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简介课件.ppt
《边塞诗简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简介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边塞诗的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军事生活、征人思妇的情感、议论战争的得失.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体裁:多七言古体、绝句(山水诗多五言古、近体)。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1)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2)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时间意象:秋天、黄昏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高适)醉卧
2、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岑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王昌龄(698?756),早年生活贫困,后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739 年,贬谪岭南,孟浩然有送王昌龄之岭南诗。第二年冬天,出任江宁县丞,故世称“王江宁”。748 年前后,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曾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了,王昌龄从龙标县赴江宁,可惜路经亳州谯郡时,竟为太守闾丘晓所杀。
3、一代诗人,终生坎坷,屡遭迫害,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令人叹惜。王昌龄的诗在他生前就负有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艺术造诣也最高,所以历来有“七绝圣手”之称。王昌龄的作品描绘祖国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写立功塞外的英雄壮志,同情征人戌卒的痛苦,奋笔揭露和谴责统治者的穷兵黩武,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闺怨。诗风雄伟奔放,以气象见长,极富浪漫主义的特色。七言歌行章法多变,雄伟豪浑;七言律绝形象鲜明,意境高远。1)为那些清除边患而英勇善战,立功报国的将士们热情讴歌: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反映边事所带来的弊端,揭露统治阶级
4、的腐朽、昏庸:塞下曲:纷纷几万人,去者无生还。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3)对戍边寒卒寄予深切同情: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另六首)(二)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六)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
5、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1)此诗用了哪些具有边关战争特色的意象?答:烽火城 百尺楼 羌笛 关山月本诗环境描写(即意象)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黄昏(暮色思乡 淡淡哀愁)海风 秋(悲秋情节 凄凉)羌笛(别离乡情 幽怨凄凉)关山月(关塞山川 距离远)总结: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3)“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句怎样通过景来抒发感情?(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边塞诗 简介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