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教学方案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教学方案设计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教学方案设计模板)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信客的职业及其品质。 3.学会抓住具体事例分析概括人物的方法。 4.从单元整体感知人间真性情。 教学重点: 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 2.诵读品味。 3.感悟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信”字入手,信,书信,诚信。会意字,人言为信。 二、作者简介、字词 三、整体感知 1、信客是一种什么职业? 用简洁语言概括 2、信客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突出重点 3、与现代交通相比,过去的
2、信客存在哪些困难? 四、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人物 我认为信客是一个的人,从文章可以看出来,我想对大家说(或我想起了)。 从上面的句子练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1、怎样分析人物。 记住一定要联系具体事例。 2、学到了一些写人物的方法吧。 3、积累了作文素材。 五、回顾、感悟 同学们,人是世间万物的主体,人类主宰着这个世界,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着书写着我们的人生,也用心感受着生活。从第二单元一路走来,阿长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背影和台阶中的两位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拳拳的父辈之爱和父辈的辛酸,老王让我们体会到了做人要有道德良心,而信客告诉我们的是沉甸甸的诚信二字。 六、做个好人
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教材简析 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美丽,活泼,呼唤着我们去找春天。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春天、热爱春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打牢基础 1.提示难点。本课难读的有“触”、“嫩”二字,提示学生“触”是翘舌音,“嫩”的韵母是“en”不是“un”。 2.巧记生字。采用以下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教师或学生做动作演示,识记“遮”、“掩”、“躲”、“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羞”、“嫩”:运用熟字加偏旁或
4、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躲”、“触”、“鹊”。 3.写字指导。9个要求会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把它们集中在一起,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再指导临写。教师提示学生写“躲”字时,第七笔撇不出头。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准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 感知发现 1.自由读或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提问: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3.哪些内容反映了春天的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的句子,让学生分别读。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观察
5、课文插图说一说初春的特点。 (四)结合生活,模仿句式出示句子: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观察,模仿句式说一说。 (五)品读课文,拓展练习 1.作者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2.找出后,让学生多读几遍,说说写得好在哪里。 3.以“她在”的形式,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 (六)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读后的体会。 2.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
6、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镜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7、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镜泊湖,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镜泊湖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镜泊湖位于()
8、,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镜泊湖。 (2)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镜泊湖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镜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
9、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2);(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六、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镜泊湖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一、教材内容说明:
10、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
11、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
12、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13、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
14、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全开 含苞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
15、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
16、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名称 纹样的变形方法 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 美术 初一年级 上课时间长度 8分钟 教学目标:领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 教学资源与环境: 广州作为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欢花,花卉和花卉纹样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题,生活中经常运用花卉纹样做装饰,教学各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17、经验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各花的生长过程视频。感受鲜花的美丽造型,引导学生以花为元素进行纹样的设计。 二、发展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例比较一下花卉纹样与自然的花有什么不同,尝试分析图例中的纹样运用了什么样的变化方法? 2.教师分析自然花卉转化到装饰性纹样的常用变化设计方法:省略法、夸张法、添加法、几何法等。 三、总结和提出创作要求。变化是纹样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纹样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请以鲜花为创造素材,设计纹样装饰生活。 设计理念与特色: “源于自然的启示”是本课总的设计理念,自然的美是美术创造的重要灵感来源,本课主要围绕自然界的花卉美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花卉
18、感悟自然的美,学习运用美术的纹样设计基本方法再通过自己巧妙提炼加工构思创造美术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美、探寻美的规律,在生活中创造美,把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融汇课堂之中。 教学反思: 初中的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力,简单的花卉造型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在创作纹样的时候往往是缺乏方法,所以这课是以图例启发学生找纹样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思考探究,然后教师再通过典型的图例分析几个常用的变形方法,引导学生在创作纹样时把自己的创意结合一定的设计方法来创造作品。当然由于微课的时间限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提出课后的创作要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纹样的创作方法。 特色与点评: 从欣赏自然
19、界花的生长视频作为导入,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生活中花卉纹样的应用中探究纹样的创造方法;最后落实到具体物品的装饰纹样的创造,启发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实物的审美中来。重点落在花卉纹样变化设计方法中,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纹样的知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解决重点的方法是通过图例比较分析、教师示范、自制教具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启发理解纹样的创造方法。全部教学内容都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逐层深入,作品既重视美观和实用功能,又紧扣自然启示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
20、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1、 同学们,你们从出生到现在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那童话故事你们爱听吗?今天老师就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选自格林童话(出示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原本是德国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后经格林两兄弟十几年的收集整理,成了流传后世的文学瑰宝。这本书里故事很多都是在贫穷困苦的人民中流传的,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弱小者”,他们虽然弱小,但是他们却比“强大者”精神优越,他们善良,正直,敢于用机智的幽默去
21、和那些“强大者”们较量,而“弱小者”也总是最后的胜利者。想认识他们吗?看看,她是谁?(教师在黑板上帖上美丽的白雪公主的卡通图片) 2、 谁愿意叫叫她的名字? 3、 知道她为什么叫“白雪公主”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知道多少说多少。) 4、 课件出示: 白雪公主这本书的精彩封面,旁边写着“白雪公主”名字的由来:从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个女儿,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王后就给她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叫白雪公主(学生边看封面及相关内容,边听配乐朗读介绍。) 5、 喜欢白雪公主吗?想更多的了解她吗? 二、 走进人物,自读自悟。 1快快打开书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读的时候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2、现在,请大家再
22、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次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谁愿意把你读懂的告诉大家?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4、.皇后为什么要迫害美丽的白雪公主?(因为她长得太美了。)真的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冬天,王后正坐在王宫里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她抬头向窗外望去,看到窗外漂飞的雪花,一不留神,针刺进了她的手指,红红的鲜血流了出来,有几滴血滴落在飘进窗子的雪花上。她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白雪上的鲜红血滴,说道:“但愿我小女儿的皮肤像这洁白的雪和鲜红的血一样那么艳丽,那么娇嫩,头发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又黑又亮!”她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她的皮肤真的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血一样的红润
23、,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所以王后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白雪公主。但白雪公主还没有长大,她的王后妈妈就死去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4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全班交流,答疑解难。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猎人的好心肠;七个小矮人的爱心;王子的真情;皇后的狠毒?。) 6读读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你觉得最美的,或是你最想推荐给大家的句子,过会儿读给大家听。 三、 读演相映,张扬个性。 1、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呢?想不想演一演?那就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一段演演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展示白雪公主、猎人、王子、七个小矮人、王后、镜子等各个人物的头饰),过会儿演给大家看! 2、森林晚会、(小小课本剧) 四、 书签表意,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读了白雪公主。现在,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这精美的书签上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签,交流评议。 五、 以本为例,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其实童话王国里的朋友可多啦! 瞧,在我们的格林童话中,还有勤劳的“灰姑娘”,动人的“睡美人”等(课件出示这两个故事的封面)。,这些朋友在等着我们呢!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朋友们一起读吧,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