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说课稿4篇 四则运算说课稿第一课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运算律说课稿4篇 四则运算说课稿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算律说课稿4篇 四则运算说课稿第一课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运算律说课稿4篇 四则运算说课稿第一课时运算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12册总复习运算律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运算律以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总复习的。 3、教材与学情分析: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首先回顾与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鼓励学生从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教材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的应用。学生对加法运算律一般都掌握得比较好,而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有所
2、欠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是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运算律,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
3、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们学习过哪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学生回忆互说时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2.小组合作填表。 你能先举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用字母表示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吗?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反馈。 一生按每条运算定律和性质的顺序报表,其他学生比较。) 运算律、性质内容用字母表示 加法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
4、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a+b)+c=a+(b+c) 乘法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a+b)c=ac+bc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a(bc )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
5、不变a-b-c=a-(b+c) 过渡: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有什么作用?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753.424.25=3.42 30042.8=(57.2)300 (12.70.09)8=12.78 2直接写出得数。 (7834)8= 990.250.25= 5.732.92.9= 7.21000.7210= 23 3413 34 = 2712512 = 3.课本第59页巩固与应用的第1题。(可选做几道) 鼓励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的“结构”,同时培养简算的意识。 4.课本第59页巩固与应用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做,然后交流,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让学
6、生再次体会乘法分配律。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评。 1选择。 (1)3.24.96.84.9的简便算法是()。 A4.9(3.26.8)B(3.26.8)4.92 C(3.26.8)4.9 (2)254.42541.1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 (3)(1325)3013 3025 30,这里运用了乘法()。 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78613123 79101 125428 30499304 3下面各题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1534145(3414)4 283582588(35258) 3(252.5)4
7、2542.54 42525 13 310(2525)(13 310)1011010110 (二)交流、评价。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感受? 五、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2.4 2.75291.7529 8.482.611.39 38 71158 711(21715)75 61323 2.面粉每千克2.6元,大米每千克3.2元。买面粉和大米各50千克,共需要多少元? 3.学校运来180本中演草,120本中笔记,把这些本子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到多少本? 六、板书设计: 运算律说课稿2 运算律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8、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以及运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探讨乘法运算律。在教材处理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的。 在教材处理上,以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为教学基础,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自己探讨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探讨出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完全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探讨的全过程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探讨乘法运算律之前,让学生反思刚
9、才探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方法,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地探讨其它三种运算有无运算律。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猜一猜,在四则运算中,除已经学习过的加法以外,其它的运算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根据各自的猜测结果,用数学上的列举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这样又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问题。从课堂之初到整个探讨的过程直到探讨出最后结果,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的阶段,他们面对的是有一定知识作基础的,却又是崭新的问题,他们心中有底但又没有充足的把握,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他们更加愿意尽快地找出结论来证明自
10、己在学习数学上的成绩,因此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 三、形成知识间的网络。 这节课是以探讨运算律为主,同时又得出了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结论。在教材的处理上比较独特,将小学阶段的四则运算联系起来,交织成一个知识的网络。因为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会这样想问题,既然加法和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减法和除法也会有这两个运算律吗?在过去的教学中一般没有涉及到减法和除法的问题。这里单独地提出来,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很好地在课堂上进行解决,既突出了加法和乘法的一致性又从对比的角度明确了减法和除法不具备这两个运算律,也解决了学生在做减法和除法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堂上学生
11、的探索意识贯穿始终,他们自主与学习伙伴一起进行知识的探讨。他们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他们聆听伙伴的发言,从中受到启迪,他们在课堂上角色意识表现得恰到好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位置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合作轻松、愉快。 运算律说课稿3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的运算律。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教时,教学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
12、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件,组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
13、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3、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4、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 5、教学准备:多媒体。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交換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口算(数的分与合)等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对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潜意识里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很多学生是能够应用一些巧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而且快。所以我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算律说课稿4篇 四则运算说课稿第一课时 运算 律说课稿 四则运算 说课稿 第一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