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通过几张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引出神话故事导入文本,使学
2、生对神话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地球上什么都有了,单单缺少什么?为话题引出“女娲造人”这则神话故事。 二、整体感知 说说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小组合作完成) 三、学习研讨(小组合作探讨完成) 1、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女娲的重要句子,读一读。 教师指导学生先找出来之后,再读,读的时候思考: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教师总结女娲的形象: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她有着神奇的创造力,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像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
3、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3、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魅力。 4、课堂小练笔: “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 ” 四、活动研讨 比较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像力?(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和风俗通对比,解题思路:先从课文中标出风俗通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六、练习 运用创造性想像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
4、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七、推荐阅读: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2、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
5、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
6、,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
7、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娲造人 年级 上册 女娲 教学 设计 人教版七 语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