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大班教案12篇(幼儿园大班吹泡泡教案).docx
《吹泡泡大班教案12篇(幼儿园大班吹泡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吹泡泡大班教案12篇(幼儿园大班吹泡泡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吹泡泡大班教案12篇(幼儿园大班吹泡泡教案)吹泡泡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螃蟹吹泡泡”,感受歌曲的节奏及情趣。 2、乐意用歌声、表情大胆表现歌曲欢快,有趣的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背景图、音乐伴奏、动物图片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价值分析:设置情境,引出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池塘边玩吧! (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二、学唱歌曲(价值分析: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理解歌词) 1、出示背景图。师:让我们一起听一段好听的音乐。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这真是一段让人身心愉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用小手来感受一下它的节奏。 2、今天池塘边要举行一场音乐会,
2、这会是一场怎样的音乐会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范唱) 师:音乐会在哪里举行?有哪些小动物去参加了音乐会?他们分别表演了什么节目?(出示图片,幼儿学唱前两句) 再听一听,螃蟹怎么不唱歌?吹泡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幼儿学唱后两句) 3、师:这里有两只青蛙!哪知才是今天歌曲里的主角呢?(教师范唱附点音) 小结:歌曲里的小青蛙是会跳跃的。 让我们一起学学歌曲里的小青蛙吧! 4.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可真开心,演唱时小动物会怎么表现自己快乐的心情呢? 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吧!(幼儿学唱) 三、表现歌曲(价值分析:替换歌词,体验乐趣) 1、替换歌词。 师:音乐会上除了青蛙,螃蟹还会有哪些会唱歌的动物来参加
3、呢?他会怎么唱?我们试着吧他们唱进去。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动物图片) 2、完整演唱歌曲。 师: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来参加音乐会,让我们一起去邀请他们吧! 吹泡泡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通过猜想和验证,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白板课件。 3、带孔积木、吸管,钥匙,树叶、玩具、铅丝、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动重难点: 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吹泡
4、泡歌曲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吹一个泡泡。 师:小朋友,你吹过泡泡吗?你是怎么吹的?小结: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对着小嘴巴,轻轻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对我们的皮肤是有伤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吹泡泡,好吗? 二、实验探究,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哪些东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实验结果。 出示课件。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记录表。 师:哇!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东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验证。 师:觉得积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
5、,那我们就试一试。 要求:记住!试一个记录一个,能吹出泡泡就在记录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开始吧。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你们是不是跟他们一样?这个有的说能吹出泡泡,有的说不能,我们一起来试试。小结:吸管、积木、玩具和钥匙可以吹出泡泡。 师:这四样东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有洞洞,泡泡是从洞洞里出来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来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尝试制作吹泡泡器。 师:树叶和铅丝不能吹出泡泡,因为它们没有洞洞,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办法试一试。 师:你们的办法都吹出泡泡了吗?你的办法是什么?小结:真棒!
6、都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把树叶弯一弯或是戳个洞,铅丝弯一弯,绕个洞就变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爱心、方形和圆形的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探究不同形状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1)猜想实验结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状?猜猜这些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呢?把形状画在记录表上。 师:你们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验证。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观察。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状的,那我们试试看,每一种材料都试试,把自己的结果写在记录表上,试一样记录一样,是
7、什么形状就画上什么形状。 师: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小结:哦!原来任何形状的玩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三、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师: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开心吗?那现在我们去太阳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快走吧! 吹泡泡大班教案3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准备: 记录卡、幼儿用笔吸管、筷子
8、、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视平转换仪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师:
9、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1、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10、(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
11、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吹泡泡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2、感受曲式以及节奏的变化,学习4拍和3拍的节奏。 3、认识新的节奏,学习念法和写法。 活动准备: 挂图、CD、唱名卡、一张白纸(上面画好十六宫格)、图片、钢琴、两块大黑板、地板贴圆、各种节奏型(四分、八分、二分用黑色;新认知的二分附点用红色)、勾线笔 一、吹泡泡游戏(
12、围圆圈坐好) 1、谈话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泡泡 2、吹泡泡气的运用 3、模仿泡泡造型 二、故事引导 三、欣赏歌曲吹泡泡 1、幼儿边听老师边拍节奏,初步感知音乐。 2、感受前奏的旋律高低 (1)出示唱名卡,做唱名音阶练习 (2)钢琴伴唱,拍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3、感应曲式及拍号 (1)师:我们一起学唱吹泡泡这首歌。(钢琴伴奏,清唱) A段:拍手唱歌(强拍拍手,弱拍拍大腿) B段:用手做出大小感应渐强与渐弱。 (2)跟着音乐做律动、感受全曲曲式。 (3)拍号感应 (4)拍肢体节奏感应拍号 4拍:脚肩肩肩 3拍:手XX,手XX 四、肢体造型 1、各种泡泡图示,让幼儿观察图片 2、请幼儿组合
13、创作造型 五、节奏 1、节奏分析 2、念全曲节奏 3、提出2分附点(红色的二分附点) 4、命名。 (二分附点)这个宝宝有个名字叫TU-UU,我们跟它打个招呼,TU-UU你好。TU-UU你好! 六、结束 吹泡泡大班教案5 一、教育目标 1、熟悉歌曲,认真倾听音乐,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节奏。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四、队形 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五、活动过程 (一) 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
14、的运用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反思:活动开始了,我以吹泡泡导入,孩子们非常兴奋,场面有点混乱。我想,吹泡泡的环节对学习歌曲似乎没有任何帮助,或许我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开展,边朗诵歌词边放出不同大小的泡泡。 (二)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泡泡像是泡泡帽子、像是泡泡耳环,美丽极了! 反思:在吹泡泡中,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
15、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反思:音乐一播放,歌曲动听的旋律,吸引了幼儿,可是教师使用拍手等身体语言让幼儿模仿,大部分孩子都没有仔细地聆听。其实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孩子倾听时不需要太多的身体语言,应尽量创设一个让孩子自觉仔细倾听音乐的环境,从而感受歌曲中节奏变化。 (四)肢体造型
16、: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反思:在变成小泡泡时,有的幼儿用两个手臂搭起成了一个“小泡泡”,有的把两只手臂举过头顶搭在一起成了一个“小泡泡”;在变成大泡泡时 ,有两个组和在一起的,有三个组和在一起。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反思:由于有乐理知识,孩子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没有激情,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 本节活动吹泡泡整节活动的亮点是孩子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用肢体动作来吹泡
17、泡。我通过安排情境表演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歌词内容,能随着歌词变成大小圈圈的和身体个部分感应间奏上下行。 吹泡泡大班教案6 一、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幼儿都很喜欢它的乐趣和体验。“吹泡泡”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通过吹泡泡的形式让孩子们观察了解泡泡的五彩缤纷,利用泡泡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遐想,给予幼儿更多去想去说的空间。因此设计科学活动吹泡泡,主要培养幼儿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 2.发现有洞的材料容易吹泡泡,体验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3.
18、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重点: 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和哪些材料可以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有洞的物体可以吹出泡泡。 五、活动准备 记录表、笔、泡泡器、肥皂水、玩具、铁丝、吸管、毛巾等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在洗玩具,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教师操作 3.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幼儿猜测 幼儿猜测,“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一说?” 你们的想法可多,我们赶紧把它记录下来(集体记录) (二)幼儿操作 1.介绍四组材
19、料,鼓励幼儿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表述操作结果,共同记录 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呢? 3.幼儿再次操作 为什么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那个就不可以呢?我们再去试一试,是之前仔细的看看它们有什么一样地方 师幼共同总结:原来它们都有洞洞,所以可以吹出泡泡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 吹泡泡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巩固“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四个词语的基础上,感知认识“星星、雨点、鸡蛋、苹果”。 2在游戏活动中,愉快地感知儿歌吹泡泡的有趣内容,感受自然界中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泡泡 大班 教案 12 幼儿园大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