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16篇(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16篇(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课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16篇(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课教案)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1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 3.每人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
2、己站起来。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
3、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的最多
4、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策略、有规划地解决问题,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运乒乓球的多种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
5、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乒乓球、记录卡、纸杯、铅丝、绳子、小剪刀、笔、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乒乓板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在不移动盘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况下,把球从这个盘子运到另一个盘子里呢? 2请幼儿将实验设想记录在“我的办法”一栏,然后与同伴相互交流。 二、充分利用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实验并记录: “活动室里有许多材料,你们可以先根据刚才想的办法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结果记录在实验结果这一栏。其它的材料你也可以试一试,同样把它记录下来。”
6、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实验情况。 幼儿讲一讲:“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教师记录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 12后1页它幼儿帮助解决。 引导幼儿发现: 两个材料协作可以运球; 改变材料形状可以运球。 三、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怎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们一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启发幼儿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提出小组统计要求:统计要全面清楚;相同的方法只要记一次。 四、游戏:“运球比赛” 1引导每组幼儿在统计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既快又方便的运球方法。 2每组推选1名选手运用选择的方法进行运球比赛。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后的科学教
7、育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纲要的科学教育目标也强调要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不用手也行这节课就是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怎样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从一个地点到运到另一个地点。整个过程没有蕴藏深奥的科学道理,而是让幼儿在问题中通过实验设想、实验验证、记录结果等环节积极寻求答案,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材料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使用的材料都是他们身边较常见的日用品或学习用品,没有任何华丽的装
8、饰,但却暗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稍加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材料是有层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能直接运球,像杯子、夹子等,能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实验的成功。另外我们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动脑思考才能实验成功的材料,像绳子、铅丝等,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善于发现,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脱下舀;还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做中学”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孩子们想到了脱鞋、用嘴吸,虽然从卫生的角度讲并不符合要求,但这都是他们情感的
9、自然流露,是他们情不自禁的表现。 孩子会从自己的身上寻找游戏材料,我们老师也要善于从环境中寻找教育资源。“做中学”非常注重孩子对自己实验过程的表述。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让每个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今天,各位老师的到来就是我们非常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让小朋友向客人老师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发展了他们大胆交往的能力。 除了讲述,记录也是孩子表达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培养孩子尊重科学事实,系统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小组统计是新授,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记录要既全面又清楚,从小朋友
10、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基本上合作的还不错,初步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
11、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
12、粘上。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
13、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反思: “光和影子”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4 活动目的
14、: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标遇到的简单问题。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指导要点1、提供小棒、吸管等测量工具,人手一份记录表/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桌子的一边有多长,有多宽?长比宽长多少?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教师示范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记号,记录次数。 3、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4、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 5、组织幼儿讨论: 大家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说一说分别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样
15、。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5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16、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泡茶或搭配泡茶。(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CD光盘。 3.幼儿(根据药材的量和种类进行分小组)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4.教师课前查阅一般中草药的加工过程。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老师总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
17、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母亲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二、观看ppt,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视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及外形。 老师总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形状也不一样。 2.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 老师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老师总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三、结合CD光盘及ppt,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 四、操作实验,进一步观察中草药 1.发放材料:用闻、捏等多种感官方法,观察中草药的特点。加深孩子对中草药的认识。 幼儿代表发言。 师总结
18、: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2.尝试泡茶。 要求:泡茶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3.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 活动总结:有的中草药可以泡,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的,更不能乱吃。让幼儿尝试泡茶或搭配泡茶,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延伸 1.开展区域:小小药店。一个小朋友当医生。其他小朋友当病人。 2.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蒲公英、竹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采集、清洗、晾晒等活动,认识更多的常见中草药。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6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
19、决问题,由孩子推理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灌输,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1、能在实践中大胆操作探索,了解和发现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1、学具:小磁铁每人2个,曲别针每人2个,动物小卡片每人2张。 2、教具:教师制作好的磁铁动物(狮子和斑马),视频展示台、电视机各一台,演示用的桌子一张。 3、教师已编好的你追我逃的故事。 4、条形磁铁两块,南极和北极字卡。有趣的磁铁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
20、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聆听观看。故事:一天,兔子在草地上快乐的吃草,这时一只凶猛的老虎走来,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于是猛扑了过去。表演老虎追不到兔子。 3、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1、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到底用什么方
21、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 三、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 四、针对幼儿存在的困难,重点帮助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难点。 1、师:有谁在操作中碰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解决! 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两个小动物吸起来或一直碰不上头这两种不同情况发生呢?因为磁铁有它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有谁知道吗
2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屏幕。 3、教师在视频下向幼儿展示两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辨别南极和北极,并出示字卡,并演示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相遇发生什么现象,南极和北极相遇发生什么现象。 师总结;原来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如果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相遇会互相排斥,南极和北极相遇会互相吸住。 五游戏; 规则;每位幼儿身上粘贴南极或北极标志扮演磁铁,听到音乐停时要表演异性相吸或同性相斥。 六、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1、师:现在小朋友可以继续做,已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边玩边编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七、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边玩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
23、、在科学活动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磁铁供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其他特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7 活动目标: 1、通过戴太阳镜观察身边事物颜色的变化,了解太阳镜的秘密。 2、观察各种各样的太阳镜,知道它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各色儿童
24、太阳镜,成人太阳镜。 活动过程: 一、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夏天自己保护眼睛的方法。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太阳怎样?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的呢? :夏天的太阳非常的炎热,火辣的太阳光照得我们的眼睛非常的痛,所以带出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戴上太阳镜来保护自己的眼睛。 2、出示太阳镜,说说它的用途。 教师:太阳镜有什么作用呢? 3、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太阳镜,说说它们各自的特征。 (1)教师:你的太阳镜是怎样的?和同伴的有什么不一样? (2):太阳镜的款式有很多,镜片有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还有各种小动物造型的;镜片的颜色也不一样,有咖啡色、绿色、红色、黄色等。大小也不一样。有大人戴的,还有小
25、孩戴的。 (3)学习正确使用太阳镜的方法。 教师:平时你们是怎样戴太阳镜的呢? 怎样摘下保护它呢? 4、发现太阳镜的秘密。 (1)幼儿戴上自己的太阳镜,感受看到的教室景象。 教师:请你戴上自己的太阳镜,感受一下看到的教室里的东西和我们不戴时有什么不一样。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这次你戴上太阳镜后感觉怎么样?和刚才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5、启发幼儿太阳镜的秘密。 (1)教师:刚刚我们戴了不同的太阳镜,你能分析出它们共同的秘密吗? (2)教师: 教师:原来太阳镜可以将我们看到的东西变成和他镜片一样的颜色。 (3)引导幼儿正确选择太阳镜 教师:你觉得看什么颜色的东西眼睛比较舒服呢? 我们应该怎
26、样选择太阳镜片的颜色呢? 儿集体交流! 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8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
27、、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
28、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
29、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
30、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9 活动目标: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会创造性地玩球。 2、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若干、布袋一只、玩球材料:乒乓拍、垫板、水彩笔、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胶水、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今天要送大家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如果能讲出自己摸到的这个东西的感觉来,我就送给他一个! 1.幼儿摸以后说出这东西的感觉:你摸到的是一个什么样
31、的东西? 2.让幼儿双手合拢了取回,不能给别人看到。 3.猜一猜是什么?揭晓谜底:打开看看?是个乒乓球。 4.让每个幼儿取到球。 二、这一个小小的,轻轻的、圆溜溜的乒乓球可以玩吗?怎么玩,请你找个空地方试试看。 三、提问: 1.你的乒乓球是怎么玩的? 2. 小结:因为乒乓球有弹力,又是个圆球体,所以小朋友有的抛、有的滚、有的让它跳,玩的真高兴。那你们知道它还能怎么玩?从哪里知道的? 3.介绍乒乓球运动的知识:乒乓球运动是我们中国人很喜爱的一项运动,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我们曾经连续两届奥运会摘得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在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也获得了男双、女双、女单三枚金
32、牌。 4.你认为乒乓球还会有其他的玩法吗?你想不想试试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玩法呢? 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乒乓球和其他工具,小朋友可以去观察一下这些工具,想象一下运用工具可以怎样来玩球,如果需要还可以取了工具去尝试一下。但是因为是尝试,老师要求大家不要玩好多次,只要试一下就可以了,尝试过了,请你把你创造出来的玩法介绍给大家! 五、个别介绍、演示、教师鼓励、并可以结合着讲一讲道理。 六、总结: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在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手里就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厉害,连老师都很佩服。 1.哎,用乒乓球可以玩不同的游戏和运动,那还可不可让乒乓球变成个什么东西呢? 2.想象一下:你想用乒乓球变个什么东西? 七、
33、介绍材料、幼儿探索操作:用乒乓球还可以进行装饰和制作小玩具,今天老师帮大家也准备了彩色贴纸、胶水、橡皮泥等材料,你们可以想好要让乒乓球变什么,然后再制作,也可以看了材料边探索,边制作。 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玩够,想再去新学到的方法玩乒乓球,也可以,注意安全,在场地前面玩。运用乒乓球进行装饰和玩具制作的可以围着箩筐在场地后边进行。 八、作品展示: 1.向客人老师介绍。 2.集体面前介绍。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
34、案整理10 设计意图 “文明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在争当“文明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椅子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孩子提出“为什么抹布可以挤出水来”的问题,于是有了这次集体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验中了解不同材质的吸水现象。 2、能大胆猜想并学习用实验验证。 3、乐于参与操作,体验猜测和吸水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猜想、实验操作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物质的吸水也是不同的。 难点:让幼儿知道材质物质的吸水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物品:卫生纸、作业本纸、海绵、布条、粉笔、木头、小石子、铁块、塑料、杯子若干、泡沫。 2、若干个装着水的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激
35、起幼儿活动兴趣,猜一猜。 幼儿欣赏魔术表演。 幼儿观看魔术,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杯子里面的水为什么遇到海绵不见了?水去了哪里? (请幼儿仔细找一找。) 二、幼儿操作尝试,做一做。 1、幼儿探索物品的变化。 老师:(幼儿自由的分几组,自主的选择材料和小水桶。)你可以一个人去试试,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试试,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尝试。 幼儿把选好的材料分别放入水桶里,看看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把吸水的放一边,不吸水的放一边。幼儿讲述,老师记在黑板上。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无意识行为。 其间,老师可以不断总结:原来有的材料吸水,
36、有的材料不吸水。 三、幼儿体验后,说一说。 (1)老师:我们来看吸水的物体中,哪些能挤出水来,哪些不能挤出水来。鼓励幼儿边说边做。(2)(让幼儿把水桶的海绵拿出来,并让他们挤一挤。) 幼儿:海绵里可以挤出水来。 幼儿:粉笔挤不出水来。 老师:为什么海绵和粉笔都吸水,但海绵吸水后可以挤出水来,而粉笔却不能? 幼儿:那是因为海绵是软的,而粉笔比海绵硬,所以挤不出水来。 (让幼儿把这一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把水桶里的粉笔拿出来挤一下。) 老师通过幼儿的回答来总结:原来有的物品可以吸水,之后还可以挤出来;有的物品吸水后却挤不出水来。比如海绵和粉笔。 四、重复实验。 幼儿自由的选择材料,把吸水的物体,
37、能挤出水来的放一边,不能挤出水来的放一边。 老师:泡沫会吸水吗?可以挤出水来吗?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泡沫不能吸水,所以也挤不出水来。 幼儿甲:铁块不能吸水,也挤不出水来。 幼儿乙:卫生纸能吸水,也可以挤出水来。 幼儿丙:木头可以吸水,但是挤不出水来。 在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中,认识更广阔的能吸水与不能吸水的物体。 五、引发继续发现。 老师:有些物体可以通过形变挤出水来,而有些物体不能发生大的形变。你们要是喜欢,可以继续去观察、发现。 活动延伸: 拿两个水桶,其中一个桶装上水,让小朋友运用材料把水转向另一个桶里,分组比赛,哪组先取完哪组获胜。 活动反思 科学都是源于生活,我们所做的只是引导孩子来
38、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并将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通过这次的科学吸水小实验,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并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体吸水,哪些物体不吸水,并学习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大家分享。 可是在活动中的确出现了问题,在前一阶段的猜想环节,有些拖沓,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把这一环节简化一下,对课程的后一段活动会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让孩子们操作的时间更加充裕。孩子们在自行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很兴奋,积极性也特别高,在探索中有的幼儿能积极与同伴一起进行探索与发现,在过程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要谨记这一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科学,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39、整理11 活动目的 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一辆。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风车、陀螺、哗啦圈、绳子、光盘、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总数)。 3、课件;各种能转动物体图片,如:洗衣机、风扇、直升机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汽车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那你知道汽车上哪一部分会转动吗?引出主题。 2、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发现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的?请幼儿用身体模仿物体
40、转动的样子。 用课件出示生活中能转动的物体,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能转动的东西的用处。如:风扇转动能使人感觉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钟表转动能让人知道时间等。 小结: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3、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矿泉水瓶、陀螺、绳子等材料,猜猜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某种东西转起来。 (3)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4、第二次尝试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
41、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物体转起来。如:用勺子搅动碗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的东西转起来。 5、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直升机螺旋桨、旋转木马等画面,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6、结束部分:小朋友,在我们活动室外就有好多能转动的玩具,我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动延伸:可以将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整理12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