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主要原则.docx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主要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主要原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土空间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体,其性质和用途取决于气候、 地貌、土壤、植被、经济结构、产业基础、人口结构、历史文化、交通设施等 复杂要素的综合影响。它不仅涉及国土空间的自然组成、结构和功能演化过程, 也涉及经济、技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且与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变化 和区域发展问题密切联系。要充分揭示国土空间的区域分异规律,既保持分区 单位的完整性,又能充分体现出分区单位的差异性,是一个极其复杂和难度很 高的课题。因此,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必须制定和遵循一定的分区原则,也就是区划的基 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在国土空间用途分 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2、:1、保护优先原则在前景变化多端、难以预测的风险投资领域,当人们刻意追求一个令人艳羡的 盈利目标而忽视止损底线时,最终往往不是以盈利而是以亏损甚至破产告终。 因此,有经验的投资者不是把盈利而是将设定止损位(即能够承受的亏损底线) 作为投资的第一要务。毕竟安全重于盈利,保住资本是将投资活动延续下去的 唯一途径(陈鹏,2011)。也就是说,面对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更加后现代 化的社会结构和更加不确定性的市场机制,关心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突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维护公共利益的底线,以底线为导向来控制空间的发展, 应该是一种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理性选择。因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3、,守住国家安全、生态安 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的临界控制底线。这是从证伪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必须关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将 不同类型的国土空间以及相应的保护、整治和修复等整合起来。既要考虑国土 空间的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还要考虑跨区域间国土空间的有机 连接。以自然生态空间区划为例,既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点状或小 面状的核心区域,也要考虑核心区域外的缓冲地带,还包括山脉、河流、海岸 带等线状或带状的生态廊道,集中连片的生态公益林、基本草原、自然海域等 大面状区域,共同组成形态多样、连续完整的自然生态网络。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既要考虑国土空间
4、这种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复合性和复杂性, 为科学有效地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边界清晰的原则,否则就会使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失去可操作性。因此,在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划线的过程中, 既要避免将统一权属的国土空间分割为多种不同的用途,尽可能不打破行政权 属界线;又要避免将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图斑分割为不同的用途区,还要注 意交通干线、工程管线、构筑物走向、生态廊道、自然地形界线的完整性,按 地域分异规律保证边界清晰,以利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措施的落地实施。的角度所得出来的结论,是安全的对立面危险的感知。如国家确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控制底线,必须得到优先保护 并在用途管制
5、分区中得到优先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必然会限制某些空间行 为,对相关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同时还面临保护底线不确定性的挑战。因此,必须在用途分区管制规则中明确实施主体,主体间的权力和义务、监管 职责和考核标准,违反管制的责任追究,利益受损的经济补偿,实施效果的评 价和动态调整体系等。2、全域统筹原则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一项国家的方略,其分区对象必然是全 域全类型分层次的所有自然资源。要根据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湖泊、湿 地、海域、城市、乡村、无居民海岛等资源属性、开发利用要求及区域特点, 在全域统筹的原则下,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所谓全域统筹,就是要坚 持全域国土空间的整体性
6、,使各区域实现无缝对接,取得最佳成效,形成最大 合力,其内容包括全域、全类型和全要素3个方面。全域是指包括地表、地上 和地下所有国土空间;全类型是指包括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居住类型、不同功 能类型的国土空间,例如一二三产业类型、城市和乡村居住类型、生产生活生 态功能类型等;全要素是指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 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所有自然资 源要素。按照哈肯高等协同学的原理,全域统筹主要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 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系统的协同治理,统筹安排国土空间的土地利用、设施布 局、增长要素和保护底线的控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
7、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相互协调的空间格局的形成。至少,不能种树的只管种树、 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要在区域层面统筹制定区域准入条件,明 确允许的开发规模、强度、布局,以及允许、限制、禁止的产业类型;不仅要 严格管制建设空间占用生态空间,也要严格控制生态与农业空间之间,以及生 态空间内不同类型之间的用途转化,防止过度垦殖、放牧、采伐、取水、渔猎、 旅游等,对生态空间的功能造成损害。不能为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而盲目开垦 或挤占生态空间或破坏生态环境,要实现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之间的空间统筹。3、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思想在中国古代就早已有之,当时称为土宜,即土地的性质和所处的 生态环
8、境对某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先秦逸周书度训以土宜 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关注的就是不同性质的土壤,对不同的生物有着不 同的适应性。老子日: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生(老子通行本第七章),说的就是因地制宜才能适者生存的道理。1859 年,英国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的物种起源 正式出版。其中最重要的论断就是:自然万物进化的原因是“物竞天择,英国 社会学家斯宾塞随后根据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的思想,提出适者生存的概念。物 竞天泽,适者生存由此道出自然演进的根本法则。所谓适者,就是人要顺乎 自然、融入自然,做一个因地制宜的适
9、者。只有因地制宜的适者才能生存, 才能实现天地人共生。按照淮南子的思想,人与自然是同根同源、和谐 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应坚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事物运行的道行事。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兴起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其核心思想和目的 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因地制宜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如果只是按照统一 的规程或标准去进行,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很可能就会违背自然规律。老子 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国土空间天地人共生的本原, 它蕴含在因地制宜之中。因此,在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做调查时必须深入仔细, 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必难做到因地制宜,这是用途分区基本准则所不允许的。 该原则的另一层
10、含义还指,国家在制定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其管制规则时,也 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国土空间的差异性,为地方治理和创新活动留有空 间。4、集约高效原则中国适宜生产生活的陆地空间只有300万平方千米,可供大规模、高强度开发 的国土只有180万平方千米,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及生态用地和已有的建设 用地,今后可供开发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千米左右。这些空间主要集中在胡 焕庸线东南侧,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区域,保护与开发的矛 盾十分突出。全国人均耕地1.4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 ,排在世界第67 位,约相当于美国1/7、印度的1/2。20162019年全国每年进口相当于8亿 亩耕地产出的谷
11、物、大豆和棉花,粮食供需紧平衡是长期态势。目前人均城乡 建设用地为223平方米,东北部地区人均达到304平方米。按照现阶段人口 发展的多种方案预测,中国的人口高峰值不会超过15亿,则人均存量城乡建 设用地高达204平方米,建设用地利用极其粗放。未来中国国土开发空间基本 格局不会改变,现代化建设速度不会放慢,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也 不可能降低,工业农业争地、城镇农村争地、生活生产生态争地不断加剧,资 源紧约束的局面将更加凸显。建设国土生态屏障与安全体系,需要保障合理的 生态用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需求旺盛;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草原退化问题突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下降;部分地区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土 空间 用途 分区 主要 原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