纲提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细目一: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要点:1.1.阴阳和阴阳学说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8、的含义 2.2.事物阴阳属性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知识点:知识点:阴阳阴阳是对是对自然界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阴阳属性相对性相对性互相转化;即阴阳互相转化;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绝对性绝对性不可变性。不可变性。阴阳提纲:提纲:细目二:细目二: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的基本内容容 要点:要点:1.1.阴阳的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2.2.阴阳的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知识点:知识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1 1、对立、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
9、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排斥。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排斥。天与地、动天与地、动与静、寒与热、水与火与静、寒与热、水与火。2 2、互根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在内,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为阳守持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相互为用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相互为用。阴阳提纲提纲:阴阳学说的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要点:要点:3.3.阴阳的交阴阳的交 感互藏感互藏 4.4.阴阳的消长阴阳的消长平衡平衡 5.5.阴阳的相互阴阳的相互转
10、化转化 知识点:知识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3.3.交感互藏交感互藏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相互发生作用。交合,相互发生作用。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4.4.消长消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着动态平衡。5.5.转化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向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生热,热极生寒”。阴阳提纲:提纲:细目三:细目三:阴阳学说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
11、中的中医学中的应用应用 要点:要点:1.1.在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方面的应用 2.2.在病理方面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的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1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分阴阳脏腑形体分阴阳、经络系统分阴经络系统分阴阳阳;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2 2、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
12、虚阳虚则寒则寒”“”“阴虚则热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损及阳”。阴阳提纲:提纲:细目三: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3.3.在疾病诊断方面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的应用 4.4.在疾病治疗方面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的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3.3.诊断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分析四诊资料;分析四诊资料;概括疾病证候;概括疾病证候;4 4.治疗治疗指导养生;指导养生;“法于阴阳法于阴阳”、“春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秋冬养阴”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者寒者热之热之”、“实
13、者泻之实者泻之”、“虚则补之虚则补之”、“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病治阳”。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五行提纲:提纲: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细目一: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要点:1.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义 2.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现象的五行归类 知识点:知识点:五行特性:五行特性:“水曰水曰润下润下,火曰炎上,木曰,火曰炎上,木曰曲直曲直,金曰从革,土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爰稼穑”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一定要记,五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一定要记,五音、五声、变动可忽略)音、五声、变动可
14、忽略)第四单元 五行提纲:提纲:细目二:细目二:五行学说的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要点:要点:1.1.五行相生与相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克的概念和次序次序 2.2.五行制化的概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念与规律 知识点:知识点:顺序顺序: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水金土火相生相生相克相克五行提纲:提纲:细目二: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内容 要点:要点:3.3.五行相乘与相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侮的概念和次序次序 4.4.五行的母子相五行的母子相及及 知识点:知识点:注意:注意:母子相及、所胜、所不胜、母子相及、所胜、所不胜、异常的异常的相乘相乘与与相侮相侮等关系及其表述。等关系及其
15、表述。五行提纲:提纲:细目三: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1.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1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相生、克)(相生、克)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行归类(五行归类表)表)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2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和和“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相乘相乘”和和“相侮相侮”五行提纲:提纲:细目三:细
16、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3.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应用 4.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3 3、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五色、五味)(五色、五味)4 4、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则治法主要有:确定治则治法主要有:“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第五单元 脏象提纲:提纲: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五脏五脏 细目一:细目一:五脏的生理五脏的生
17、理功能与特性功能与特性 要点:要点:1.1.心的生理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功能与特性 知识点:知识点: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肝系统(肝肝系统(肝-胆胆-筋筋-目目-爪爪-泪泪-怒)怒)心系统(心心系统(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面面-汗汗-喜)喜)脾系统(脾脾系统(脾-胃胃-肉肉-口口-唇唇-涎涎-思)思)肺系统(肺肺系统(肺-大肠大肠-皮皮-鼻鼻-毛毛-涕涕-悲)悲)肾系统(肾肾系统(肾-膀胱膀胱-骨髓骨髓-耳耳-发发-唾唾-恐)恐)素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别论说: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而不泻也,故满而
18、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脏象提纲:提纲: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五脏五脏要点:要点:1.1.心的生理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功能与特性知识点:知识点:心心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血脉 藏神藏神2.2.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与夏气相通应脏象提纲:提纲:2.2.肺的生肺的生理功能理功能与特性与特性 知识点:知识点:肺肺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
19、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 主行水主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2.2.生理特性:肺为华盖、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生理特性:肺为华盖、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在窍为鼻 在志为忧(悲)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与秋气相通应 脏象提纲:提纲:3.3.脾的生理脾的生理功能与特功能与特性性 知识点:知识点:脾脾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主运化食物主运化食物和和水液水液“后天之本后天之本”主统血主统血2.2.生理特性:生理特性:脾气主升脾气主
20、升 喜燥恶湿喜燥恶湿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脏象提纲:提纲:4.4.肝的肝的生理生理功能功能与特与特性性 知识点:知识点:肝肝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主疏泄:主疏泄: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调畅情志;调畅排精与排卵行经。排泄:调畅情志;调畅排精与排卵行经。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2.2.生理特性:生理特性:
21、肝为刚脏肝为刚脏 肝主升发肝主升发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在液为泪 与春气相通应与春气相通应 脏象提纲:提纲:5.5.肾的肾的生理生理功能功能与特与特性性 知识点:知识点:肾肾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阴肾阳)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阴肾阳)主水主水 主纳气主纳气2.2.生理特性:主蛰生理特性:主蛰、守位。守位。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
22、为耳及二阴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与冬气相通应脏象提纲:提纲:细目二:细目二:五脏之间五脏之间关系关系 要点:要点:1.1.心与肺心与肺 2.2.心与脾心与脾3.3.心与肝心与肝 4.4.心与肾心与肾5.5.肺与脾肺与脾知识点:知识点:1.1.心与肺心与肺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2.2.心与脾心与脾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的相互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协同。3.3.心与肝心与肝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4.4.心与肾心与肾“心肾相交心肾相交”。主
23、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5.5.肺与脾肺与脾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方面。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方面。脏象提纲:提纲:6.6.肺与肝肺与肝 7.7.肺与肾肺与肾8.8.肝与脾肝与脾9.9.肝与肾肝与肾 10.10.脾与肾脾与肾 知识点:知识点:6.6.肺与肝肺与肝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7.7.肺与肾肺与肾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方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方面。面。8.8.肝与脾肝与脾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的相互协调关系。9.9.肝与肾肝与肾
24、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制等。“乙癸同源乙癸同源”“肝肾同源肝肾同源”。10.10.脾与肾脾与肾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水液代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水液代谢的互用。谢的互用。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六腑六腑 提纲:提纲: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六腑六腑 细目一: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六腑的生理功能特性能特性 要点:要点:1.1.胆胆2.2.胃胃3.3.小肠小肠 知识点:知识点: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三焦的总称。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谷,“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六
25、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素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别论说:说:“六腑者,传化物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六腑六腑提纲:提纲: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六腑六腑 细目一: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特性特性 要点:要点:1.1.胆胆2.2.胃胃3.3.小肠小肠 4.4.大肠大肠 5.5.膀胱膀胱 知识点:知识点:1.1.胆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 中医 基础理论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