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复习资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乡土中国》复习资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复习资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部编版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复习资料章节第1章 乡土本色第2章 文字下乡第3章 再论文字下乡第4章 差序格局第5章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第6章 家族第7章 男女有别第8章 礼治秩序第9章 无讼第10章 无为政治第11章 长老统治第12章 血缘和地缘第13章 名实的分离第14章 从欲望到需要重刊序言1、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什么?(1)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2)世纪评论之约,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自己是如何概括的?介绍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从具体的社会里提炼出一些概念,介绍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
2、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3、同步练习册P44页第2题作者及学科背景费孝通社会学、人类学作者提出的学科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士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研究目的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加深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研究背景1940年代,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教学,尝试借“乡村社会学”的教学来探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阅读对象作者的学生,专业研究者,以及想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人第1章 乡土本色1、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什么?那些土头土脑的下乡人2、中国社会的基层具有怎样的特点?(1)和泥土分不开(2)世代定居是常态,人口几乎不流动(3)人与人在空间上的排列关系就是孤立和隔膜,聚村而居最小的
3、单位是家庭,人们具有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4)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5)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认识事物是个别的,而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4、为什么“土气成为一个骂人的词汇?因为“土气”的含义是在激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乡土社会的习俗无法应付现实问题,所以“土气”的又包含了愚蠢、迂腐、见识短浅等含义。第2章 文字下乡1、作者举了小学生捉蚱蜢的事例,分析其用意。同样是小学生,乡下孩子捉蚱蜢的能力高于教授的孩子,以此现象来支撑作者的观点,即乡下人不识字看起来“愚”,是因为他们没机会识字,是否识字并不能作为判断愚智的标准;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面对面”的乡
4、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特点。2、为什么说如果不先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就算让乡下人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1)在熟人社会里,人们彼此熟悉、天天直接见面接触,不需要通过文字这个不太完善的工具来传达情意。(2)由于我们当面交流时可以有很多辅助的表情动作来配合语言表达,所以我们可以不注重文法。(3)在特殊社会团体中,人们因为有相同的经历而使用特殊语言,例如“行话”。而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趋于简单化,许多意义无法用共同语言来传递。(4)表情、动作、有时比声音语言更能表情达意,及时使用语言也是配合其他象征原料的,所以有时语言并不一定能完整准确地表达。(5)“特殊语言”常常是别特有效的,因为
5、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达到更高妙的表达境界。3、你们青少年之间或者班级同学之间是否有“行话”?甚至有些信息并不需要用语言传递?第3章 再论文字下乡1、同步练习册第45页第2题 前三章的之间的关系?这两章都是论述文字下乡的问题,第一章乡土社会的本色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论证基础。第二章是从人与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的阻隔,第三章是从时间阻隔的角度来看乡下人有时不必求助于文字。2、为什么从时间阻隔角度看,乡下人有时也不需要求助于文字?(注意作者说理层次的推进)(1)人需要从自身过去的经历、社会共同经验、人类文化中学习,而词是人的生活与时间的关联的桥梁。(2)但是“词”却不一定要用文。乡土社会
6、中人们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经验不需要积累,只需要保存。(3)而且语言是足够保存、传递世代的经验了,人们只需要向一个年长于他的人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于是文字就显得不必要了。3、概括作者对于“文字下乡”这一政策的态度。(1)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并不是没有识字的能力,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2)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没有发生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文字下乡才有意义。第4章 差序格局1、要探讨中国“私”的问题需要先探讨中国的 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 的问题。2、与“团体格局”相比,“差序格局”有哪些特点?(1)团体格局中个人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而差序格局
7、中,以自己为中心关系依次向外推。(2)团体格局中团体的范围清晰明确,而差序格局中的概念是伸缩自如的。(3)团体格局中是个人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而差序格局中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4)团体格局中公与私的边界清晰明确,而“差序格局”中公与私的边界是模糊的,任何一个层向内都是私,向外都是公。3、是否应该代收邻居的快递呢?爷爷认为“街里街坊的,不碍事”;爸爸却说“不行!我们刚搬过来,不认识邻居。万一有个闪失,也说不清!”请结合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概念解读一下爷爷和爸爸
8、的想法。第5章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1、在西洋社会,在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着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2、西洋社会中的宪法是如何产生的?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中有了权利的概念。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于是发生了宪法。3、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4、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联系当下中国生活的事例来
9、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第6章 家族1、我并不是说中国乡土社会中没有“团体”,同样的,在西洋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同样存在的,但比较上不重要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在事实上常常可以并存的,可以看得到的不过各有偏胜罢了。2、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3、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费孝通如何解释这个现象?(1)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