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1.docx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展环保教育,增加学生爱护益鸟益虫、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拟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根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观看算式,说一
2、说运算挨次。 计算结果,鼓舞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很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学问去解决。今日,教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忙教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看,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展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47+46=52(人) 4(7+6)或(7+6)4=52(人) 每
3、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拟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根底。 (5)准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展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看,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索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
4、决问题的过程。 三、稳固训练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提出问题:“买哪一种廉价”,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拟?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胜利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其次种: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
5、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知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沟通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教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
6、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后沟通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假如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争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沟通,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着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竞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剧烈争论。学生通过争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
7、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终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稳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实例和详细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把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查找对称轴(特殊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力量目标:引导学生观看、探究、发觉、沟通,经受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进展
8、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力量。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进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预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漫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觉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缘由?”(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觉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消失的现
9、象;光滑的地板也会消失倒影等。) 2、提醒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觉?(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
10、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争论:你发觉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毕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争论的成果。 3、小嬉戏 模拟照镜子的嬉戏。 师:假设苏教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教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精确? (同桌相互做嬉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现。) 三、归纳小结,提升熟悉 师:今日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力量,关注学生情感。)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1、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把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预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漂亮艳丽的彩色图画歌颂宏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假如我们要知道精确的枝
12、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沟通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索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假如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沟通,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状况,尤其要鼓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
13、,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量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由于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由于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谈论,每一种算法是
14、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依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假如因数的个数比拟多,算起来就比拟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拟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刚谈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拟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
15、翻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局部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察了解状况。如有发觉错误,指导订正。 五、稳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沟通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留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构造特征,讨论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精确
16、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展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根底上查找等量关系,能较娴熟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嬉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构造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
17、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拟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查找方法、 提醒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展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讨论: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协作进展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18、。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其次种方法是和差;一样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终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奇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标准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
19、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现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观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观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4、稳固方法,精确填数: 回到猜数嬉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依据数据对第一组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下册 三年级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