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9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浙江选考专用)考点1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基础知识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2.神经元的结构3.神经元功能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考点清单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神经冲动:兴奋是以 电信号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未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呈 极化 状态(即静息状态):膜电位表现为 外正内负。(2)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呈 反极化 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 外负内正。(3)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
2、流。(4)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双向性、生理完整性。三、突触的信号传递1.突触间信号传递的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 完成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信号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和 乙酰胆碱受体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去极化,导致电位变化。(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重点难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
3、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即为动作电位 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2.传导形式:局部电流。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名师点睛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示意图 易混易错 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即能产生“动作电位”,且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高。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S5)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达到产生肌肉收缩的刺激强
4、度后,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膜电位变化保持不变。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传导的主要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能测到动作电位。例1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 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 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 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 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题思路解析 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
5、耗能量),造成了膜电位为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c 段)。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流出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 段)。故C 项正确。答案C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常见类型从结构上来看:A 轴突 胞体型,B 轴突 树突型,C 轴突 轴突型。2.突触的结构及传递过程突触的结构(如图):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前膜 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 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树突膜、轴突膜或肌细胞膜;突膜间隙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组织液)。3.神经递质(1)释放:
6、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注意同一神经末梢通常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2)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产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3)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或被突触前膜再摄取并重新加以利用。因此,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4.兴奋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
7、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或效应器细胞,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2)总和:兴奋性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在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突触后膜上形成一个动作电位。(3)突触延搁: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发生信号的转换,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还存在对药物、内环境的变化敏感现象。考点 2 反射与反射弧基础知识一、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 规律性反应,具有 神经系统 的动
8、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二、大脑皮层的功能1.大脑皮层 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1)白洛嘉区 受损,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思想即表达性失语症。(2)韦尼克区 受损,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3.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4.体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感觉。(1)主要散热器官:皮肤。(2)散热
9、方式:有传导、辐射、对流、蒸发 等物理方式,其中蒸发 是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3)在35 以上的环境中,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是出汗。三、体温调节1.主要产热组织:内脏、肌肉、脑 等。2.人体的散热结构 结构特点 分布 功能 被损后结果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主要分布在皮肤、感觉器官、内脏等处接受内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把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从感受器传到反射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反射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里 将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把冲动传给传出神经元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复习 专题 19 神经系统 结构 功能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