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的“胚变”·京沪两地现代剪纸艺术展观后感.docx
《中国剪纸艺术的“胚变”·京沪两地现代剪纸艺术展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剪纸艺术的“胚变”·京沪两地现代剪纸艺术展观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剪纸艺术的“胚变”京沪两地现代剪纸艺术展观后感 2022年10月上旬,北京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全国剪纸大展”,同年10月中旬,上海也举办了“上海当代海派剪纸展”。这两地展览都说明白当今中国剪纸艺术已经发生了“胚变”,两地展览同时表达了传统民间艺术亦时尚的审美趋势,很多作品呈现了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现代神韵,展示了当代剪纸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和当下“现代剪纸”的学术观点与艺术水平,探究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在当今现代艺术领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推动剪纸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化和世界现代艺术的对话。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现代大都市,历史上众多重大事务往往都是从这两个城市起先,然后影响到全国。20世纪30年头
2、,民俗学刚在中国出现,北京中国画学探讨会(中国美协前身)画家陈志农领先采纳剪影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旧北京风情人物的作品,受到时任中心美院院长徐悲鸿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推崇,称他是“今日中国艺术界代表人之一”,认为他的艺术心灵“在世界任何地区,也是少有的”,希望他“将来成一新型的曹雪芹”。虽然他像一颗金子被埋在沙里,但说明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已被画界所重视。 1934年,上海美术界权威刊物万象第三期封面刊登了5幅民间剪纸作品,这是民间剪纸起先被美术界所重视,最早发表在刊物封面上的又一例证。20世纪40年头,延安“鲁艺”画家古元、张仃、夏风等人在吸取陕北窗花特点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反映抗战和大生产运动的新
3、剪纸,而受到社会一样好评,开创了现代剪纸艺术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众多的美术工作者、专业画家的加盟和具有创作实力的部分农村妇女、民间艺人的艺术实践,又进一步变更了传承型原生态的民间剪纸,从原先单纯民俗形态走向反映现实生活的美术观赏形态。 从20世纪30年头起先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日,中国剪纸艺术已经从单一的民俗剪纸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大剪纸的概念,它包括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和创新型现代剪纸两个概念。 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与创新型现代剪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辞海对剪纸的定义),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主要指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作者以农村家庭妇女为主,部分作品
4、往往要由一些名家画工设计,再由一些民间艺人高手剪刻制作完成,或者家庭妇女依据花样制作完成,体现出集体创作的才智。制作手法和纹样讲究肯定模式,形成了一整套的特定形象符号,如锯齿纹、月牙二纹、漩涡纹、折线、曲线圆孔及二方联续的图案纹样等。而创新型现代剪纸属于美术创作范畴,作者以文人、画家及美术爱好者、艺术学校的一些美术老师为主。这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跨度、内容风格、气质情调、功能用途、工具材料和作者的经验及创作方法是不一样的。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的产生基础是小农经济,而现代剪纸的产生基础是工业、信息、经济社会基础,两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剪纸已经摆脱了民俗好用的模式束缚,而形成了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剪纸 艺术 两地 现代 艺术展 观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