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Ⅲ13区域发展差异.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必修Ⅲ13区域发展差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Ⅲ13区域发展差异.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第 第 14 14 页 页“探究活 探究活动 动”1 1 2 2 浙江省属于 浙江省属于东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3 3 工业升级、工业升级、第三产业继续发 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展。(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图 图1 1 13 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
2、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 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 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2 2 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图 图1 1 14 14,2002 2002 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第 第15 15
3、页 页“思考活动 思考活动”1 1 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济的发展。西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工业结构 工业结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业相对发达以重型产
4、业为主 以重型产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过渡性特征“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南轻北重,东轻西重”2 2(1 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
5、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3 3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图 图1 1 17 17,2002 2002 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 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 1/3,而西部,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 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 1
6、/6,这说明东、中、,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第 第17 17 页表格,页表格,2002 2002 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大的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4 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图 图1 1 18
7、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 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 1980 年设立的 年设立的4 4 个经济特区;至 个经济特区;至1984 1984 年 年迈出第二步,开放 迈出第二步,开放14 14 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 1992 年 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 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8、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 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 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时间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外资吸收能力 外资吸收能力较晚 较晚 较早 较早较低 较低 较高 较高较弱 较弱 较强 较强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 小结:我国东
9、、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 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自 自然 然因 因素 素地形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建设极为不利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 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气候 气
10、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 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发展极为不利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明显优势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社 社会 会因 因素 素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低 低 高 高科技、教育和 科技、教育和文化 文化低 低 高 高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 低 低 高 高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11、 东部地带经 经济 济因 因素 素发展基 发展基础 础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础薄弱,20 20 世纪 世纪30 30 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 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业向西推移的趋势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好,19 19 世纪 世纪40 40 年代后,近代工 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业首先出现在沿海产业结 产业结构 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 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相对迟缓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 产业比重都在35%
12、35%以上,远大 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 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交通运 交通运输状况 输状况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件较差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其 其他 他因 因素 素地理区 地理区位 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 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地带的区位优势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 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
13、件 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民族心 民族心理 理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 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和紧迫感较差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 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和紧迫感国际化 国际化程度 程度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例 例4 4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 三个地带的G
14、DP GDP、人均 人均GDP GDP 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1999 1999 年)年)材料二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1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 _ 的差异,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这种差异表现为_ _。(2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 _ 的差异,这 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种差异表现为_ _。地带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均 人均GDP GDP(元)元)东部 东部 58.8 58.8 41.2 4
15、1.2 7594 7594中部 中部 27.4 27.4 35.7 35.7 4426 4426西部 西部 13.8 13.8 23.1 23.1 3456 3456年份 年份 1980 1980 1985 1985 1990 1990 1995 1995 1999 1999比重增减 比重增减东部 东部 52.3 52.3 52.9 52.9 53.7 53.7 58.3 58.3 58.8 58.8 6.5 6.5中部 中部 31.2 31.2 31.1 31.1 29.9 29.9 27.6 27.6 27.4 27.4 3.8 3.8西部 西部 16.5 16.5 16.0 16.0 1
16、6.4 16.4 14.1 14.1 13.8 13.8 2.7 2.7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材料一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 三个地带的GDP GDP、人均 人均GDP GDP 和人口比重(和人口比重(1999 1999 年)年)材料二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3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 GDP 的人均差异要比
17、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 总量差异_ 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 GDP 所占比 所占比重只有 重只有_ _ 在逐年增加,而 在逐年增加,而_ _ 和 和_ _ 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 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 _ 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地带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均 人均GDP GDP(元)元)东部 东部 58.8 58.8 41.2 41.2 7594 7594中部 中部 27.4 27.4 35.7 35.7 4426 4426西部 西部 13.8 13.8 23.1
18、23.1 3456 3456年份 年份 1980 1980 1985 1985 1990 1990 1995 1995 1999 1999比重增减 比重增减东部 东部 52.3 52.3 52.9 52.9 53.7 53.7 58.3 58.3 58.8 58.8 6.5 6.5中部 中部 31.2 31.2 31.1 31.1 29.9 29.9 27.6 27.6 27.4 27.4 3.8 3.8西部 西部 16.5 16.5 16.0 16.0 16.4 16.4 14.1 14.1 13.8 13.8 2.7 2.7小 小东部 东部 中部 中部 西部 西部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13 区域 发展 差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