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5篇】数学角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经受从现实生活中发觉角、熟悉角的过程。 2、熟悉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局部的名称。 3、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初步的动手操作力量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熟悉角。 【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学具预备】 1、教师预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预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师:国庆节快到了,田教师做了一面国旗,国
2、旗上有什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角的熟悉。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38页的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生一起看录像“漂亮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四周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其实这幅图中还藏着我们今日要讨论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熟悉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日常生活中的角。 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
3、边找角,并且相互说说,一方面充分表达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制造了均等的学习、参加的时机,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现自己的时机;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受了从现实生活中发觉角、熟悉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奇,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教) 2、展现生活中物体的角。 3、抽象角,建立角的表象。 (1)假如把这些物体去掉,只剩下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呢?再用手比划比划。 (2)出示抽象的角。 这就是数学上的角,这些角一
4、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同桌说一说)尖尖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直直的线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制造角。 学生制造角后,上讲台展现。 5、利用活动角制造角,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拓展探究。 电脑出示:下列图中有几个角? 数学角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熟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
5、画角。 2 、通过观看、操作等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抽象思维等力量。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念和乐趣。 教学重点: 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乐学善启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得意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嬉戏可快乐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嬉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局部)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
6、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想。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猜成圆形呢? 2、提醒课题 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 “角娃娃”交个朋友,熟悉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熟悉) 二、乐学善思,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淘气了。在大家玩捉迷藏嬉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漂亮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教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页
7、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现角:刚刚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蔽,消失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例如1图) (2)熟悉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教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
8、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局部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局部的名称(点击课件)。观看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乐学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竞赛) (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教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 (教师一手持折
9、出的黄色“直角“) 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谁能折出比教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拟大小。 谁能折出比教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 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拟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好玩的特点呢! (2)熟悉角的大小 师:教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教师想请同学们帮助,情愿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嬉戏,名叫“超级变变变”。 好,听教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一个角。跟着教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现在把它变小,
10、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教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毕竟是怎样呢? (跟学生的角重合) 师:大家仔细观看,教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教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教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乐学善画。 (1)观看画
11、角 师: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 教师示范)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留意什么?(小朋友们留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稳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 (1)辨一辩 (2)排一排 (3)数一数 (4)摆一摆 四、回忆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熟悉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洁,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作业: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各局部的名称; 2、观赏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12、: 角的初步熟悉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识别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预备: 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个新的学问,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觉思索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认真观看,你发觉了
13、什么? 学生观看后全班沟通。 3、这些都是角,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熟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看,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熟悉的兴趣。 二、观看实践,探究新知 1、熟悉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看物品查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沟通。 (3)、全班汇报。教师出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局部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查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14、2、制作角。 (1)、教师:刚刚我们熟悉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索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索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现,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察、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现角,沟通制作过程。 (3)、全班沟通。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现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觉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熟悉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
15、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留意什么?教师巡察、指导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讨论的角;熟悉角的各局部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会如何去画角。 三、稳固练习,拓展延长 1、找出课堂中的角,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上课的图画),引导学生独立发觉生活中的角。 2、在图形中找出角的个数,出示课件(黑板拉近消失教师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制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
16、熟悉,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回忆全课,总结提高 1、今日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答复,教师补充。 以后我们要认真观看,盼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觉更多好玩的数学学问。 2、下课。 数学角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初步比拟角的大小;能识别角和用尺子画角。 2、力量目标:通过让学生观看、操作分析、比拟,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进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育学
17、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熟悉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在探究角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预备】 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预备】 直尺,三角板,带孔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日教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熟悉它吗?(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由于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慧,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
18、,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熟悉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熟悉)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熟悉 二、探究新知。 1、 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刚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慧,教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漂亮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蔽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视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
19、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公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相互说说,一方面充分表达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制造了均等的学习、参加的时机,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现自己的时机;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受了从现实生活中发觉角、熟悉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奇,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全部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常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教师明白了,同学们
20、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刚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争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相互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局部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教师是怎样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灯片,练习指角、辩角。 6、角的各局部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翻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
21、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订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奇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觉错误,把学生对角的熟悉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学问,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局部名称。 对碰三:动手操作,比角 1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觉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转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现,教师结合讲评。
22、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许多的角应当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刚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拟的大小作好预备。 2比拟角的大小。 (1)观看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教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答复) (2)重叠法。引导学生观看刚刚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学生想方法比拟,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稳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察,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
23、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教师大的角。 把角的边剪短,思索:这样的角小了吗? 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出示幻灯片,练习比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学问点。注意了学生的观看、操作与体验,培育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现在大家已经会比角了,那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
24、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局部名称。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熟悉了角,动手比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角,其实,只要你擅长观看,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 篇五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局部的名称;初步比拟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 通过学生的观看、操作、分析和比拟,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实际操作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进展变化进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公平、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培育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
25、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局部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阅历 教师:同学们,教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很好。假如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外形?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连续示威 教师:假如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外形?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熟悉的新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为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对一年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唤起对已有学问的复习,为理解新的几何图形做迁
26、移铺垫。】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展自我展现,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泼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现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教师:全部这些物体都示意了我们今日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美丽外衣脱掉,做成这样。【课件演示从物体、声光提示中抽象出角】 教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锋利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物体四周有许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识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学问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问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看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究数
27、学的兴趣。 创立活动3 教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刚的移动角度,你会发觉一个角由几个局部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局部。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局部。 教师:假如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教师:是的,我们发觉这个角由三局部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方说,你要移动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教学高度抽象,学生往往缺乏感性阅历,只有通过个人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的阅历,而这局部教学通过学生做主动的角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找到三角形的三个局部。】 活动4探究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教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刚,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教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刚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