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5篇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预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风光美丽,很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情愿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日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
2、体课件。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行,在林中唱歌。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松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黄昏,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沉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温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比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登记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订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
3、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行,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沉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似乎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时机等)。 指导朗读:(
4、“#183;”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趁纸 2、师生共同争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构造,左边是“火”,右边是“由于”的“因”。 趁:与“珍”比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构造,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5、3、鼓舞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终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察,准时确定或订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进行一个诗歌朗读竞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篇2 一、写作背景 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x败。
6、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爽润朗。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芳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衬托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拘束地飞行。听到它们发出动听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快开心起来。他沿着堤岸闲逛。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快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松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妙的春色中了。
7、 “放得高些,再高些!”突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乐声所感染,举头凝视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觉: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乐声一样的悠游拘束!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感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憧憬和喜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
8、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布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气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降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唱歌。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连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妙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气,几分盼望。 三、教学价值 本课
9、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 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布满生气、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布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气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降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似乎跟诗人一起饱览了漂亮春景,一起共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快。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协作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
10、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气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心情,给学生以美妙的心情感染。 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把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消失的,而“长”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协作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简单地就把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意了孩子们词语积存。给一样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一样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板块欢乐地玩的第一课,是学生刚刚完毕了开心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园学习的第一课。
11、刚刚开学学生还没有从玩耍中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教材一开头就编排了能与学生假期生活严密联系的欢乐地玩这一板块,让学生易于承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课村居,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暑假的开心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嬉戏的天地,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爽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是在这样的根底上学
12、习村居这首古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美丽和儿童生活的欢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宠爱之情。 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布满了生活的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目标 1、熟悉10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悉1个偏旁“火”。熟悉多音字“散”和“长”。 2、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5、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六、
13、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仆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当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所以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嬉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着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颖不解的学习气氛。 例如:1、导入局部,我设计了摘苹果的嬉戏,每一个苹果的后面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苹果后面的古诗就可以获得这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嬉戏稳固了所学过的古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选择与本文内容比
14、拟相符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同时边读边绽开想象,感受诗的语言美。 3、复现稳固过程中,把古诗的内容改写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课中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换个语言环境识记生字,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尝,读中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感悟。所以在读时我们可以分步进展。 1、多种形式自由读。如齐读、分行读、表演读、合作读、竞赛读、评读等等,由自己小组自己
15、选择来读。 2、展现读。学生自由展现自己的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准时进展点评,适当时加上教师的示范读。 3、想象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参加音乐,让学生闭眼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仆人,在课堂教师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词句质疑、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猎取学问、情感体验等环节,都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如:1、在识字教学中,采纳“屡次复现”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对于
16、不理解的字、词,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充分表达了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古诗,在读的同时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进展标注。然后小组同学通过图文对比,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行古诗所对应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在回报与争论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到达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师必需要留意以下三个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时代的不同诗歌风格 (2)把握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境况 (3)了解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 2.把握诗歌中
17、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制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仆人公,即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来反应学生的把握状况,有一局部学生把柳树画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另外假如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稳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熟悉4个生字
18、。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许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日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漂亮的风光。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留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
19、最终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察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教师补充。(二月,青草健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风光呢。我们连续读。 5全班读其次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风光,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教师指导。
20、(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教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相互争论:读了这两句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竞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竞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似乎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漂亮风光。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1、 教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熟悉“村”、“居”等7个字,会写“忙”。 背诵古诗,能精确、清晰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醉”的识记、“忙”的书写。 课前预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日教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凤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惋惜绳子拴住腰。 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常常放风筝吗?觉得好玩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熟悉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相互沟通。 5.师针对难字进展指导。 四、图文对比,读中感悟 1.看
22、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刚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自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熟悉本课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通过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有感情地诵
23、读古诗。 教学重点 把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育学生感受美、观赏美的力量,并通 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在美妙的春色中熟悉了这些生字,学会了这些词语。教师也被这漂亮的风光沉醉了。 二、学习生字 是人沉醉于春色,也就是诗中的春烟。运用拆字法学习因和烟, 因:练习用由于.所以.说话 烟:形声字,依据火字旁,了解它的本义,办法它的书写。 学习学生沟通识记的方法。 放:办法反文旁的书写。 三、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信任这一首古诗你肯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四、课堂练习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指导课后练习。 读一读;多音字“长” 读写词语 五、作业 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