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6篇(小学数学说课稿).docx
《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6篇(小学数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6篇(小学数学说课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6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1 一、 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二、 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2、 启发质疑法 3、 学练结合法 三、说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
2、“情境教学法”、 “启发质疑法”、“ 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
3、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习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教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
4、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2 一、说教材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
5、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
6、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朝三暮四视频)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猴子很笨,同学们很聪明,栗子的总颗数有没有变化呢?什么发生变化? 引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数学中也有类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二
7、)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谈话:天气渐渐转凉,学校要组织大家参加冬季比赛了,看,四年级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一说) 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三)探索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问题(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提问:应该
8、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提问: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跳绳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 谈话:既然得数相同,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连接起来。改写成28+17=17+28 板书:28+17=17+28(学生齐读这个等式) 提问: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提问:你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像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学生动笔写,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三个)。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得完吗? 谈话:既然写不完
9、,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板书省略号)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是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说来说说怎么表示? 生:a+b=b+a 提问:a和b分别代表什么?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这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
10、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 考考你 (1)您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吗? 96+35=35+()204+57=()+204 指名回答,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没有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号两边的加数不同。) (3)同学们学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同 学们的反应快不快。游戏:对口令 师:83+17=生:17+83=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知道加法交换律只
11、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其余的不变。 (4)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 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四)探索加法结合律,自主合作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同学提到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问题(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23 提问:如果老师想突出强调先算跳绳的人数,可以怎么做? 生:添上小括号 教师给28+17加上小括号。 提问:还是这个式子28+17+23,如果要先算参加
12、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 学生同桌交流,指名说说。 教师添上括号:28+(17+23)。 提问:比较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学符号相同,得数相同,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既然得数相同,我们可以写成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 课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指名学生口答。 归纳加法结合律: 提问:观察这三个等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提问:你能用字母a、b、c代表这三个加数
13、,把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写一写)教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加法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考考你:运用加法结合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5+36)+64=45+(+) 560+(140+70)=(560+)+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知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还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设计意图: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
14、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巩固应用,扩展提高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棒!那现在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呀。我们的闯关开始啦! 1.第一关:火眼金睛 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2.第二关:大显身手 在途中,小熊遇到了麻烦,它想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可是它必须答对问题,才能拿到苹果,你能帮助它吗? 相加等于100? 3.第三关:勇夺第一,想想做做4
15、 38+76+2438+(76+24) 全班男生完成第1题,女生完成第2题。 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观察(88+45)+1245+(88+12),哪题运算简便。 小结:可见,合理地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
16、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3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
17、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例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
18、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之后,扶着学生认识,独立让学生认识,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把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同学,
19、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把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教学例题 ()教学例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
20、,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指导写。 ()教学例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教学例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教学例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 ()教学例指导学生画出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份,提问:把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数一数这条线
21、段上有几个? 。教学各部分名称。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以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七第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练习二十七第题要回答为什么。 。完成-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说课稿 小学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