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3篇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docx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3篇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3篇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3篇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2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活动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2、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诗句。是啊,分离让人思念、忧伤。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介绍文学常识 PPT展示: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
3、称昭明文选。 朗读,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一遍诗。 2、PPT展示,疏通字词。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兰草。泽:湿润的洼地。 遗(wi):赠。 远道:犹言“远方”。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终老:终生。 3、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4、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接下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课上检查。 品读鉴赏 学生齐
4、背全诗。 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 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a.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板书) b.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c.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对眼前美景充满爱恋。(板书) 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思念(板书)爱人的忧伤
5、,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迷茫(板书)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单想家,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
6、难以割舍。 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忧伤(板书)以至老的根本原因! 3.学生再次轻读课文,回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爱恋思念迷茫忧伤(板书) 研读探究问题 问题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问题2.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7、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和美好祝愿。 问题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板书) 问题4.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爱人之间因分离而思念忧伤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一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8、但感别经时。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参考: 异:所选意象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等美好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 同: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六句诗人对于花、树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
9、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总结 诗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一首诗,就是一段情。吟罢涉江采芙蓉,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盼游子早归,盼亲人团聚。但愿时光荏苒,那份爱恋与思念早已把迷茫与忧伤冲淡。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心相伴、手相牵。 课堂课下作业 化入为出 以“涉江”情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发挥想象,注重自己的感受。 作业 整理并抄写随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背诵并默写全诗两遍。 反思及板书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如:看标题,抓题眼。看作者,学会知人论世。看解释,抓暗示有效信息。看意象意境,缘景明情。把握“情感关键字”。了解诗歌主旨类型。分析表达技巧。并用这些方法自己赏析
10、一首诗歌。 板书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意境:清幽高洁 感情:爱恋思念迷茫忧伤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2 三维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画面; 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同心而离居”的悖论式表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钟嵘在诗品中这样评价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是首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涉江采芙蓉,来体悟其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解题 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
11、选,它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为一人所作。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钟嵘则称之“一字千金”。 2、古诗:这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又称为“古风”、“古体诗”。不入乐,只可诵;可换韵,不需对仗;篇幅长短不限。与乐府诗同为汉代文学的奇葩。 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朗读诗歌。 还(hun):回头,调转。遗(wi):赠送。 四、研读诗歌 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2、明确: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讲稿3篇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 芙蓉 教学 设计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