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模板5篇(语文文言文教案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教案模板5篇(语文文言文教案模板范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教案模板5篇(语文文言文教案模板范文)文言文教案模板1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分析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要求,让学生了解考点。 2 以中考考点为纲,带领学生复习两课要点。 过程和方法:1、以四个板块为线,通过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对两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2、明确文言文复习思路,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明君贤臣为了国家大事敢于进谏、从谏如流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复习整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
2、入语:同学们已经复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的两篇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复习内容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明确考点和课堂环节 文言文考点:文学常识、名句默写、实词虚词、节奏断句、语句翻译和内容理解。 教学环节:背默板块译释板块整理板块理解板块 三、背默板块 1合上课本,齐答:曹刿论战选自_,邹忌诺讽齐王纳谏选自_。 2表格比较记忆: 书 名 作 者 体 例 别 名 记事年代 左传 (相传)左丘明 编年体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春秋时期 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国策 战国时期 3学生背诵曹刿论战。 4布置课下检查邹忌讽齐王纳谏。 5当堂默写课
3、内名句。 3核对答案,订正错别字。 四、译释板块 1指导翻译释词的方法。 2示范释译词句。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练习翻译。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五、整理板块 1整理课内通假字。 通 假 读 音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3 动手整理课内古今异义词。 4 一词多义词整理复习。 六、理解板块 提出两课内容中重点问题,学生思考口答。如果有难度,可以展开讨论。 (1)曹刿论战一文的文眼是“远谋”二字,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
4、里呢? (2)曹刿入见,问“何以战”,鲁庄公摆出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最后一条,原因是什么?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策略,高明在何处? 七、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围绕中考考点,我们以四个板块复习了文学常识、课文背默、实词用法、文句翻译和内容分析。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重点虚词用法归纳,我们将在第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时进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复习任务还要请各位同学课下完成,请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的复习方法,课下有步骤地复习,力争让第一轮复习落到实处,夯实基础,减少中考中文言古诗部分丢分现象。 八、作业 1以表格形式整理本册八课文言文中的17个通
5、假字。 2记忆复习一词多义表格中涉及这两课的32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四个板块的步骤复习愚公移山。 九、板书设计 复习内容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释词原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课堂板块 一、背诵默写 二、解释翻译 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三、归纳整理 四、内容理解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书 名 作 者 体 例 别 名 记事年代 左传 (相传)左丘明 编年体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战国时期 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国策 春秋时期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通 假 读 音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徧 遍 bin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十、课后反思 文言文
6、教案模板2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三教时。
7、第一教时 一、导入 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在力,是暴秦的主要奠基人。 2)项羽起兵及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北的教训。“时不”,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我战之罪也”。 4)“鸿门宴”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
8、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二、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王(wang)关中”“说
9、(shui)项羽”“美姬(ji)”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军霸上”、“王关中”;抓点同为名词作动饲用,读第四声。 “成五采”、“为(We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骨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
10、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古今异义: “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固不如也。”“固”,本来。 通假字: “具以事告”,“具”通“
11、俱” . “要项伯”,“要”,通“邀” “毋内诸侯”,“内”通“纳” “不敢倍德”,“倍”通“背”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词类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调用,编造名册。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谁”介宾短语“为大王”作“为”的状语,“者
12、”助词“的”。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
13、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
14、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两段,教师行间巡视,释疑解难。 小结: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鸿门宴”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三、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泊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杀人如不能举
15、,刑人如恐不胜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鸿门宴”上的斗争。 3.思考下列问题: 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文言文教案模板3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解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
16、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解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A案,文言文两则,希望对你
17、有帮助! 文言文教案模板4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课文。 2、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3、 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4、 培养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力。 5、 通过情景练习,进入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创意说明: 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培养学生想像和情感体验能力,促使学生好学向上。 学习步骤: 一、新课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
18、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文学常识介绍: 1、 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解释和课后资料。 2、 介绍本文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作为文章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者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疏通学问 1、 师播放
19、朗读磁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 生自由朗读课文。 3、 生根据解释和词语试译课文。 4、 四人小组直译课文,教学巡视。 5、 师生弄清课文大意,师朗诵重要字词解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提问: 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那么做。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其他学生的优越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为? 2、 小组议论 3、 课堂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老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同舍生火华
20、然者神人”。他们都没有成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在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能,只能说其用心不专。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适当穿插描写,运用对比揭示道理,用切身经历使人感到真诚。 四、情境练习 1、 教师介绍情境练习的要求。 A、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紧密结合课文解读。 B、 进行情感体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 C、 动口、动眼、动手、动脑,进行活动。 D、形式: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 都以第一人称进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 六组练习中任选其一。 可以说,可以写,可以表演。 2、 出示情境话题。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的说: 当
21、“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文言文教案模板5 一、说目标 二、说考纲 三、说考点 (一)说考点 (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内容比例文言文题型 (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逐题解析规定时间三分钟做题,练习以练习卷形式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后以老师为主讲评,关键是点明做题思路,指点做题技巧,教案对口高考高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统计全作对的人数,鼓励学生。 四、说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过五篇: 鸿门宴1999、劝学20xx、20xx、邹忌讽齐王纳谏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师说20xx。 复习重点篇目七篇: 谋攻、察今、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游褒禅山记、孟子两章、庖丁解牛。 五、课堂练习 (一)重点阅读一篇目察今三则阅读 (二)课堂练习两篇目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各一则阅读每则文言文阅读给学生三分钟做题,两分钟讲题,教师按座次随机选择某列或某行,让学生一人负责一小题的答案解析。每则文言文阅读讲解之后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板书相关数据。 六、学法总结 七、布置作业 1、复习指南:P177游褒禅山记、P144庄暴见孟子、P145庖丁解牛。 2、掌握复习指南P131通假字(共43个)。 结束语: 学过多年多篇文言文,想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吗?是为了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