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pdf
《高中数学说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说课.pdf(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数学说课稿2021年高中数学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2、体会数学实验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画板的操作 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2、体会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3、强化类比、联想的方法,领会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动点轨迹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2、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轨迹教学难点: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之间的过渡三、教
2、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 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 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 的数学思维。【教学手段】利用络教室,四人一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 过上述教学手段,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 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静态到动态);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教学模式】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2021年高中数学说课
3、稿2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高中解析几何第二章第七节内 容,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会考的必考内容,是在学完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椭圆的特性,以完成 对圆锥曲线的全面研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本节内容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并根据教材的具 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它们的 应用。(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b)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
4、思想,类比、分类讨论 的思想以及确立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因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是解决与椭圆有关问题的重要 依据,也是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基础,因此,它是本节教材的 重点;由于学生推理归纳能力较低,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涉 及到根式的两次平方,并且运算也较繁,因此它是本节课的难点;坐标系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化简,因此建立一 个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是本节的关键。二、说教材处理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教 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以下的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2.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本节教材的处理上按照人们
5、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组织和安排如下:(1)复习提问(2)引入新课(3)新课讲解(4)反馈练习(5)归纳总结(6)布置作业三、说教法和学法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而愉快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 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请学生参与课堂。加强方程推导的指导,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的溶为一体,为此,本节课采用“引 导教学法”。2.利用电脑所画图形的动态演示总结规律。同时利用电脑 的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3.设a(-2,0),b(2,0),三角形abp周长为10,动 点p轨迹方程。例 1属
6、基础,主要反馈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例 2可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小结为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1.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及其应用。2.椭圆标准方程中a,b,c诸关系。3.求椭圆方程常用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小结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 归纳总结能力,增强学生学好圆锥曲线的信心。布置作业(1)77 页78 页 1,2,3,79 页 H(2)预习下节内容巩固本节所学概念,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品质,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2021年高中数学说课稿3说课:古典概型麻城理工学校谢卫华(一
7、)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 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 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古典概型 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订 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 概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即尚未学习排列组合,以及学生的心理 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 典概
8、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 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以及 人格、情感、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制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 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2.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 象。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 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 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 学态度和锲而
9、不舍的求学精神(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 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观察类比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 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以数学小 组为单位,完成下面两个模拟试验: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 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求每 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科代表汇 总;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 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
10、求每 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科代表汇O教师最后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并提出问题:1.用模拟 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什么?2.根据 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有什么特点?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学生观察对比得出两个模拟试验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给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对相关特点加以 说明,加深新概念的理解。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 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基本事件有如下的两个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 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 的和。给出例题1,让学生自行解决,从而进一步理解基本
11、事件,然后让学生先观察对比,找出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再概括总结得到的结论,(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 只有有限个(有限性);(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 概型,简称古典概型。三、观察分析推导公式:教师提出问题:在古典概型下,基 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引 导学生类比分析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概率,先通过用概率加法 公式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再对比概率结果,发现其中的联系。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 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1”出现正面朝上”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试验二中,出 现各个点的概率
12、相等,即P(“出现正面朝上)=2基本事件的总数3“出现偶数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 数,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可以概括总结出,古典P(“出现偶数点)=6基本事件的总数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的理解,教师提问: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 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应该注意,(1)要判断该概率模 型是不是古典概型;(2)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 本事件的总数。四、例题分析推广应用:通过例题2及3,巩固学生对已学 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确 决概率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 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
13、验中基本事 件的总数。适时利用列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既能 形象直观地列出基本事件的总数,又能做到列举的不重不漏。五、总结概括加深理解:学生小结归纳,不足的地方老师补 充说明。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把学 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记忆和应用,也进一步升华 了这节课所要表达的本质思想,让学生的认知更上一层。(五)布置作业P123练习1、2题(六)板书设计3.2.13.2.1古典概型古典概型试验一试验二基本事件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例3列表例1树状图古典概型例2以上是我对古典概型概型这节课的理解和处理方法,欢 迎各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谢谢!说课教案:古典概型麻城
14、理工学校谢卫华2021年高中数学说课稿4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 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 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 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 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订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 某随机事件
15、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即尚未学习排列组合,以及学生的心理 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 件发生的概率。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 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 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 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 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
16、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 象。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 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 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 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制订而成。这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养成数学习惯,感受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过程分析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以数学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两个 模拟试验: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 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
17、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 是整十数),最后由科代表汇总;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 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科代表汇总。在课上,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 学交流活动感受。教师最后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并提出问题?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 什么?不好,要求出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并且求出来的结果是频率,而不是概率。2.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 有什么特点?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 动感
18、受,教师最后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并提出问题。通过课前的模拟实验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 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观察对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在试验一中随机事件只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并且他们都是互斥的,由于硬币质地是均匀的,因此出现两 种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相等,即它们的概率都是;在试验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 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并且他们都是互斥的,由于骰子质地 是均匀的,因此出现六种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相等,即它们的概率 都是。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 一
19、个可能结果。基本事件有如下的两个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特点(2)的理解:在试验一中,必然事件由基本事件正面 朝上和反面朝上组成;在试验二中,随机事件出现偶数点 可以由基本事件2点、4点和6点共同组成。学生观察对比得出两个模拟试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给 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对相关特点加以说明,加深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从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找出研究对象的对立统 一面,这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运用对立 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三,思考交流形成概念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
20、有哪些基本 事件?分析:为了解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 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利用树状图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 出来。我们一般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画树状图是列 举法的基本方法,一般分布完成的结果(两步以上)可以用树状 图进行列举。(树状图)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观察对比,发现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 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 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 性相等,都是;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
21、、E 和F 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经概括总结后得到: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概型,简称 古典概型。思考交流:(1)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 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答: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 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 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2)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 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
22、环、命中9环。命中5环 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答: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 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 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先让学生尝试着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教师再讲解用树状图 列举问题的优点。让学生先观察对比,找出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 的共同特点,再概括总结得到的结论,教师最后补充说明。学生 互相交流,回答补充,教师归纳。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渗透到具体问题中来。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因此用列举法列 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 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
23、典概型中 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培养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 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 用表格列出相同和不同点,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古典概型。从而 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重点。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 点。四,观察分析推导方程问题思考: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 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分析: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正面朝上
24、)+P(反面朝上)=p(必然事件)=1因此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即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P(1 点)=P(2 点)=P(3 点)=P(4 点)=P(5 点)=P(6 点)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P(1 点)+P(2 点)+P(3 点)+P(4 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所以 P(1 点)=P(2 点)=P(3 点)=P(4 点)=P(5 点)=P(6 点)=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 件的概率,例如,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即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可以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 任何事件
25、的概率计算公式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类比分析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概 率,先通过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再对比概率结 果,发现其中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 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 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突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这一 重点。提问:(1)在例1的实验中,出现字母d的概率是多少?出现字母 d 的概率为:提问:(2)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1)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2)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 本事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