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3篇 礼仪教案模板范文.docx
《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3篇 礼仪教案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3篇 礼仪教案模板范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3篇 礼仪教案模板范文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1 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
2、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
3、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4、。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1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
5、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 (三)、问题探究,品味赏析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
6、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
7、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谈理由。 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美文。 (五)、课堂小结 1概述课文内容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
8、图。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一不达到极致。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节独立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收于笔下。 2写作技法 (1)语言生动、形象、凝练 (2)构思新奇、虚实结合 (六)、学生展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9、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八、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1)本诗作者_,四川万县人。现代_、_,代表诗集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 _ _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_ _
10、_ 5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 _ _ 6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 _ _ 7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 _ 3 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2 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
11、的人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母亲、纸船,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二、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
12、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繁星写于1921年,共164首;春水写于1922年,共182首。这些小诗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作的影响所作。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的抒写,表现蕴涵的情感或某一
13、哲理,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竞相仿效,抒写自己的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 三、学习母亲 (一)整体感知 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要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二)质疑交流 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 (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巧妙地
14、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三)再读课文 要求: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四、学习纸船 过渡: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母亲,才会有对母亲浓烈的思念。下面来看看纸船是如何来表达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的。 补充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
15、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2、朗读指导: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教师范读。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
16、/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这是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这首诗?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故国、思念亲人,愈发感到孤独、惆怅。 (二)交流互动 1、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2、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
17、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3、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纸船虽然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入母亲的梦中,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 4、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5、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悲哀? 因为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
18、,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思念不着最是难受,所以“含泪”“悲哀”。 6、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五、拓展延伸 母亲纸船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首主要写的是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一首则是写步入青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寻求母爱的 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9、,而青年期的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是一个随着双方年龄不断变化而互相转移的过程。前者侧重于母爱的付出,后者着力于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恰恰表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其中感情体验值得珍惜,内涵丰富而美好。 六、自主小结 母亲是一座搭,永远以不变的姿势站成一个温情的港湾,而儿女是一艘小船,永远驶不出母亲慈爱的视野。母爱如灯,点亮你的人生;母爱如歌,吟唱你的幸福。母爱无价,珍惜母爱! 七、反馈练习 阅读冰心纸船,完成题。 下边句子中的“”和“”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仪实验课教案首页模板共3篇 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礼仪 实验 教案 首页 模板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