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案设计7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7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案设计7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案设计7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螳螂捕蝉教案设计1 一、听写词语,引入故事。 1.能与同学们合作是我的荣幸,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你来读课题。 大家都带练习本儿了吧?先请同学们听写五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三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 2.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全对的奖励自己一个五角星。(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
2、行自我批改。投影展示?) 3.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 (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刚才学生听写的五组词语。)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3、 二、指导学生练讲故事。 1.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先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让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2.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施以鼓励) (预设: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 ) 3.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 (师指指听写的词语。) (她还能将听写过的几组词语都恰当地用在故事里了。)表扬,鼓励。谁还愿意让大家享受一番? 三、读通课文,理清思路。 1.我们讲的故事就叫(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
4、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指名朗读。) 2.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就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的意思。)吴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请你联系上文想一想。(适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节。) 3.写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 (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适时解决疑惑 4.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少年表面上是讲趣事,实际上是 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 ) 5
5、.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 你觉得这个少年怎么样?(足智多谋、机智勇敢) 四、自导自演,表演故事。 1.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请两位同学上台)你们两个是演员,谁是导演? 今天请大家当导演,给这两位演员导一导表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给“小导演”们导的机会
6、。) 2.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旁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 (选择其中一位同学来作旁白,开始表演。) (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付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学生开始上场表演) 看了你们
7、的表演,我想你的未来又多了一条路可走,说不定能成著名演员呢!中国电影拿奥斯卡金像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下课)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2 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8、想后:结果会怎样? 三、明确演讲要求。 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想好演讲的内容。(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鼓励第一次畅谈不理想的同学再来。 综合评议,选出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到全班演讲。 各组代表演讲。 小组评价,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扩展运动。 写一篇作文,把”最敬佩的行为“或”看不惯的现象“写下来。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 、饮
9、露,不知螳螂 在其后也。螳螂委身 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 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 蝉:昆虫,又叫知了。 悲鸣:动听地鸣叫。 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委身:曲身。 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螳螂捕蝉: 1
10、、 要; 旁边; 伸 2、 树; 蝉; 螳螂; 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 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 (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 4
1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正音 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 2、理解词语意思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13、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指导读 4、齐读 六、作业 1、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一、听写几组词语 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 蝉悠闲自由
14、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正隐伏着祸患 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二、讲故事 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 2、指一名同学讲 师:故事讲完了,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可以看看我们刚才默的几组词,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再请另一位同学讲) 3、小结,引出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5、(板书)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 (1)自由读, (2)指名读,再评议 (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 (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 四、明理 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 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16、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执 (2)知错就改 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 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记住这个道理。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书: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恍然大悟 螳螂捕蝉教案设
17、计4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从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考虑问题要全面,做事要周全。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 3、表演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 2、理解寓言的深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螳螂捕蝉 教案设计 教学 设计 第二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