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11篇(说课稿 数学).docx
《数学说课稿11篇(说课稿 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11篇(说课稿 数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说课稿11篇(说课稿 数学)数学说课稿1 一、设计意图: 春意盎然,百花绽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瞧!花园里、路边,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开得特别旺盛。每次散步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嚷着:老师,花儿真美啊!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花。看着孩子们被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里流连往返,我想何不以此为兴趣点开展活动呢?于是我把花儿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说教材: 1、本次活动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整个活动使每个幼
2、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自信心上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能用不同方式表达鲜花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定为:能根据颜色、大小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四、说教学准备: 1、六个花骨朵(红、黄、蓝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 2、幼儿操作内容: 第一组:白色花朵若干、油画棒。(中间印有3-5的点子) 第二组: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组
3、:已画好的中间印有3-5的点子的彩色花朵。 3、音乐(春天来了、找朋友)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要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
4、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六、说学法: 1、通过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验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学习的欲望。 七、说教学程序: 首先,活动一开始,幼儿扮演美丽的花瓣,在优美的氛围下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花的绚烂;其次,让幼儿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的游戏活动中对颜色、大小有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情境下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最后,以邀请其余小朋友来欣赏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 1、以听音乐唱歌曲春天来了导入活动。 2、幼儿以自身为花瓣,慢慢的开花展开活动。 基本部分:根据不同特
5、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进行分类。 2、游戏: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颜色的花瓣朋友为主。 3、贴花朵:提供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让幼儿按大小标记、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4、游戏:花儿朵朵开是装饰花朵、粘贴花瓣的小组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度为出发点,更把幼儿对春天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部分: 以邀请其他幼儿来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八、活动延伸: 将今天的操作材料置于数学区供幼儿复习巩固操作。 数学说课稿2 核心提示:用数学是第三课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同一情境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学会看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6、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三让学生能看图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另.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8,9的认识,有关8,9的加减法 以及8,9加减法的应用三部分,共5课时 用数学是第三课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同一情境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学会看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三让学生能看图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咯市还通过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7、教育 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条金,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算出结果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寻找问号的数量时侧重通过计算的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所以本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指导学生找出求一共有几个蘑菇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有几只小象休息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再通过加减法两个题目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再让学生运用这个口诀,看图提数学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
8、逐步理解接受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却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能根据图画提出至少三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一、创设情境,引新设疑 1(播放录音) (出示电脑画面,有声音出: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哈利,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快乐的森林玩一玩!, 提问: 你们知道哈利要带我们去哪里玩吗? (快乐的
9、森林) 老师板书题目:快乐的森林 你见过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有美丽的树木,可爱的小动物) 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引导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动态蘑菇园,导入:哈利首先要带我们去快乐蘑菇园听小蘑菇们唱歌 问题 :通过观察,你看到现在在唱歌的是几个蘑菇呢? (通过观察,现在有6朵蘑菇在唱歌) 师: 你再听听,(有声音出:真好听,真好听,我们也想来一起唱.-进入两朵小蘑菇) 问题 :谁来帮哈利算一算:现在一共有几朵蘑菇在唱歌了呢?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算法:6+2=8,一共有8朵蘑菇。把左边的6朵与右边的2朵加起来就是8朵 引导理解
10、:列式2+6=8对吗? (求一共有多少蘑菇就是把这里的蘑菇加起来就得出结果了,可以是左边加右边,也可以是右边加左边,所以2+6= 8 6+2=8都对) 小节总结与评价;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又这么乐于助人,哈利为了感谢你们对他的帮助,特意邀请你们去看看森林里的节目表演-小象跳舞 2,引导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的一共有9头象的字样.再3头小鹿跳舞的画面和音乐.再出示问题:有几头小象没有跳舞? 引导观察,组织讨论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是: 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 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因为一共有9只小鹿,3只跳舞,求不跳舞的小鹿就是用总共的9只小鹿减去跳舞的3
11、只小鹿列式为:9-3=6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再总结方法 (电脑出示蘑菇和小象图的比较图) 提问:为什么求小蘑菇的题用加法解决,而求小象的题用减法解决 引导学生明白小蘑菇的题目是求整体的数,即总数,求总数就用加法.小象的题目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求部分就用减法 老师总结口诀: 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课件一:(一共有8只小鸭子,水里面有3只,求在岸上的有几只?) 让学生观察,把题意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83=5 出示课件二;(左边有7只小狗,右边有2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 27=9 引导汇报,结合学生
12、回答,电脑演示,进行订正 四、唱歌,休息五、联系生活、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出示小鸟图:原来有5只小鸟,后来飞来了4只,) 引导学生提问: 原来有5只小鸟,后来飞来了4只,现在一共是多少只? 54=9 45=9 有一些小鸟在树上,后来又飞来了4只,现在一共是9只,求原来有几只? 94=5 现在一共有9只小鸟,原来有5只小鸟,求后来飞来了几只? 95=4 原来的小鸟比后来飞来的小鸟多几只? 54=1 后来飞来的小鸟比原来的小鸟少几只? 54=1 六、活动练习,巩固旧知 发给20位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道数学题,让学生把得数是“8”的投入到“8”号信箱中,把得数是“9”的投入到“9”
13、号信箱中,还有一些小朋友的卡片得数不是8也不是9,便找不到信箱,就请他们讲讲,自己没有把信送出去的原因。 七、总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回顾并记忆口诀: 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 数学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
14、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
15、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
16、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 。(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17、。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0,15,20,25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18、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 (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
19、,0,0,0,0,.;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是学生探索数、形以及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方程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而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方程描述;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
20、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2、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感兴趣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21、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和天平动画演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探究问题,领悟方程内涵 体验问题,感受方程魅力 解剖问题,建立方程模型 运用模型,实践方程作用 教学过程分析 (一)体验问题,感受方程魅力 设计意图 1、猜年龄。 问题1:用我的年龄减去3再除以2就等于你们的年龄13岁,谁能知道老师的年龄? 问题2:再过多少年后你们的年龄是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说课稿11篇说课稿 数学 数学 说课稿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