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14篇(《我的叔叔于勒》片段教学设计).docx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14篇(《我的叔叔于勒》片段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14篇(《我的叔叔于勒》片段教学设计).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14篇(我的叔叔于勒片段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小说,应该能运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其脉络,品析人物的言行,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提炼小说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还应该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 遵循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着重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
2、于勒的故事,着重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 1、知识储备点: 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2、能力培养点: 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 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体验点: 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
3、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温馨的亲情画面激起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测预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教师不局限于使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鼓励学生超越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展示课题。 看画面,谈感受,读课题。 运用温馨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
4、兴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热身 大屏幕展示作者资料和需要掌握的字词(需要学生回答的先隐藏起来。) 学生抢答。 迅速地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梳理情节 大屏幕展示于勒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待学生归纳后,出示课件。 根据教师的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准备抢答,填写于勒个人简历。 以于勒为线索,了解故事情节。 品析人物 教师提问:在于勒身世变化的同时,他的亲戚变没有?其中,谁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出描写印象最深刻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可以读,也可以演,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
5、品味人物,得出他们自己的感受。 提炼主题 教师提问: 1、本是兄弟,关系怎么会忽好忽坏呢? 2、作者想通过于勒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展示板书。 学生可以立刻回答出:这一切都是因为钱。 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谈出最深刻的感受。 和教师一起完成板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升华感悟 教师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你想对谁说?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引导学生认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拓展延伸 请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续写语段: 哲尔赛岛到了,菲利普一家正准备下船,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喂,菲利普
6、!” 发挥想象,续写语段。(课后完成) 在充分认识人物的基础上,用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是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并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在本课的课前热身和梳理情节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信息技术手段在创设情景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课前热身就“寓学于乐”,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梳理情节就由难而易,品析人物就因繁就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胜,再加上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7、和教学指导,有助于实现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有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更能体现课改精神。 信息技术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点评我的叔叔于勒 一、现综合的课程目标 在新的各科课程标准中,普遍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案例从教学目标的界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二、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根据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全面的、综合化很高的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课文情景的理解。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设
8、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而且各任务及其教学环节切换比较自然,引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理解、和体会。 三、服务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要求 本案例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上述多种教学目标,并服务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原则: 1、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显示文学常识和生字词,可以快速地检查预习情况。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支持学生发言。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计板书,深化主题。 四、本案例亮点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通过个人简历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弄清故事情节。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9、,特别是在“升华感悟”这一环节。 4、板书设计好,课外拓展好。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2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狼这篇课文。” (板题:狼)(PPT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见PPT2): 1、能正确朗读全文。 2、能正确译将并背诵课文第1-3小节。 老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请看大屏幕。 (出示自学指导一)(PPT3) 读书时语速不要太快,3分钟后比比谁能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1、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
10、真听,更正有误的地方,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并表扬读的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2、出示易读错的字,请学生上台注音,余生更正(PPT4) 3、学生齐读板书的字两遍。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全班再次朗读全文。(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语速不要太快) 三、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师:大家都会读了,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练习译讲。 (出示自学指导二)(PPT5) 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结合课文下面的解释练习翻译第1-3小节,如有疑问可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8分钟后,比比谁能正确译讲,译讲时先读一句原文,勾画并解释一下重点词语(PPT6),最后连起来翻译句子,其余学生认真听,更正有误的地方。 1、学生读课文,准备译讲
11、。(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请同学起来逐句译讲,若发现错误则请学生更正;若还不对,师生讨论更正,并适当板书生译错的词。(译讲完一小节,就让学生齐读一小节,老师对翻译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当堂训练(一) 读课文,背诵课文。(PPT7) 请同学们背诵课文1-3小节,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更厉害。 出示背诵提示(PPT8) 五、宣布下课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3 教学目标: 1经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丑,并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这些现象。 3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美学修养,提升美学品味 教学重、难点:
12、 1把握人物形象,尝试着理解作品主旨 2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描写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共4 教学目标: 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重点难点: 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
13、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板书课题作者)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
14、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字词 A、字 别墅 煞白 栈桥 褴褛 恭维 糟蹋 拮据 阔绰 赔偿 撬 B、区别形似字 褛 ( ) 端 ( ) 缕 ( ) 瑞 ( ) 褴 ( ) 蛎 ( ) 滥 ( ) 砺 ( ) C、解释下列词语 拮 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糟 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 褴 褛:(衣服)破烂。 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而增大。形容发展得很快。俱,一起。 恭
15、 维:为了讨好而赞扬、奉承。 D、积累: 毫无疑义 迟疑不决 郑重其事 诧异 与日俱增 莫名其妙 煞白 拮据 计较 2、听课文诵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快速默读课文。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这些不同
16、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于勒是怎样一个人?穷富穷 (5)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据说做生意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福音”。 (6)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7)这篇小说家提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17、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3、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 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4、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赞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 于勒。 5、思考 (1)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开始,他们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这是因为于勒“糟蹋钱”
18、,并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发财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而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财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明了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有纯粹的金钱关系,毫无亲情可言。 (2)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 第一方面:对于勒态度的第一次变化之前菲利普夫妇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若瑟夫的介绍得以
19、表现。 第二方面:吃牡砺的细节以及在船上遇到于勒时的心理状态,主要是通过若瑟夫当时的所见所闻来显示。描写他们的语言、行动和肖像(主要是神态)来表现他们的庸俗、自私、爱慕虚荣和冷酷的心理。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过侧面来展示他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特征,但他对作品情节发展和主题的表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小说以他为纽带,推动情
20、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标题正是采用了叙述者“我”的口吻来表达的。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而他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这就无情地鞭挞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义者,含义很深刻。 (5)“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于勒从美洲写来的两封信,被菲利普夫妇誉为“我们家里的福音书”,这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心理和揭示中心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原来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变成为菲利普一家的“希望”,其关键就是他的两封信。于勒两封信的内容要点是:(1)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他的哥哥的损失;(2)说他发了财就
21、会回到哈佛尔,并希望为期不远就可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钱信息的来信,对菲利普夫妇具有无比巨大的诱惑力量。从此,在他们心中分文不值的“坏蛋”、“流氓”、“无赖”,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个有办法的人”。“信”所带来的变化,说明金钱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黄金梦,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儿赖以顺利成婚。围绕着这两封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们说,“信”是作者情节发展的基础,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6、人物性格分析(讨论) 人物态度对比:前:(从文中找出词语) 后:(从文中找出词语) 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的叔叔于勒 叔叔 语文 教学 设计 14 片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