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共7篇(完整的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共7篇(完整的说课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课稿共7篇(完整的说课稿)说课稿共1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美术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纸版画,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6课,教学内容为纸版画,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习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 我确定本课教学阶段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时建议 12课时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
3、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说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启发学生,引出“纸版画”。 2谈话:分析儿童纸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欣赏儿童纸版画作品。 3. 师生讨论关于纸版画的定义以及纸版画的特点、种类及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或根据需要将局部点凹下去,拓印后会产生点、线、面的阴刻效果。 揉纸法:
4、将吹塑纸、牛皮纸、铜版纸等较厚的纸用力揉皱、卷压,然后展开压平,纸面上形成许多粗细不同的褶皱。 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折纸法、剪刻法? 4让学生分析纸版画。 教师示范的纸版画的底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同样的材料,你还有哪些方法制作版画?在分析问题中,建构新的知识。 在生活中,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版画?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创作。 5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收集的制作材料。 制作材料丰富多彩,多用手去触摸这些材料。触摸这些材料,会感觉到不同的肌理,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纸版画,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会更加丰富有趣。 6学生用手触摸老师的范作底版,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纸版画的待印底版是
5、凹凸不平。 7讨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8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沟通情感,相互促进,一起来制作纸版画底版。培养创造力落实在细节里。 9拓印: 除了油印以外,运用水粉颜料可以进行“粉印”。用毛笔将颜料平涂在底版上,用深色纸印出作品。拓印时注意纸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可利用双面胶或小夹子等工具进行定位。 10感受: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 11讨论: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 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 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粉印版画”要注
6、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 12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 13评论: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14展览:互相欣赏、评论。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纸版画制作步骤示意图和展示区。 让学生接触纸版画这种有趣的艺术形式,并且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肌理的材料进行制作,总之本课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
7、课说完了!请各位评委多指导、批评!谢谢! 说课稿共2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冀教版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纵览这篇写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 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
8、变化。 二、说学情 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 “鸬鹚”可以看图片了解。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从而引导学生要珍爱生活中的一切。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读与想象相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画一般的美。 3 能熟读课文,以读来感悟,了解鸬鹚帮助渔民捕鱼,体会渔民的渔家乐,感受文中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动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熟读课文,体会作
9、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是展开想象,领悟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说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在读中融入情境。用“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两个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的妙处,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课文的最后引导学生体会此刻湖面的静和捕鱼前是不一样的,来体会渔人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平静,来感受水乡的美,感受渔人渔家生活的乐趣。 五、说教学流程 1 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
10、,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去预习这一课让学生准备预习卡并详细填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 ,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上课时积极反馈预习情况及疑问,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问题,课堂上学习气氛十分浓烈。这样培养了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识字的能力,质疑问题的能力。 2 识字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本课生字识记比较困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既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又与课文阅读相结合,效果会较好。例如:用形近字对比“喉囊”的“喉”和“时候”的“候”,还有易错字“舷”的正确写法,这时学生
11、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写练,对课文内容已有了解,学生对文中的生字已经很熟悉,此时学习生字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当然,生字的教学我们还是重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识字规律中学习记字的捷径,教学要有侧重点。 3 朗读为主线,以读促悟。 在朗读的设计上,要体现实效性,读有提高,读有收获。每一次读目标要明确,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必须做到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本课,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感受课文的基调。接着,指名朗读课文,正音,生生评价。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最后,抓文章的重点句反复朗读,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 4 品味词句,重点理解。 本课安排了两次理解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第一次是通过理解“悠然”
12、来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渔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体会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第二次为了对“一抹”一词有自己的体会而练习给“一抹“换个词语,并以小组讨论,做动作等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通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引导学生达到对词句的品味,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 鸬鹚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的是鸬鹚一课,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篇散文的节选。课文很美,全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的画面。在讲课前,我充分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这种美,但在教学中该怎样把这种美传达给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欠缺。 比如:没有放开手充分让学生去感受文本,而是牵引的痕
13、迹很重。 但是我注重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搜集资料,自主识字,质疑问题的能力。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一抹”是本课的文眼,这里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这一抹里有渔人的技术娴熟,有对鸬鹚的爱护。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探究专题:(
14、1)为什么用“一抺”?(2)“一抹”好在哪里?(3)抺出了什么?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另外,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的感受和领悟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如果说:课堂是有缺憾的艺术。那么,我将会努力让我的课堂更多些美丽,少些遗憾! 说课稿共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15、,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信息量少,学生感觉海洋还是离自己很遥远。鉴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产生了这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网络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 一、网络教学,放飞学生的自由。 瑞博教学平台提供的预设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外援性资 源,为学生提供多风格、多路径的多种学习选择,使学生经历个性化与自由化的学习过程,尽力把有限的教室和几乎无限的网上空间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智慧。
16、如学生在自主学习5-8小节时,通过对平台中教师预设资源的利用,弥补空白,寻求所需,更好地了解到世界的现状、海洋丰富的资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当学生产生疑问,形成探究主题时,网络连接着大世界。运用它,学生畅游其中,自由探究,真正做到文本与世界相连,体现了“大语文”学习观。探究有成果后,学生还可以把研究成果发送到“资料收集和整理”“设计口号”中,供大家学习,点评,交流。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讨论、交流,一切尽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二、网络教学,架起师生桥梁。 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通过“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扎扎实 实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链接相关资料。学生带上真实的任务,愉悦的心情
17、开始学习的第一步。从交流环节中看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在网络资源下轻松、精彩!接着,教师紧紧围绕文本提出值得思考、探究、拓展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参与获得了下一个学习任务,倍感自豪,积极投入了探究之中!与此同时,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把研究的成果发送出去,供大家欣赏。学生在美好情感的促进中愈学愈勇,在随后的交流中据理力争,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海洋的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设海底城市及其它书中没有介绍的新能源给予21世纪的人类无限希望!顺应情感,学生开始为保护海洋设计口号,老师以欣赏者的身份告诉学生:你们真棒!在网络的牵线下,师生愉快互动,教学内容一气呵成! 三、网络教学
18、,渗透社会文化。 网络,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也便有了网络文化。学生看到社会上那么多地区被土地沙化,内心焦急;看到海洋中那么多鱼产品,内心激动;看到人类成功开发了海洋资源,又那么自豪这么多种情感变化,全来自于网络带来的社会讯息。文化是一种意识层次的东西,社会文化给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冲击。学生借助于网络,开始用网络的语言交流,用网络的方式思考,用社会的信息重新审视世界。在最后的口号交流中,学生的口号已不仅仅体现在简洁上,而是填补了社会重要现状,使得口号有力,渗透着社会文化! 让我们在网络环境中,继续寻找语文之路,并坚持走下去! 说课稿共4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说课稿! 一、说活动内容、讲理念: 植
19、树去(7的分合)选自于世界图书出版社做中学1下册。这节活动位于多角度分类之后,意在进一步丰富幼儿按特征分类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作为本节活动,旨在通过植树这一生活情境,探索7的分合,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涵盖多方面的知识。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本节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我对活动内容的理解,结合指南中对56岁幼儿数学认知活动的相关要求,我将本节活动目标
20、定位为: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情感目标) 2、探索7的组成,知道7有6种分法。(知识目标)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能力目标) 其中活动的重点为探索7的组成,知道7有6种分法。活动的难点为 三、说教法: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对7的分合的正确认识,顺利达成活动目标,突出活动重点,克服活动难点,本节活动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创设了“熊大熊二参加植树活动,遇到了要将7棵树分别种在两块地里”的情境,借用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形象引领幼儿快乐参与活动。 2、操作交流法:在活动中,为每组幼儿都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21、,幼儿通过分一分,栽一栽,说一说的活动,形成了对7的组成的较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3、游戏教学法:活动中,通过种树游戏建立对7的分合的初步概念,紧接着通过“碰碰碰”的游戏形成对7的分合的正确认识,最后通过乘坐火车的游戏再巩固。 四、说学法: 在本节活动中,主要向幼儿渗透如下学法: 1、观察记录法:通过幼儿对栽树游戏中两块中树的数量的观察,引导幼儿运用数字记录自己的发现。 2、通过幼儿亲身的游戏实践,真实操作中掌握7的分合知识。 3、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内、班级幼儿之间,以及师幼的合作交流,形成对7的分合的完整的概念。 五、说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的导入: 以幼儿喜欢的熊出没的主题
22、曲导入,创设熊大熊二参加植树活动,遇到要将7棵树分别种在两块地里的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忙种树这一情境。 (二)游戏活动的准备: 主要引导幼儿运用教师准备的材料,通过分一分,栽一栽,记一记,说一说的游戏操作活动,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形成对7的分合的认识和经验。 (三)游戏活动的过程: 通过幼儿与教师扮演的数字精灵7的碰碰对的游戏,巩固幼儿对7的分合的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四)游戏活动的拓展: 1、通过去雪岭乘坐7号列车的乘车游戏,再次巩固幼儿对于7的分合的完整的经验。 2、鼓励幼儿探索再添一棵树,8棵树该怎么分。 3、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说课稿共5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
23、说课的题目是锦瑟。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简单的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 锦瑟诗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唐诗单元”讲读课文,在古典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借助本文可以给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体悟人生、生命的悲欢离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养。 二、说学生 本文是针对高中学习阶段的的学生来说的,他们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文本阅读和欣赏能力,但其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急需得到恰当而且有效的提高
24、;同时,诗歌又是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修养的提高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的,所以,讲解本文是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研讨为主,老师引导为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技能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锦瑟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味;难点在于学生结合具体的意象和自身的实际感受理解这首诗的“多义性”特征。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
25、积极地投入诗歌中,主要是学生自己独立或讨论解决问题,因此,在方法上做如下安排: (一)配乐朗读法:反复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讨论法:同学分小组讨论,解决自身对诗歌的问题; (三)点拨法:老师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点拨,拓宽学生思路: (四)联想法: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多媒体资料促进学生联想,体味意境。 七、教学工具 本次教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音像资料,更加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说一说) 抓住学生对诗歌名句的耳熟能详,开课时以名句对接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同时消除学生对文章的陌生感。老师给出诗句的上句,要
26、求说出下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上均为李商隐的名句,进而转入今天的诗歌锦瑟的学习中。 (二)朗读感知(读一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以及听录音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给学生整体感知的环境,体味诗歌整体的意境。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课文研习(议一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大量反复的诵读环节,学生对诗歌就能产生一定的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
27、讨论的形式将之表达出来。老师的点拨更穿插其间,抓住关键性的字词和意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同学自己解决问题。在这里,特别注意本诗“多义性”的把握,或悼亡诗,或爱情诗,或感伤身世等等。 教学过程中,尤其抓住用典的地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学生自述为主,老师补充为辅的方式,平实地将典故说明,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下面是对文章分析的范例: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 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
28、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
29、。“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 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
30、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四)作业(写一写) 整理今天所学,结合自己讨论的相关内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性的文章。 九、板书设计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颈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颔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品典一: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
31、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啼鹃 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鲛人泣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暖玉生烟
32、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 ” 锦瑟为什么要是五十根弦?情到深处,人在痴中。一场最彻底的追问,就像屈原问天。义山没落至极,他要问: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
33、义?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被抛弃?义山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其实不过强作欢颜的洒脱,义山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就是义山和世界的距离。 一弦一柱思华年 如果生命如锦瑟,过往的生命,情怀和追索就是这每一根弦、每一根柱。年华老去,可哀可叹;生命之树常青常茂,可求可得?其实得了又如何?“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沧海桑田,岁月流转,不敌麻姑一声轻叹。而义山,只能让愁思遍布风里。 庄生晓梦迷蝴蝶 破晓的一梦,不过转瞬的时间。然而瞬间的惊艳从此穿过记忆,让人深深沉溺。一边是沉溺,一边却是怅惘:那时白衣胜雪,看青春的花丛锦绣在生命的绿地;如今,为什么生命里满是离
34、歌? 望帝春心托杜鹃 情思刻骨,化成一段鸟鸣,往复低回。有人说“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义山的执着却只能让他的一往情深化作无尽惆怅,他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 灰!他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辽阔沉静的海面,播洒清辉的孤月,这样的夜晚采来明珠,颗颗饱满而晶莹。然而,那珍珠竟蓄满了思念的泪水!一生何求?“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求而何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化成泪水的何止是心事! 蓝田日暖玉生烟 无人知道这蓝田是何地,阳光会温暖的洒到这里;这里有玉,这玉,莹润;玉有光芒,这光芒,迷蒙,烟一样升腾。心底的那份情思也在袅袅轻
35、扬。依然深情似往,依然哀伤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原来,无敌的青春世界早已是百孔千疮,与己相伴一生的,是一世的哀怨。义山苦叹:“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大唐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走来了李商隐。视野之内,一边是末世的落照,一边是孤单诗人的背影。千年之后,我们在心底展开义山的诗句,仿佛在一个静静的夜晚,隔着重重迷雾,去看远方一点跳动的烛火。 说课稿共6 我说课的内容是快乐英语第一册第十七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融于一体,激发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同学通过合作学习
36、体验荣誉感和成绩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能掌握本课句型Are you Number ?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能力目标:1、根据情境说出句子。 2、在情境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扮演。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有兴趣听、说英语、做游戏,敢于开口,教育同学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喜好,大胆参与各种竞赛活动。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在生活中学习运用Are you Nu
37、mber ? Are you from? 2、流利运用England、 America等国家名与不同的城市名。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鼓励法、直接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来实现: Step1、 课前热身 一首Are you Linda? 师生互动,给同学发明了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既复习了Are you 句型和回答又渲染了课堂气氛。 Step 2、新知出现和操练 用直观教具- 大屏幕出示数字出现number,然后让同学“动”起来,快速数数找到自身的number,自然过渡到句型Are you Number ?用美国国旗图片出现America,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和老师一
38、起做文字游戏,在边说边练的过程中新句型I am from America.就被同学掌握了。接着,大屏幕出示外教的照片出现Are you from England? 后做耳语和捉迷藏游戏操练了问句和回答。 ( 利用电教多媒体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图文并茂,使同学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游戏操练为小同学的英语学习带来快乐,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恰当的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 Step 3、巩固运用 1、放录音,同学听音、指读,培养生的听说和认读能力。 2、大擂台赛操练,围绕本课三个新句型说句子,同学分小组合作参与竞赛,既增强了同学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同
39、学举一反三运用句型的能力。 3、London bridge 游戏同学边唱边玩,输者还扮演了本课的对话。 (本环节以竞赛贯穿始终,激发了同学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来自好奇,教师给同学提供了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扮演,游戏。这既符合儿童好动、好奇、表示欲强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说课稿共7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
40、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有关计算和增大减小压强,安排到下一课时进行。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a、知识与技能
41、目标 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b、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对压强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
42、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思维的培养。 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所以我细化了压力部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我县提倡的问题导学模式的教育形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立足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拔,达到学习目的。 教具准备:海棉、压力小桌、一盒钩码、气球、削尖铅笔 四、说
43、教学过程 1、设计实验 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把他们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做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较活跃,探究方法也多。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压强知识的应用 将压强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并举了一些实例。 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 4、小结 让学生板书对本课时的收获。 5、作业设计 作业1让各小组学生回去设计“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业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或应用。作业3自学压强的计算。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