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15篇(大班社会活动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docx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15篇(大班社会活动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15篇(大班社会活动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15篇(大班社会活动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1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 (1)讨论对比画 1、出示范例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范例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
2、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 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 二、操作表现 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范例,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2 教学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3、此次活动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以及一些民间习俗、文化,让幼儿进行直接体验,促进幼儿的发展,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激发幼儿对民间节日的兴趣。 2、讲出自己的节日感受,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 1、给幼儿讲述月亮变圆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关月亮变化的故事。 2、各种月饼和水果若干。 3、中秋节的录像,(包括月亮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等。) 4、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磁带及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相互交
4、流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 2、教师介绍节日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这天夜晚,皓月当空,秋风送爽。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充满喜悦。 3、讲述嫦娥奔月等传说故事(可欣赏有关中秋节的录像)。 4、师幼一起品尝月饼、水果。 延伸活动: 和父母一起观察八月十五前后月亮的变化 。 相关信息: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寄托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个时节,人们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人们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
5、,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教学反思: 1、小朋友对中秋节是熟悉的,但是对中秋节的来历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故事嫦娥奔月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对中秋的来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讲述的过程中,虽然孩子们对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还是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对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 3、通过故事学习,孩子们对中秋节观赏月亮,品尝月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结合中秋节,教育孩子们关爱家人、学会分享,体验家人团圆的幸福和快乐。 通过活动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比
6、较大的传统节日,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月饼盒,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月饼盒 活动过程: 1、展示月饼盒(1)请幼儿说一说,我的月饼盒是怎么样的?是哪儿来的? (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讲述月饼盒(1)我的月饼盒象什么? (2)我要让我的月饼盒变成什么样的? (3)我和谁一起玩月饼盒,我和谁的月饼盒做朋友?变成了什么? 3、玩月饼盒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月饼盒进行搭
7、建,玩月饼盒节日的由来(大班)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4 目标 1、感受月亮的美,学习用明亮的颜色表现
8、月亮。 2、了解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想象和自己的家人欢度节日的情景。 准备 1、月亮的照片。 2、油画棒、餐巾纸。 过程 一、欣赏讨论 1、说说照片上的月亮为什么那么美,了解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一天。 2、说说中秋节想和谁一起去看月亮。 二、尝试寻找:为炫彩棒找家人 1、小朋友的姓和爸爸的姓一样(或者有的小朋友的姓和妈妈姓一样),我们就是一个家,说说各自是谁家的孩子。 2、炫彩棒们也有家,找找它们名字里相同的字。 3、找出粉红、橘红、玫瑰红等红色一家,深蓝、淡蓝、湖蓝等蓝色一家等。 三、操作表现 1、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色蜡笔来画月亮、星星。 2、用手或餐巾纸让月亮星星放光。 3、
9、用勾线笔画上自己和家人,并选择全家最喜爱的颜色勾轮廓。 四、表达交流 1、交流全家一起过中秋的有趣经历。 2、延伸活动:将作品拼成“中秋节的夜晚”布置环境。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难点难点: 难点: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
10、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6 活动背景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家家庆团圆,祭月、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倍感快乐,对
11、他们影响很大。为了让我班的孩子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以中秋节为契机,开展了“快乐的中秋节”主题活动。目的在于综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在了解中秋节内涵风俗的基础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本课在中秋节后进行,小长假归来和孩子们聊天,有意问问有关中秋节的事情,在集体交流中丰富相关经验。聊到赏月时,李文博辰说“月亮里有嫦娥”,朱馨语说“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高
12、蕴杰抢着说“嫦娥吃了不死药”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借助视频给他们讲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通过故事与交流,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活动二: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加深幼儿对我国民族节日的理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本课借助中四班的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展示歌词,形象生动,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歌词和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 活动三:手指游戏月亮谣 活动目标: 1、借助助手指游戏学习歌谣。 2、了解月圆月缺的变化。 本课通过和孩子们连玩手指游戏边念歌谣,明
13、朗的节奏和形象的手指动作让孩子们不但很快学会了歌谣,而且知道了月圆月缺的变化。 活动四:古诗静夜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静夜思大多孩子都会背诵了,这首诗,语句朴实,没有奇谲的想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是却敲开了每个思乡游子的心扉,所以体会诗句里流露的情感成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和欣赏歌曲,来体验孤独悲伤的思念之情,歌曲的渲染更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氛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有根有故乡的人。 活动五:美术活动月饼圆圆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
14、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中秋前一天,幼儿园的点心就是香香的月饼,假期回来时又和孩子们聊起了月饼,他们能说出月饼的各种形状和味道,已经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食品,今天我就组织了美术活动月饼圆圆,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心中的美味月饼。设计过程中,有意引导孩子以各种曲线为月饼画上花纹,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设计自己喜欢吃的月饼,对设计不作限制与要求,鼓励大胆创造。在活动结束拼合月饼时,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在合作、互助中尝试到了成功,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六:泥工做月饼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2、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15、,发展团、压、切、揉等技能,能借助辅助工具刻花纹。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在孩子们了解月饼,品尝月饼后,我组织他们通过团、压、切、揉等技能,借助像皮泥做一做月饼。我鼓励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大胆设计,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特别好奇,表现的非常兴奋,积极动手,每人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月饼,互相介绍、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很多幼儿还制作了正方形、三角形环形的月饼,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
16、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了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 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中班社会团圆中秋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的习俗及来历。 2、通过故事和图片欣赏等途径,知道3个种族的节日风俗。 3、学习诗歌月亮婆
17、婆过生日。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重难点: 了解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的习俗及来历。通过故事和图片欣赏等途径,知道3个种族的节日风俗。 活动准备: 爷爷为我打月饼儿歌PPT课件诗歌月亮婆婆过生日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爷爷为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听这首歌好听吗?那你知道歌曲里都提到什么了?(引导幼儿回答:歌曲里有提到八月十五、月饼等)引出课题二、了解八月十五的来历1、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到歌曲里提到月饼,那你们知道月饼在那天吃吗?(八月十五)为什么呢?(因为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那你们知
18、道中秋节的来历吗?(引导幼儿胆回答)师小结: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所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2、你知
19、道中秋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吗?(引导幼儿回答:中秋节是亲人相聚、团圆的日子)3、那我们小朋友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呢?(引导幼儿胆讲述)教师出示过节图片,让幼儿了解师小结:我们全家团圆,吃月饼,并且还会在吃完饭后去五四广场放孔明灯。 4、了解3个不中种族的中秋习俗中秋节在中国是全民性的重节日,不但我们汉族过中秋,侗族、壮族、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风俗各异。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少数民族过中秋是什么样子的?(激起幼儿兴趣)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娘歌。就会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社会 团圆 中秋 教案 15 大班 社会活动 团团 圆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