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3篇 三年级滁州西涧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3篇 三年级滁州西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3篇 三年级滁州西涧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3篇 三年级滁州西涧教学设计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课时: 1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
2、、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
3、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
4、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 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 3.深树:
5、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滁州西涧教案3篇 三年级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年级 滁州 教案 三年级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