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12篇(绝句优秀教案设计).docx
《绝句教学设计12篇(绝句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学设计12篇(绝句优秀教案设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句教学设计12篇(绝句优秀教案设计)绝句教学设计1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放录音: 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张挂本课放大插图: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学生齐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解释等)
2、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 、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
3、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指导朗读: 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 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绝句教学设计
4、2 一、课前谈话 1、孩子们,当看到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你就知道;当看到柳树姑娘吐出了嫩绿的芽儿,你又知道。 2、是呀,不知不觉,春姑娘悄悄地就来了。瞧,春风一吹,万物都苏醒了。(配乐赏画吟诗) 二、画面导入,了解绝句 1、一幅画能让我们想到许多美妙的诗句(板书:诗、画),怪不得宋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曾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国度,去感受古诗如画的美。 2、揭示(课件出示古诗) 分组读诗。这几首诗都是四句,每句字数都相等,这样的古诗就叫做“绝句”。每行五个字的叫做五言绝句,每行七个字的则叫做七言绝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春景诗绝句。
5、3、书写课题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读准音、读通句 2、检查生字 3、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感受画面 1、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2、生交流、汇报 3、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1、齐读,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这儿的柳树绿吗?从哪个词体会
6、到的? 2、读出这碧玉般的柳树 3、像这样翠生生、油亮亮,绿的像玉石般的柳树就叫做翠柳。再读第一句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1、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2、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此时你的心里?读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师:瞧,有了丰富的想象,语句就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板书:想象)*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你知道了什么?(以后你们就可以通过看字型来了解字的意思) 2出示白鹭图片,你觉得?
7、你想说?齐读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师:小白鹭,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齐读 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师: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师: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
8、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师: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 (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短短的四句诗
9、,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2、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3)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天,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不禁吟出(齐读) 六、总结、拓展 今天,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
10、们有学习了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也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回家后也让我们借助想象把它读成一幅画吧。 绝句教学设计3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
11、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
12、“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初读知其意: 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指名学生读第、第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齐读第、第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
13、思连起来说一说。 、再读临其境: 学生回答:第、第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第句写了什么景物? 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14、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三读悟其情: 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
15、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
16、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
17、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
18、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
19、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20、)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绝句 教学 设计 12 优秀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