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望洞庭》教学设计).docx
《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望洞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望洞庭》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望洞庭教学设计)望洞庭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11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流利地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感悟诗的意境,受
2、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老师课前查阅有关洞庭湖的有关资料。 2、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 3、制作剪贴画。(蓝天、湖水、秋月、倒影、青螺、船只、楼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洞庭湖在我国湖北省岳阳市,号称八百里洞庭。这里水面宽阔,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白天,阳光洒满湖面,金光闪烁。湖面上渔人撒网捕鱼,渔歌飘荡;夜晚,圆月高悬,湖面宁静,引人遐想。著名诗人刘禹锡写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一诗,赞美了这月光下的湖光山色。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古诗,好吗?一段优美的导语,加上老师生情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二、欣赏诗文,交流感受。 1、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老
3、师范读。学生闭眼欣赏,聆听。 2、学生各自交流听后的感觉。优美的诗句,动听的旋律,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诗的境界。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诗意做了很好的铺垫。 3、老师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也一定能读得很好。简单的话语,倍增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轻读诗文,自学字词。 1、学生各自轻读诗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布置学习任务: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工具或联系诗文弄懂字意。二类生字要多读读。看谁读得快。 3、学生自学。 4、学生汇报。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写写、读读、说说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
4、的积极性。 5、对于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意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理解诗句,拼贴图画。 1、指名读诗文。老师、学生加以评点。 2、再次默读,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 3、老师拿出单独的景物图片,请同学上台拼一拼,贴一贴,注意它们应在什么位置。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贴。将月夜洞庭美景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4、贴完后,学生加以评点。指出帖得不对的地方;在进一步读读诗文;进行分析,改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五、整体赏图,精读感悟。 1、分小组讨论:你在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对画面进行描绘。力
5、求把话说完整,说生动。有机地将诗句、图画联系起来,走入诗画意境。教学形式活泼,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老师加以点拨、评点。 3、大家在一起互相议一议,该怎样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老师见机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4、派代表范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有什么感觉?学生联想丰富,生趣盎然。诗中美好的意境就活动在学生脑海中,从而深深感到古诗魅力。 5、学生评点。培养学生感受、评价能力。 6、同学们,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这美景,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诗兴大法,写下了望洞庭。乘着兴致,小小诗人们,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番吧!(配乐朗读) 六、积累内化,迁移练习。 1、背诵
6、古诗。 2、和学过的古诗比较一下,说说此首古诗和别的古诗描写有什么不同?拓展思维空间,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感悟。 教学随笔: 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望洞庭教学设计2 一、导入揭题,简介背景。 1、板书:望洞庭,刘禹锡。 2、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能用一些词语形容看到的景物吗?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学生读) 5、过渡:是啊,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
7、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看到洞庭湖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望洞庭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潭、螺、磨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词,来说一说。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找出诗中表示景物的词语: 湖光 秋月 潭面 君山 玉盘 青螺 2、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诗句,用上课始老师提供的词语,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朦胧迷人的湖光 柔美似水的秋月
8、波光粼粼的潭面 苍翠欲滴的山水 银光闪闪的玉盘 玲珑剔透的潭面 3再读诗句,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了怎样的美。 宁静朦胧的湖光、柔美隐约的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如仙境般和谐、美妙。(结合理解“两相和“) 波光粼粼的潭面:洞庭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之美。(结合理解“镜未磨“) 银光闪闪的玉盘、玲珑剔透的青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说成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向神往。 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洞庭秋月图?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情境练说: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们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
9、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朦胧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能欣赏道这一人间仙境,真是不枉此行啊!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5、媒体渲染,感受意境。多媒体播放秋月朗照下的洞庭湖,让学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提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通过那些词语表达出来的? 6、吟读背诵。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多媒体先是逐一播放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出现一个画面,学生就朗读相关的诗句;接着
10、,配上音乐连续播放,学生入情入境吟咏诗句;最后,背诵整首诗。 四、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1、教师总结谈话: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看一看洞庭湖,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布置课外作业: 在生字本书写本课生字。 想象洞庭湖所描写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收集描写洞庭湖风土人情、名胜风光的诗句、图画等资料。 望洞庭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
11、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 对“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 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欣赏“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风清月朗 二、学习古诗 (一)知作者 1、板书:刘禹锡、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附
12、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 2、简介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乌衣巷、陋室铭。) (二)明诗意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汇报读,正音。 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解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
13、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7、重点把握:“两相和”湖光与秋月之“和谐”。这是水月澄洁的宁静氛围,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打磨的铜镜”,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好一派迷蒙之美。“银盘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处秀美柔和之景。 (三)悟诗情 1、播放背景古乐,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
14、出韵味,感受意境。 2、读着诗句,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读出这种感受。 三、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2、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伸 洞庭景象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歌颂者无数。回家后,请感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下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我们找个机会再来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 2、默写望洞庭,可配画。 六、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
15、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望洞庭教学设计4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能理解诗句,并能体会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一、导入揭题
16、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神奇的五彩池,奇伟无比的石林,如诗如画的山峡,水平如镜的西湖。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定格一张月夜下的洞庭湖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
17、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相机正音。 3、再读,边读边思考,看看能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与同桌讨论。 4、理解诗句: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
18、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
19、“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洞庭湖与君山图)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吟诵并背诵。 体会意境: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像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说意境。 三、拓展延伸 1、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望洞庭湖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洞庭湖不同的意境。 四、总结 师: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
20、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五、作业 想像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望洞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教学 设计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