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2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2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2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2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这篇文章以题目贯穿全文,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地球的有关知识,而且能增强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打下初步基础。全文说服力强,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居住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而使得“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观念深入读者之心,达到作者写作之初衷。另外,作者还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等多种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仅把地球的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说得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词;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学习作者用词严谨,准确表达; 2、学生能通过主线问题读书思考、交流,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容易破碎;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积累运用环保口号和标语。 3、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产生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老师刚才
3、观察很多同学都在听老师准备的音乐,这首歌唱的是谁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爱自己的妈妈。人类也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地球都认为是地球。(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地球有关的课文。(点课件)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课前同学们读了课文,生字你都会读了吗?同座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2、刚才检查生字时有读错的字音吗?有:哪个字音读错了。没有:这个字音易读错,谁能读一下:(滥用)。 3、这些生字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生字很像,有的时候容易混,我们用换偏旁组字并组词的形式来区分一下他们。(给1分思考。)指名快速回答。胁()以前还学过哪些字是月字旁,发现没有这些月字旁
4、的字与什么有关?胁意思是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也和身体的有关。这些组词中哪些词一定与身体有关一定是胁字。其余都是十字旁的协。中国汉字真是有意思,字义与偏旁有关,其他这些字也是这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出示)快速读读课文,课文写了地球(和蔼可亲)和(容易破碎)两方面的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概括。汇报。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借助主线问题自读思考 (快速浏览)当宇航员遨游太空遥望地球时也发出了几乎一样的感叹,找一找读一读。指读。“!”红色变为?,你们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说地球太美丽同时又是太容易破碎了?)先来找一找哪些句子写
5、出地球太可爱了。(出示读书要求) 2、重点句理解体会,学习说明方法 重点句一 地球披着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的水蓝色纱衣,那是什么样啊?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想一想蓝色指什么?白色指什么? 师:在太空上远望地球,大气层把地球装扮得就像裹着的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一样很美很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丽壮观(先练习读,指读)。 师: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幻灯片出示)也像老师这样批注到书上。 3、师:地球的美丽壮观让人感到地球的可爱,还有哪些句子写出地球的可爱? 预设1这是直接抒发自己对地球的赞美之情。还有哪些是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预设2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可爱?列数字、作比
6、较写出了地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因渺小而美丽,因唯一而美丽。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地球的可爱。 重点句二 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吗? 炊烟袅袅地球把煤碳给人类供人们取暖 汽车川息地球把石油给人类为生活提供便捷 大厦林立地球把矿产给人类让人们住进高楼大厦 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过渡:地球给了人类煤、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使人类的生活很幸福。而这些都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要点拨,人的一生再长长不过百年,而等几百万年、几亿年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强调:这么宝贵的资源地球慷慨地给了人类,你想对地球说什么?用一句话。 无私、和蔼
7、可亲 过渡:是啊,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什么?到60页4段找一找。 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还为人类慷慨提供了 ; ;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资源有限。(举例子、列数字) 过渡:地球把自已所有宝贵的东西都慷慨地给了人类,正像宇航员说的那样,地球太可爱了。(谁来读出宇航员内心真切的感受) 4、(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学生读;老师读;齐读伟大的母亲)预设:从你的朗读在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平易近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从
8、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伟大 师生:作者运用了什么(比方)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 5、请同学们一边看美丽的地球一边回忆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过度:(有感情慢慢地)面对这么可爱的地球,这么无私的地球母亲,你应该怎样地对待它?(板书:珍惜爱护善待) 看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视频谈) 6、请同学默读4-7自然段并联系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对待地球的写一写你的感受。(给足学生读书批画的时间)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珍惜 可爱 爱护 善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整体读文回顾课文 2、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了什么? 二、学习与训练: (一)交流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9、组织学生学生自主交流。 (二)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训练的重点) 第一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书中的文字结合实际 第二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收集的资料结合实际(尝试运用说明方法强化表达效果) 第三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口号标语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三、总结: 写读后感的方法及本课的说明方法 读后感写法: 题目:方式一:读 有感 方式二:主标题(写作目的) 副标题读 有感 正文:一、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简单谈感受。 二、找到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谈感受。 四、练习、检测: 能力培养 五、作业布置、下课 预习下一课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联系生活谈感受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0、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4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二、文本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
11、第二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表达手法多种多样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1列数据,说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准确的数据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们要关爱地球。 2举例子,说明形成漫长“拿矿物资源来说
12、,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说明矿物资源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开采。“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科学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3打比方,说明地球重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孕育了人类和万物,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其万物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地
13、球。 4作比较,表明地球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一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这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引资料,增强表达效果“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因此,保护地球,责无旁贷。“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
14、谨性。 6拟人,突出地球无私“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突出了大地母亲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哺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既要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更要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模样,感受地球“美丽可爱” 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跟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呢?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读第一句话,从哪里看出地球美丽可爱?(抓住“
15、晶莹”、裹着“水蓝色纱衣”去体会。) 师:第二句话有怎样的内涵?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A运用比喻写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B先理解“母亲”和“摇篮”的本义,再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段。(传达出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内联外拓,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聚焦地球“渺小”,体会“只有一个地球”。 师:尽管地球如此美丽可爱,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却“只有一个地球”,而且非常“渺小”。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渺小”是什么意思?
16、从哪里看出“地球是渺小的”?(关注具体数据和“一叶扁舟”,抓住两个“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 师:请看一组数据,想一想,你从中能读出什么呢? 地球的半径:6300多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亿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 地球陆地面积:亿平方千米。 地球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约亿平方千米。 2023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亿人。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聚焦“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资源的呢?
17、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何谓“恩赐”?为何不是“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说明形成的时间漫长,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2)聚焦地球的“无私”与“慷慨”:联系实际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矿产资源? (3)说说人们是怎样“不加节制”地开采这些有限的矿产资源的。 (4)结合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来理解“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5)放飞想象,地球上资源枯竭后可能
18、出现怎样的情景?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聚焦不是上帝的“恩赐”,地球的“无私”与“慷慨”,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子、拟人等表达方法。 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诵读课文语段,想一想,去掉“本来”一词行吗?(“本来”就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表
19、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2)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人们是怎样“随意毁坏”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乱砍滥伐树木;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工业废气、烟尘随意排放,形成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 (3)联系实际说说人们是怎样“滥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各种农药;人类食品、动物饲料过度使用添加剂、防腐剂。) (4)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态灾难: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青海
20、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甘肃舟曲泥石流、长江洪灾、森林火灾等。) (5)指导朗读课文语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气愤、伤心、可惜等心情。 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摧残地球母亲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播种环保意识。 3理解“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又不可再生,必将枯竭,生态灾难频繁发生,那么人类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聚焦数字“40万亿千米”,体悟内涵。(“40万亿千米”是个很抽象
21、的概念,非常遥远。太阳离地球够远吧,坐飞机得二十几年,不过它距地球只不过亿公里。40万亿是亿的差不多30倍,算算,坐飞机得600年哪!谁去?即使能去,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得了呢?) (2)聚焦“至少”一词,体悟内涵。(“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就“最少”,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3)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用数字来表明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这样引用资料来说明既容易理解,又让人信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2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只有 一个 地球 教学 设计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