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9篇)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教案(9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案(9篇)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教案(9篇) 1、经受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详细活动,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育和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类推力量、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熟悉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
2、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看、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展估测、实际测量比拟、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量,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把握,有肯定的用直尺测量的力量。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肯定的感性熟悉。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阅历,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熟悉,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看
3、、思索、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育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力量。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究猎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育了合作意识。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策略: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育和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类推力量、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学生完成练习,再争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4、能在详细的情境中估量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帮忙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资源: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教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朋友能帮忙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画) 同学们还想熟悉多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帮忙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展一个小组竞赛,在竞赛中熟悉长度单位朋友。 设计思路: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当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一、活动一:估一估、量
5、一量。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索,最终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看谁能精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教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量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展测量,看你的估量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可以在小组内沟通。 2、学生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觉(消失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精确,有方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提醒长度
6、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觉吗?(由学生说出:当 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准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假如学生不能说出,由教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二: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mm究竟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拟短或者比拟准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由于毫米特别短,你能借助铅笔进展比画,在尺子上找出1mm有多长,告知你的同桌吗? 3、请找出3mm的长度与同桌相互推断找对了没有。再找5mm,8mm呢?你能找出10mm的长度吗?你有没有发觉什么? 板书:1厘米=10毫米 1
7、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快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展测量。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详细的感官熟悉,同时也培育学生初步的估测、测量力量,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量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三、活动三:找分米 1、引入:除了米和厘米外,我们今日又学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量比拟短或者比拟准确的物体
8、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那假如要测量书桌面的长,我们选择毫米做单位,大家认为适宜吗?有更好的选择吗?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拟便利。 板书:分米dm 1、1dm究竟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也许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教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四、活动四:说一说、排一排、选一选。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 2、排一排:请四个学生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
9、的几兄弟,让学生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五、活动五:说一说,评一评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量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习本长约2()课桌
10、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把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的观看和分析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
11、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日小熊家来了很多客人,小熊采了很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预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根底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索,填写表格。 (2)小组沟通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
12、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肯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竞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纳小组接龙嬉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嬉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
13、问?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课题: 熟悉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熟悉刻度尺。 2、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熟悉。 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把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力量,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纳活动的方式进展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看、思索、沟通的根底上熟悉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拟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
14、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忙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熟悉、理解1立尼毕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预备一把尺子,观看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提醒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很多不便利,也不精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索解决问题 一、熟悉直尺 1、小组沟通:你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预备一把尺子,观看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
15、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看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合作沟通 用
16、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争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预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
17、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p 1、假如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进展学生的估算力量。 教学预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
18、、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美丽字, 需要他帮助。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熟悉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阅历估一估,进展学生的估测力量。 a)课前教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静静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阅历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沟通、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根底上进展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
19、道这支铅笔究竟有多长,你能想出有依据的好方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沟通,娴熟把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