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3篇(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3篇(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3篇(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3篇(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1 公民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等基本概念以及公民资格与公民国籍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具体规定,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意识,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
2、的意识。 3、情感及价值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并据此依法享受和维护自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难 点: 1、如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公民。 2、如何使学生准确把握相
3、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如何透过这些基本权利本身,认识到这些基本权利与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资格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珍视自己的公民资格。 三、教学时间:2课时 - 15 第2站 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进而形成初步的公民权利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 想一想 :有人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家长有权为我们做出决定;也有人说:法律规定我们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的决定应该服从法律。你怎么看?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
4、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组织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2)人身自由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生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通信自由权 公民拥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
5、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受教育权 公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有义务使所有青少年都享受义务教育,使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政治自由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权利。 (6)其他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利,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权利。 3、如何理解“公民的基
6、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它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它反映的是公民和国家之间本质的关系,体现公民在国家中的 - 17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 我们的权利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未成年人,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些特殊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 想一想:看了上述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了解未成年人有哪些权利吗?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 (1)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 (4)财产权
7、也要受到保护。 (5)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3、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三、小结 四、作业: 1、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 2、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 第2站:正确对待权利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认识到国家法律不仅赋予了公民以各项基本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能够正确对待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讨论:(想一想:)当你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自己的书被别人长期据为己有时;去超市购物,售货员或保安人员要求对你进行 - 19履行义务的道理。 3、教育学生应当把法律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三、
8、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认真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能够做到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有些同学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有权利享有国家的保护,还没有能力尽义务。所以,就不必为社会尽义务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理由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国家保障我们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
9、会的进步,为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
10、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3、我们应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我们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只想享有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或者想多享受权利而少尽义务,都是不对的。 三、小结 - 21 第九课 维护公共秩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而各种秩序的维持在于人们对各种相关规则的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都是多种多样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
11、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一)对于社会生活存在的各种规则的正确认识。 1、规则存在的意义。 2、规则存在于社会公共生活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私人生活中。 3、规则存在的领域十分广泛,存在的形式也
12、是多种多样。 4、规则的存在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它更是对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 5、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 6、规则的性质。 7、规则是发展变化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和形式。 8、如果规则不合理,是否还需要遵守。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 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目标: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秩序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及贵新公路07.04.28交通事件为例,引入新课。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
13、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 23 四、作业: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秩序?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勇于承担责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都需要人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每种社会角色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未成年人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是美德的表现,是赢得他人信任、尊敬和赞赏的基础,本课力图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 3
14、、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本课也是全书的落脚点和理论升华。中学生步入青春期,面对着交往问题,面对着走进社会认识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才能在交往中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 1、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正确认识与了解。 2、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我们的责任 教学目标:理解责任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思想驿站的问题:上面几幅图片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西是什么?你能否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 二、新课教学 1、责任的重要意义是
15、什么? 社会生活呼唤责任意识。无论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生活中,负责任的人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尊敬和赞赏。责任既是使社会规则有序的保障,又是保证个人有所成就的可靠基础,也是为人处世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责任是没得的表现和基础。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就不值得信赖,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 25 三、小结 四、作业:我们该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反思: 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2 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规则,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理解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
16、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 重点 现代社会的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 难点 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 设疑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 授课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 新华网北京
17、2月6日电 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提问:1,应当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2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同样,个人的生活、学习离不开社会的秩序。 二、新课学习 1 生活离不开秩序 让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秩序。(公交车,图书馆等场所)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如果失去了秩序,我们的生命健康就得不到保障。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 2,秩序离不开规则 让学生回答:有红绿灯路口,为什么车
18、辆能有序停、开 教师总结 :秩序需要规则加以维护 3、规则是多种多样的 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一些规则。 教师总结:大体划分为三大规则: 道德; 行为规范 ; 法律 4.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在学校,在社会,遵守规则的情况。 教师总结; 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三.作业 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秩序 1.生活离不开秩序 2.各种各样的规则 3.自觉遵守规则 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明确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某些重要心理特征及其了解青春期的某些行为特点。 二、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教 年级 思想品德 上册 教案 初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