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9篇(欧姆定律的教案 初中).docx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9篇(欧姆定律的教案 初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9篇(欧姆定律的教案 初中).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9篇(欧姆定律的教案 初中)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1 一、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的发现过程 个人和学习小组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
2、,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3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优秀教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
3、的实验。 教具 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 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
4、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
5、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
6、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公式:I=UR(板书) 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
7、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 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
8、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4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
9、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写为: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
10、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 求:U=? 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
11、和电流表测电阻。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教案不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书育人。欧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内容,教案正体现了这一点,是值得各位老师仿效的。教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注意利用和巩固前一节课,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基础。教案中的三个补充题也很好,比较联系实际。教案中的举例示范很规范,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就更应如此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5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1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
13、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
14、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解 根据 得(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
15、,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 、484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
16、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
17、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
18、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
19、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
20、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9篇欧姆定律的教案 初中 初中 物理 欧姆定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