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设计.docx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学习他的自信心、大局意识和过人胆识。 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的积累、游说艺术及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一道探讨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可板书内容:背景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课文朗诵及文意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及对烛之武的评价。 二、听录音范读(两遍),然后自读一遍。 1、第一遍:注
2、意字音和断句。 2、勾画文中的通假字。 3、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整体感知文意。 三、指导识记文学知识。 左传(见课下注解):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指导学生关注介绍中的关键信息,可适当展开,如“编年体”与“国别体”“纪传体”之比较) 评价:“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朱彝尊经文考) 四、通假字的掌握 1、请学生逐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已(矣),共(供),说(悦),知(智),
3、陪(倍),厌(餍)。 2、将其总列在教材上方或笔记本上。 五、讲读课文一、二段,强调对关键词语、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1、讲读第一段:强调“以”“于”“军”等词语及状语后置句。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揭示背景。(归纳:大敌当前) 2、讲读第二段: 1、学生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结合文句,强调“于”“使”“之”“是”等词及省略句式。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写烛之武奉命出使秦军。(归纳:临危受命) 一、齐读课文一、二段,小结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讲读课文三、四两段。 1、讲读第三段: 指导理解文段中的难句。 强调“既”“越”“鄙”“焉”“以为”“行
4、李”“济”“之”“封”“阙”“以”等词语及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等句式。 明确:此段文字写烛之武游说成功。(归纳:智退秦师) 2、讲读第四段: 强调“微”“夫”“因”“敝”“与”“武”“其”等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 明确:此段写结果。(提示背诵此段内容) 三、齐读全文,加强整体感知。 四、探讨烛之武的说辩艺术,并评价其人物。 1、说辩艺术: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着想。理由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2、人物评价:自信;有大局意识;有过人胆识。 五、作业布置:课后二、三题,做在书上。 (基础知识归纳) 一、文学知识:左传 二、字:强调识记六个通假字及所在的文言语境。 三、词:实词
5、(含词类活用)、虚词 文言实词: 晋军函陵 是寡人之过也 越国以鄙远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文言虚词: 1、: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又:“扶苏以数谏故”) 敢以烦执事(用,拿。又“以乱易整,不武”) 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或结果。又如“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与“为”连用,把作为) “何以战”(凭,凭借。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2、: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以其无礼于晋(对。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等) 且贰于楚也(词缀。嵌在动词
6、或形容词后面,不译) 皆以美于徐公(形容后,引进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赵氏求救于齐(介入对象。“向”) 青取于之蓝,而青于蓝。(从) 3、: 公从之(代词。佚之狐的建议)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邻之厚,君之薄也。(结构助词“的”。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到去。又:“辍耕之垄上。”) 久之,目似瞑,意睱甚。(音节助词,无实义) 4、: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焉用亡郑以陪邻?(如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又如:且焉
7、置土石) 又何间焉?(句末疑问语气。又“万钟于我何加焉?”) 5、 夜缒而出。(表修饰。又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承接关系。又:今急而求子)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并列。又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又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关系。并且)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四、特殊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2、省略句: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3、判断句: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4、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五、记诵精美文句:因
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六、教材二、三大题难点处理。 七、听读材料(可另安排时间) 1、广播剧剪辑:秦晋之好(10分钟) 2、广播剧剪辑:烛之武退秦师(11分钟)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1.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2.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9、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
10、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二、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汜(fn)南佚(y)之狐夜缒(zhu)而出共(gng)其乏困阙(ju)秦 秦伯说(yu)逢(png)孙 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三、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
11、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12、四、理清层次 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课后练习题一,实际上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解各段大意。第一段:秦、晋围郑 (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参照“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教师教学用书p162-163),读过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笔的巧妙、行文的缜密。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第二段:临危受命本段以简约之笔,刻画了3个人物。
13、 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第二课时 第三段:说退秦师 “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
14、的严峻形势。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可分四层: “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二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设计 武退秦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