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论语》十二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1论语十二章 练习一、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1)对于第则的“里”,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在的地方”。请根据这两种不同理解,分别解释“里仁为美”的意思
2、。(2)请简要分析第则中“仁者”的表现。(3)请根据第四则,概括孔子对仁者和知者的看法。根据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3、”(论语宪问)2请分别概括第一、二则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3有人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察人观与前两则材料中的察人观相悖,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4理解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5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各章节割裂开,而要把论语当作整本书来读。请谈谈下面这两句共同体现出了怎样的主张,并举例说说这一主张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有何作用。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6阅读下面两则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材料二: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注狷: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师: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材料二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
5、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材料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7材料一“文胜质则史”中“史”的含义是_;材料二中,以“毛”比喻_(用原文词语回答),强调其重要性。8第一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君子要“文质彬彬”,请从这一角度解读材料三。9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1)根据选文,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
6、确的一项是()A听到季子然询问仲由、冉求的任职情况,孔子感到吃惊。B“具臣”不能做到“以道事君”,但是也不会弑父与君。C孔子认为仲由与冉求有底线,他们的境界高于“大臣”。D从选文可以认识到,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主张适可而止。(2)根据语境,简要谈谈你对选文中两处“不可则止”的理解。10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两则语录中孔子对“仁”的看法有何相同
7、之处?请简要概括。(2)两则语录对“仁”的阐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各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注可知:指可以被别人了解的学识、本领。11(1)第一则材料中,“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品质,他却说“我无能焉”。这表现了孔子对人的勉励,更可以看出其的_品格。(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从所忧角度阐述了“忧道不忧贫”的主张。另举一个孔子
8、或其弟子“忧道不忧贫”的例子。12第三则材料中孔子是否在患得患失?试作分析。13仁,是论语中反复强调的方面。请结合论语中的具体语句,选择一个角度,谈一谈你对“仁”的理解和认识。参考例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1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语录,回答问题。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9、雩,咏而归。”(论语先进)(1)请根据上面三则语录,解说其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 (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论语子罕)(2)以上三则语录,于形象的比喻中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请根据语录的相关内容加以概述。1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
10、逮也。”论语里仁)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回答孔子对于“言”有哪些认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曾而沽诸?”子曰。“洁之战!沽之战!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16前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孔子_的政治思想,第三则材料中的“韫”是_的意思。17请分析三则材料共同运用的论述手法。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11、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8下列对语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B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把修复的礼制作为仁的核心。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
12、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勤勉,请让我实践您这话吧。”C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D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一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19请从上面四则中任选一则,结合实际,谈谈该则体现的孔子关于“仁”的认识,以及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20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教育者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传授。B子曰:“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人的才智有高有低,教育者应当依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C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要开展启发式教学,学生不懂不会就要不断启发指导,直到学会为止。D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对于教育对象,不应因其贵贱、贫富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应一视同仁。2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语句,根据要求,完成试题。(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概括上面
14、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50字左右)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代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矢。深则历,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注释】“果战!末之难矣。”意为:好坚决呀,没有办法跟他辩驳了。22(1)第一则材料中,“中行”的意思是_。(2)第三则材料中荷蒉者的“深则厉,浅则揭”运用了_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做事要
15、_的观点。23荷蒉者认为孔子是一个固执的人,而孟子却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也”,认为孔子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24(1)第一则材料中,“廋”的意思是_。(2)从第一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交友要想做到不失误,首先需要学会_。在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强调群居时谈论内容要符合_的原则。25第三则材料中的“无友不如己者”,杨伯峻先生译为
16、“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李泽厚先生译为“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你认同哪一种?试分析。2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材料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1)有很多成语源于论语,请写出一个出自以上材料的成语,并加以解释。(2)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观点,并简要说明。27下列对论语中几句涉及“仁”的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
17、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认为仁德是人们内心对道德的追求,而礼、乐是外在的表现,因而没有仁德的人就会违背礼、乐的要求而做出僭越的行为。B“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人没有仁德就会迷失自我,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以及矢志不移的志向,所以他们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或安乐的境地。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人不能在饮食上违背仁德,尤其是在仓促之间和颠沛流离之时更要在饮食这样的小事上坚守人生准则,保持做人节操。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只有心怀仁德的人才会用一颗公允、无私的心去观察他人,
18、明辨是非与善恶,公平、公正、客观地喜爱人,或厌恶人。根据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孟子离娄下)【注】由:同“犹”。28颜回之“乐”指的是_,“乡人”可解释为_。29“人不堪其忧”的“忧”与“所忧则有之”的“忧”有何区别?请简析。二、小阅读-课内30如何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请结合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与孟子的“四端说”有
19、何关联?三、微写作32为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校让同学用论语中的语句给自己班级撰写一个“班名”。请你为自己班撰写一个“班名”,并阐释以此命名的理由。要求:有意蕴,言之成理。不超过150个字。33微写作。星辉学校在论语自主阅读活动中,计划开设“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之风”“为学修身”“教育思想”等学习专题,请你代为其中一个专题拟写一则学习提示。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识时务B吾日三省吾身夜以继日C于我如浮云其一犬坐于前D匹夫不可夺志也非淡泊无以明志35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6阅读下列论语中的语录,回答问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21、之。”(论语为政)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1)在古文阅读中,结合语境,合理推断很关键。语录中“富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