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4)福建省漳州市23届高考三模试题+答案.docx
《(2023.5.4)福建省漳州市23届高考三模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5.4)福建省漳州市23届高考三模试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考三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代中国,中华民族愈加接近于实现伟大复兴,这要求我们必须自觉保持文化的主体性,避免沦 为西方文化的一个“他者”。中国的“被现代化”这一历史际遇,决定了中国文化存在着被消融的危 险,也就是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迷失。诚如钱穆所说:“舍吾中华民族自身之意识,则一切无可言者。” 文化自觉既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也是文化自信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一个民族在 文化上获得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民族借助“他者”文化这一中介对本位文化的反思性把握。这种把握 可区分为消极的和积
2、极的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文化自卑,后者则表现为文化自信。可以说,文化自 信不过是文化自觉的积极的和肯定的形式罢了。而唯有文化自信,才能谈得上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钱穆说得好:“唯有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然后可以复兴中国之民族。”完成这一使命,既需要 文化自信作为必要准备,也为文化自信提供最根本的历史前提。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相遇,中华民族获得了文化自觉的历史机缘,找到了一面折射 自我形象的镜子。因为只有借助于一个外在的“他者”作为镜面来折射本位文化的自我形象,文化自 觉才是可能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艰苦 卓绝的奋斗史,又是一部中华
3、民族在文化上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变革的发展史。应该说,摆脱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乃是我们民族一个多世纪以来所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历 史任务。当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时,中国文化所遭遇到的强烈挫折感,使我们的文 化自信遭受打击并影响深远。如今,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我们的自觉诉求时,文化自信就具有 了格外特殊的重要性。在历史逐步展现过程中,文化自信必然获得日益深邃而丰富的内涵,获得愈加 扎实的历史根基。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实际发展,既没有“全盘西化”,也没有全盘保存国粹;既不 是“中体西用”,也不是什么“西体中用”,而是走了一条辩证扬弃的路子。这一极其深刻的文化变 革,改变了中华民
4、族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是中华民族 文化自信的历史内涵之所在。(摘编自商志晓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启示)材料二: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社会学对中国来说只是“舶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 中国本土没有社会学。现在我们说战国末期荀子创立的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人们可能感到很诧 异,其实,早在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初,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刘师培等前辈 就明确认为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可惜此说未能得到广泛承认。民国时期,不认可中 国有自己本土社会学的观点,在学术界已被视为定论,在当时全盘西化思潮下作为“舶来品”
5、的西方 社会学一家独尊,中国不仅被认为没有社会学,就是所谓“社会思想”也被贬为农耕文明的遗存.是 必须抛弃的落后的“包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学刚刚恢复之时,日本社会学家福武直所谓中国没有社会学的观点乘虚 而入,影响很大,此后这一论调被当作权威之论很快占据了大学讲堂。这样一来,“中国本无社会学” 的观点,竟被视为不易之论。积习成自然,人们不仅承认中国古代只有“社会思想”没有社会学,甚 至心悦诚服地承认“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的史前史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领军人物费孝通先生,在回顾总结中国社会学 恢复重建二十年的经验得失,展望其在21世纪的前途和使命的时候,一再提起荀
6、子亦即中国社会学的 起源问题,如此掌舵定向之人的振聋发耳贵之言,为什么竟然和者寥寥呢?可见,所谓“中国本无社会学”已成“铁案”,即便费孝通这样德高望重之人也难以撼动。那么,府库,召集匠人按照这种方法制造。官吏都不得参与,只让他们持笔参与文书的书写,以备日后审问 查验罢了。因此,事情成功了并且百姓却没有受到骚扰。百姓也不再惧怕做库子,大概就是从他那个 时期开始的。一天,朝廷下了诘责文书,御史台追捕许原非常紧急,老人幼童都很惊愕。等到他被押上路,长号哭 泣来送他的大约有上千人,并且都担忧他缺乏盘缠,没有一个人不是带着钱来的。从府尹到县里的同 僚,以及在城邑的其他官员,也都拿出自己的薪俸奔驰而来在道
7、路边赠送给他。他都谢绝并还给人家 没有接受,说:“流离失所生活困顿,才能看到一个人的操守,就算是到死(我)也不会改变我的初 心。”到达京城后,上面的官员最终明白他并没有犯罪。没过多久就让(他)回去了。等(他)回去, 远近的士大夫没有不齐声道贺的,为他一直在的公正评论而高兴。几个月后许原本应该继续担任原职, 但是因为父亲去世离官。在这之前,他的父亲年迈不能迎接尊亲,就留下他的妻子孩子去奉养父亲,(许原)做官时计算着日子使用俸禄,结余部分都送回家里,让他们准备美味的食物奉养他的父亲。 然而父亲逐渐变老,(他)每次想到这件事就感到悲痛。15 .C (C.“看到里面白天也空无一人”错误。“空门”这里是
8、寺院的代称,代指建元寺。)16 .意境阔大。诗歌的抒情不拘泥个人情怀,而着意表现盛衰之感、世事变迁,意境阔大。感情 刚劲。结尾“莫悲风月独沾巾”从悲凉凄怆之气转为明快爽朗,体现出作者豁达情怀和豪放刚劲的情 感。【解析】“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建元寺内,紫荆树花开得繁盛艳丽,艳丽多姿的红 药在古寺庙里怒放,春意盎然。这里也曾经热闹繁华,也曾经熙熙禳攘,但是现在繁华早已不在,只 有这些花花草草还留有春天的气息。这两句可以读出诗人对盛衰变化、世事变迁的感叹,意境阔大。“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作者虽然感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但是“莫悲风月独沾巾” 慰勉勿在年老之时悲哀,从悲凉凄
9、怆之气,转为音调明快爽朗,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 和旷达的胸怀。17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解析】易错的字有:瞬,岫,倦。18 .坚韧不拔不可磨灭脚不点地【解析】第空,根据关键词“信念”和后文“在半个世纪的小麦育种生涯中”可推知,此处应填写 体现程顺和为小麦育种坚持不动摇的成语,故可填“坚韧不拔”之意的成语。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 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第空,根据“初步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作出了贡献”可推知, 此处应填写描述其贡献与影响之大的成语,故可填“不可磨灭”
10、之意的成语。不可磨灭:指功业、功 绩、事实、印象等不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第空,根据“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小麦育种事业,程 顺和经常忙得”可推知,此处应填写交出其忙碌状态的成语,故可填“脚不点地”之意的成语。脚不 点地:走起路来像脚尖没有着地一样。形容走得飞快。19 . D (材料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A.根据破折号后的关键信息“她” “嚷了半句”可知,此 处话还没说完,故可以判定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未说完。B.表示对上文的总结,上文说“坚强, 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是下文“这一切”指代的内容,“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是对破折号前内容的总结。C.破折号前讲的是攒钱还债,破折号
11、后面是还债需要的时间,这是两件 不同的事情,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换话题。D.破折号后面“要那种黑的哈瓦那”是对前文“给 我一支雪茄烟”的解释说明,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表示解释说明。)20 .当前,中国小麦生产虽然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仍面临着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问题,为适 应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的需求,程顺和确定全面改良南方麦区小麦品质的目标,还培育出了高产 优质弱筋小麦。【解析】画线部分有三处语病:一、搭配不当,“创造跨越”搭配不当,应把“创造”修改为“实 现;二、成分残缺,缺少与“面临”搭配的宾语,应在“降低成本”后面添加“的问题”;三、语10 序不当,“全面”是对改良范围的限制
12、,应将“全面确定改良”修改为“确定全面改良”。修改后:当前,中国小麦生产虽然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仍面临着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的需求,程顺和确定全面改良南方麦区小麦品质的目标,还培育出了 高产优质弱筋小麦。2LC (文中加点处的“自己”是“各自”的意思。A.指“自身,自我”。B.指关系密切、知己亲近 的人。C.指“各自”,与文中的“自己”所表达的意思一致。D.指“一个人,独自”,区别于集体 成群结队。)22 .显示出豁达大度 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解析】第空,根据空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茶,茶文化虽有不同,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们相
13、互欣赏”可以推知,他们在一斟一饮中相互包容共存,这种共存正印证了 “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的 特点,故可填“显示出豁达大度”之意的句子。第空,根据“很多外国友人” “为这种谦和礼敬的 茶文化而折服”可以推知,茶文化的力量是向世界传递这种谦和的精神,故可填“向世界传递谦和礼 敬的价值观”之意的句子。第空,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可知,此处大意是世界各国文明相互交流, 且空处句式特点应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大致相仿,故可填“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之意的句 子。23 .作文【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围绕2022年度热词展开,引导考生回顾全年大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落实“立德树
14、人”的根本任务。“汉语盘点”不仅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大事要事, 也不忘捕捉碎金一般的奇思妙想、新词新语。比如,“汉语盘点”中,“我的眼睛就是尺”传递出超 群实力带来的强烈自信,“电子榨菜”调侃了网友们用来“佐餐”的视频音频,“雪糕刺客”代表的 高价雪糕刺痛了年轻人的钱包,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生动表达,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成为完整记录 这一年的不可或缺的细节和注脚。对此,可能有人会觉得,“汉语盘点”中有些宏大的词语概念,似 乎和日常语言有些距离,无法完全准确地表达自己印象中的2022年。事实上,语言在社会发展中扮 演着“先行官”的角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5、”,语言也具有“正名”的功能, 在众说纷纭中厘清概念,在众声喧哗中阐明道理。“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我们用语言勾勒出 的美好未来不是口号和传说,而将在火热的实践中变为可知可感的现实。试题要求,需要考生选择两个或三个关键词,这在给考生广阔写作空间的同时,又有一定的任务要求, 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选取关键词时,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关键词的组合 要体现作文的立意角度,如围绕“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内容,则可具体立意为冬奥健 儿自信自强,为国争光;围绕“精准防控”和“端稳中国饭碗”的内容,则可具体立意为中国人敢于 牺牲奉献、务实进取的精神品格;围绕“数字经济”“太空
16、会师”“一起向未来”的内容,则可具体 立意为中因人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等等。总之,不同关键词的选择能反映出考生的个人 志趣,便于展现独特的写作视角。立意:1.耀我国光,自信自强。2.求真务实,勇毅奋进。3.敢于超越,一起向未来。4.弹厉奋进,展我中国力量。11 人们到底为什么不接受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这一论断呢?原因可能很多,归结起来看,在过 去,主要是文化自信问题一一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的文化自信几乎丧失殆 尽,觉得人家欧洲那么发达,到1838年才产生社会学这个学科,中国凭什么早在战国末期就能诞生这 个学科?在今天,随着文化自信的逐步增强,则主要是认识问
17、题。(摘编自景天魁中国社会学溯源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定德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迷失,是中国现代化乃至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B.中国文化曾在一段时期里存在着被消融的危险,这决定了中国“被现代化”的历史选择。C.东西方文明相遇使中华民族找到了自我形象,并借助西方文明进行自我形象的重新塑造。D.中国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历史形态,才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木定情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多处引用钱穆的话,目的是论证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需耍树立文化自信。B.材料一基于对外在“他者”思想的存在与接受,提出
18、了关于“文化自觉”的重要论断。C.荀子的群学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观点一直得不到接受,根本原因是国人缺乏文化自信。D.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然后纵向深入论述,最后又通过追问揭示出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木利宇增强文化自信的一项是()(3分)A.打破“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的局面,中国文化应改变文化传统处于守势的状态。B. “走西方人的路”成为渗入国人深层观念中的某种成见,必须在某种层面上破除。C.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帜的激进反传统取向,一时间甚嚣尘上,这需要国人警惕。D.现代版的“西学东渐”迫使国人作山自己的选择,这有利于培养国人的价值观念。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文化自觉”和“
19、文化自信”的关系。5 .请你结合材料二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当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时,中 国文化所遭遇到的强烈挫折感,使我们的文化自信遭受打击并影响深远”这句话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宅里的树张强勇那年春天我十一二岁的样子,一位堂叔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捆树苗,小树苗连根儿正好和我的身 高差不离。看着堂叔在他家院子的房前屋后挖坑栽树,我想要是我也能栽种一棵树苗该多好啊,却终 究是不敢说出来。我讨好地跟着堂叔,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 力地踩儿下土。我看到堂叔拿起一棵树苗,随手扔在一边,拿
20、起另外一棵树苗栽了下去。我看到被扔 掉的树苗有明显的异常,树苗的根部还有一个巨大的树瘤,于是怯怯地问堂叔,这棵树苗能给我吗? 堂叔说这树苗怕是栽不活,成不了材,你要就拿去吧。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老家很多无土的土地,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 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就将那个巨大 的树瘤切了下来,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我并不知道椿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更不知道,那小小的空地,对于幼小的椿树苗来说,竟然是它 的“风水宝地”。它离房子太近了,只要把门打开,我们就能看到它,就能把水抛洒在它的根上、枝
21、丫上。此外,椿树还吸收着大量的雨水。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 爆出了绿茸茸的叶芽,它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 展腰身,小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椿树的美在春天,鲜嫩的椿芽,是赐给我们的美味。母亲说,椿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天气乍暖还寒,我就会抬起头,仰 着脸,去寻找树枝上的椿芽,看到椿树的芽苞就在枝头上开始萌动,我的心是欢喜的。不知道是在哪 一天,在哪一根枝丫上,就冒出一朵一朵嫩嫩的、绛红色的椿芽来,我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会拿出 早就准备好的细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铁钩子,站在椿树下
22、,把椿芽钩下来。后来,椿树长 大了长高了也长胖了,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爬上高大的椿树,站在树杈上,一手搂住树干,一手用钩 子去钩椿芽。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参加工作后,我的椿树已长大成材,树干挺直、粗壮,树皮闪耀着青涩的光芒,树冠圆圆的,远 远看去.好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生长得更加茁壮,似乎全身都在蕴藉着无限的力量。是的,它已经长 大了,它有着足够的强大。那时的我已经很少回家,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大多也是问问父母 的身体,劝他们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不要太劳累了,并没有问起过屋门前的椿树。只是有一天, 父亲来信说要把屋门前我的椿树砍了,还说那些专门来乡下买树的人已经
23、打过了好几次主意,能卖四 五百元钱。我赶紧回信说家里需要钱我可以寄回去,一定要留下我的椿树。椿树的身上有我儿时的影 子,有可口的菜肴,能守望着整个村庄,每当想到我的椿树,我就想到了我的家。可是大山深处书信 往返一趟就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后来回老家,我很多次都在为椿树之死与父亲理论,不管父亲说出多少理由我都无法释怀!有时 母亲也站在父亲那一边,帮着父亲说话。父亲每次都耐着性子和我解释,说椿树会在某一个夜晚的暴 风雨中连根拔起轰然倒下而压垮自家和邻家的房子;说椿树每年落在瓦面上的叶子与细碎的枝丫会腐 烂屋面的房梁;说夏天的时候,那满树的枝丫和树叶遮
24、住了阳光,房子采光受到影响;还说树木越来 越不值钱。父亲说的理由往往是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荒唐,一次又一次,在和我理论的时候,父亲 的眼神越来越混浊,眼泪越来越少。如今我再也不是爬树如猴的机灵少年,那个做主砍树的父亲也跟被砍的椿树一样回归尘土。当长 夜梦回,我的椿树还依然挺立在老宅的屋门前,那个机灵疲弱的男孩仍旧坐在高高的树杈上,微风吹 拂、阳光和煦。现在,我的椿树不在了,但我养成了喜食椿芽的习惯。春天里,我就会想起生长在老 宅里的那棵椿树。有时想,乡愁在哪里?或许也藏在椿芽里吧。很多的村庄都是依附着树而生长着的,有大树有小树,有古树,也有刚刚栽种的幼苗。那一座座 小小的宅子就隐没在树丛里,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5 福建省 漳州市 23 高考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