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3篇(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3篇(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3篇(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3篇(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1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2、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 9、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 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3、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四、简答。
4、(20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测试卷二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5、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
6、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
7、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1)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 (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
8、才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2)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
9、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 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
10、的四大要素是()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11、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一、情景创设: 与一定的学习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因此,教师有效地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语文第四册中有一篇苏州园林,上课再怎么细致地讲苏州园林地特点、方位、景物。因为离学生太远,他们也会表现得昏昏欲睡。 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切的亲身体会之感,我找同事借了几张去苏州园林时带来的光盘,两节课放完,图文并茂,讲解与之配合,课堂上时时传出“真美呀!”的感叹声,连我都留恋其中
12、。到讲课文时学生们把各景点的特点,方位已经背下来了。 只是再强调一下每段的中心意思即可,而且学生表现出来兴趣和记忆力都很强。 如果老师怕费时间按照常规去讲课,学生没有兴趣,对课文印象不深且缺乏必要的了解,学完课文也不能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还影响他们对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信息资源提供: 目前网上信息多而又多,教师要加以选择、提取、引导学生学习,以便更好的消化书本知识。讲授中国石拱桥时,我充分运用了网络,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第一步: 赵州桥和卢拱桥将中国石拱桥一课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有关的学习资料和 要解决的问题,以教学主页的形式提前发布到学校教育网站上,提前在计算机机房准备好,学生
13、进入教师主页,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如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课文为什么选赵州桥和卢拱桥为例?为什么先写赵州桥后写卢沟桥? 赵州桥和卢拱桥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二步: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进行面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本课核心知识“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 教学的交往,不仅包括“师生”交往,还包括“生生”间的交往合作。 合作学习的实施要以教学中缺失之处进行补充和改进,使合作学习既能 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又能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增强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这对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例如:我在教韩愈的短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时,我把全班学生就近分成若干
14、个小组,进行讨论“韩愈对于董邵南去河北求发展 到底是怎样的看法?找出依据。”要求小组内先统一意见,找出依据。 我又根据学生们的意见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反方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说: “董邵南怀抱利器、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所以我认为韩愈支持董生游河北,并且他还说?吾知其必有合?。”有的同学说:“这只是表面意思,课文笔锋一转说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未必有合?。”还有的同学说:“作者要求董生做的两件事 也说明作者不赞成去河北。第一件事:替作者凭吊燕国名将乐毅之墓。 我看课外书上说,乐毅逃亡到赵国后,仍念念不忘燕国,作者想让他学习乐毅不忘祖国。第二件事:委托他去看那里还有没有象高渐离这样的隐士,
15、并规劝他们入朝效忠。既然?感慨悲歌之士?应当到朝廷来,董生还有什么理由离开长安到燕赵去?” 有的同学说:“当时社会背景是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他不会赞同董邵南去。”学生们的讨论热烈而有序,我把各自的依据用板书写在黑板上。最后,同学们自己达到了统一,认为韩愈的本意是不愿意董生去河北,主张留下来为朝廷效力。学生们因为讨论而兴奋,因为合作而自觉查找资料,因为得到别人认可而自豪。 四、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的自身生活或经验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 我在教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说:“狼给我们的印象是可怕的,除此以外,我
16、们还了解有关狼的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对狼这一动物作个小小的研究。请说说你所熟知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同学们互相交流并讨论)。 我又问:“同学们能否从刚才交流有关狼的故事、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 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贪婪、凶残、狡猾)“对于这种动物,人们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惧怕、厌恶、憎恨)通过研讨探究,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大概印象,继续讲课文就容易多了。 五、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我在教挖荠菜时,我把作者因为偷吃地主家的玉米被管家追赶,丢掉鞋子而不敢回家时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挖荠菜时的景物描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朗读,问:“你们朗读是发现了什
17、么?”一位同学说:“我发现这是一组景物对比,但是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进行这么细致的景物描写?” 其他学生们纷纷发言,经过商讨最后总结作者在不敢回家时运用景物描写 是想衬托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情,挖荠菜时进行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 愉快、轻松、惬意的心情,两相对比为了说明挖荠菜的美好。我又接着布置一个任务: “根据你们总结也就是说景物描写可衬托人物的心情,你们进行一次仿写,要求:用景物衬托人物的心情。”同学们兴趣很高,交流时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有的用清风、细雨、和煦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摇摆的柳枝、地里的稻香等等 表现心情的愉悦,用阴暗的天,暴风雨、被晒得无力摇摆的柳
18、枝,歪七扭八的不规范字 等等表现心情的烦闷。经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极大的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 六、启迪智慧: 智慧的形成就是学生不断“动脑筋”的内化的结果。语文教材的一篇篇文章,其中都蕴藏着作者做人和作文的智慧,是一座座宝藏,而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都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编者和作者的智慧,最终唤醒、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头脑中智慧的星星之火。 一位教师执教伤仲永,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围绕“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你有什么看法?”开放性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发言的角度之多和观点之新让教师感到惊喜。有的同学从自己角度考虑,认为自己天赋不错,但还要后天努力。 还有的学
19、生批判方仲永的父亲认为他目光短浅,惟利是图。 而一位同学的发言引起教师的关注,他说:“我认为在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王安石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余闻之也久? 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作者王安石对于方仲永的情况非常了解,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关心方仲永,也没有劝阻他的父亲,就这样看着一个天才少年消失了,所以我认为这其中也有王安石的责任。”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勤于思考,并号召同学们来评议这一观点。学生有的反驳,有的支持。经过一番讨论,集中问题是:王安石为什么没有去帮助方仲永?大家陷入沉思。最后,有一位同学找出了答案:王安石生于1021年,而伤仲永一文说的“明道中”即1032-1033年,仲永
20、十二三岁,也就是说王安石见到仲永时,他自己也只有十二三岁,又如何去教育、指导方仲永呢?同学们豁然开朗。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习智慧。 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围绕对“人”的需要和对“学习”的重新认识展开的。 以上几方面都是围绕着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和促进自主学习而提出的。 他们互相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高度重视,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2 小学教师业务考试 数学试题(一) 一、填空 (共15分,每空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业务 考试 语文课程 标准 复习 试题 答案 语文教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